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杰泓

作品数:59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艺术
  • 2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艺术
  • 12篇电影
  • 9篇修辞
  • 8篇叙事
  • 5篇对接
  • 5篇文学
  • 5篇观念艺术
  • 4篇写作
  • 3篇修辞性
  • 3篇寓言
  • 3篇文艺
  • 3篇小说
  • 3篇教育
  • 2篇大众
  • 2篇大众艺术
  • 2篇修辞阐释
  • 2篇修辞分析
  • 2篇修辞语
  • 2篇修辞语言
  • 2篇学科

机构

  • 46篇武汉大学
  • 10篇黄冈师范学院
  • 9篇南开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作者

  • 57篇王杰泓
  • 7篇张琴
  • 3篇汤天勇
  • 3篇王超
  • 2篇彭修银
  • 2篇陈姝
  • 1篇王成国
  • 1篇凌波
  • 1篇吴震东
  • 1篇杨秀刚
  • 1篇熊鹰
  • 1篇王环
  • 1篇李华楠

传媒

  • 3篇戏剧之家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电影评介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学刊
  • 2篇文艺评论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美与时代(美...
  • 2篇长江学术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编辑之友
  • 1篇戏曲艺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邵氏黄梅调电影反串情节的生产逻辑
2022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中易装反串的演员与反串情节,反复被邵氏用于黄梅调电影中。学界对黄梅调电影的研究较少涉及易装反串这一特定情节的生产问题,事实上,在邵氏统筹高效的现代电影制片体系下,黄梅调电影的反串情节巧妙利用传统戏曲资源,超越了性别意义,建构起观众独特的审美期待与家国想象,为邵氏后期的类型拓展打开了一条新路径。
武晓旭王杰泓
关键词:电影生产
一种“陌生化”体验的十种讲法
2010年
在"当代艺术"日益沦为"艳俗"、"恶搞"、"反架上"、"后现代"、"图式复制"、"点子竞争"的代名词的如今这年月,事实上,艺术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走向了与生活的"同一化"——机械、单调而没有新意。正是在此意义上,我曾在《杜尚、博伊斯与当代艺术的强迫症气质》、
王杰泓
关键词:代名词同一化强迫症庸俗
负口碑中的票房逆增长——从大众文化角度看《天机·富春山居图》的成败被引量:1
2013年
《天机·富春山居图》无疑是六月份最引人注目的电影,一边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恶评轰炸,一边是持续飘红的票房;乍看起来,这种"烂片吸金"的现象蔚为奇特。但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无论是它的"烂",还是它的"火",却又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争议仍将继续,思辨更要前行。本文试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天机·富春山居图》的成与败。
王超王杰泓
关键词:大众文化票房
包豪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国化”问题
2011年
包豪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在引进包豪斯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割裂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生活之弊端,呈现出在学院式的美术技法教育与生活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之间"骑墙"的鲜明特征,值得反思。
王杰泓吴震东
关键词: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
意识形态的隐匿与“娱乐”的重塑--论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电影娱乐片
2021年
198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第四代”导演占据主流,创造出诸多反映与批判社会、探讨与反思人性的优秀电影作品。除此之外,事实上还有一系列常常被忽略的“娱乐片”,其对转折期的中国电影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第一部《405谋杀案》诞生的1980年,直至1990年代,这一娱乐片类型包括了被后来研究者称之为“反特电影”“公安电影”的影片,以及今之所谓的“恐怖电影”“科幻电影”等。扼要梳理了1980年代大陆娱乐片的演进脉络,立足于作品个案分析和理论争议之还原,重新审视中式“娱乐片”的起源及其文化价值。
王濯王杰泓
关键词:娱乐片意识形态娱乐性
原乡情结与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生
2014年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生态批评与新兴的生态文学一样,都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关于如何建设生态批评,各种观点主张交锋激烈,这既反映了生态文学批评研究的开放性,也说明生态批评尚处于初创期,亟需有效的理论建构。关于生态批评的内涵与论域界定,以及其对创作实践的方法论指引与价值判定,目前基本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而言之,各方争论的焦点无外乎在问:生态文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或者说,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批评的历史与逻辑起点何在?笔者曾在《'方言'视域与'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中指出了这一问题的本土性维度;与本土性维度互补的是全球性维度,窃以为。
王杰泓李其忠
关键词:文学方法论生态维度文学批评
“凝视”中的宝贝——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的两个女性形象并论被引量:2
2008年
"凝视"的概念描述了一种与眼睛或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两位美丽善良的女性(阿芳和月慈),同样摆脱不了作为"花瓶"而被看、被凝视的宿命。不仅如此,透过影片对其"残缺美"(一哑、一瞎)的着意渲染,凝视似乎还格外承载着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人一种原道、归宗的"自发形而上学"。
张琴王杰泓
关键词:凝视香港电影
晚近“学者散文”写作及其气质的修辞分析
2007年
作为一种由拥有知识分子性的学者书写的犹见才情与智识的文体,"学者散文"在"世纪末"的勃兴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倘以修辞批评之美学修辞与意识形态修辞两个基本维度来观照之,晚近"学者散文"写作及其气质又是充满"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等内在的反讽与悖论的。在精英文化与商业文化明显对峙、人文知识分子与明星知识分子出现分化的当前情势下,"学者散文"如何守持自身文学性的规定、如何保持在"散文性"与"学者性"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汤天勇王杰泓
关键词:学者散文气质修辞
崔健:大众艺术中的“自由风格”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的艺术实践一直是在"商"与"狂"之间自由地穿梭,其不仅具有我们通常认为的先锋性特质,同时也具有注重商业性、娱乐性和技术性的大众化品格。用崔健的话说,这其实是一种充满世俗化人文关怀的"名副其实的大众艺术"。
张琴王杰泓
关键词:大众艺术
成长叙事与“革命”意义的消解——王安忆长篇小说《启蒙时代》诠解
2010年
“文革”对于王安忆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话题。在其《六九届初中生》、《“文革”轶事》、《流逝》、《叔叔的故事》、《长恨歌》等等作品中,王安忆悉心描述了“文革”年代从城市到农村,从青春期少男少女到日常生活中饮食男女的种种生活。2007年,王安忆再次发表以“文革”为题材背景的力作《启蒙时代》。
张琴王杰泓
关键词:启蒙时代长篇小说成长叙事《叔叔的故事》消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