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湘达

作品数:41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关节
  • 12篇膝关节
  • 10篇关节置换
  • 9篇手术
  • 8篇外科
  • 8篇关节炎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外科手术
  • 6篇置换术
  • 6篇胫骨
  • 5篇髋关节
  • 5篇髋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置换
  • 4篇软骨
  • 4篇全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胫骨高位

机构

  • 36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青岛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作者

  • 41篇王湘达
  • 23篇吕成昱
  • 22篇王英振
  • 14篇张海宁
  • 14篇王昌耀
  • 9篇陈晓亮
  • 8篇刘金钊
  • 5篇胡有谷
  • 5篇刘勇
  • 4篇季爱玉
  • 4篇戚超
  • 4篇冷萍
  • 4篇陈伯华
  • 3篇孙康
  • 2篇于腾波
  • 2篇田少奇
  • 2篇徐文坚
  • 2篇马进峰
  • 2篇王远贺
  • 2篇王鹤翔

传媒

  • 12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山东医药
  • 4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臼骨折术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柱和后壁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骨折至关节置换术间隔12~92个月,平均31个月。骨不连2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取出内固定物3例,部分取出4例,未取出2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2例,杂合式固定2例。使用金属/聚乙烯匹配假体6例,陶瓷/聚乙烯匹配假体2例,陶瓷/陶瓷匹配假体1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3例,松质骨颗粒植骨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发生异位骨化3例,髋关节感染1例。1例坐骨神经术前损伤者术后无明显恢复。无复发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7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1例。Harris评分平均89分,同术前(平均4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性关节炎可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短期效果好。
张海宁王英振王晓东吕成昱刘金钊王湘达王昌耀
关键词:髋臼
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截骨术,3例行开放型楔形截骨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张海宁王英振吕成昱王湘达王昌耀
关键词:畸形截骨术
改良型Mc Bride矫形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效果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Mc Bride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型Mc 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病人25例42足。观察手术效果,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及足踝AOFAS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均获6-18个月随访。截止最后一次随访,42足中37足基本无疼痛,5足偶有疼痛,VAS评分均在0-3分之间。外翻畸形全部得到矫正,无复发。术后1d、术后6月病人HVA和IMA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3.34-3.76,P〈0.05),术后6月与术后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月病人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74,P〈0.05)。结论改良型Mc Bride手术能够确切地纠正足拇外翻畸形,有效缓解足拇外翻及继发拇囊炎而导致的疼痛。
厉亚男王湘达王英振戚超李宗军
关键词:拇外翻外科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陈修福刘金钊王湘达戚超张海宁姜成成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Zn^(2+)螯合剂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对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2012年
目的:探讨DTPA对人工关节假体(prosthetic joints infection,PJI)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所需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新西兰大白兔假体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只注射细菌,实验组在注入细菌的同时,注射DTPA,分别于注射后第2、4、6、8、16天灌洗、收集膝关节液,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AAP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不同时间点的假体感染动物行膝关节假体扫描电镜和假体周围组织学观察。结果:DTPA可以显著抑制AAP基因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第2、4、6、8、1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假体表面粘附表皮葡萄球菌明显减少(P<0.05),生物膜明显受抑制。实验组假体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DTPA可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相关蛋白AAP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薛俊强戚超王湘达申友亮于腾波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78例回顾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回顾性分析1994-10/2005-1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置换患者178例(205膝),男15例,女163例;单膝置换151例,双膝同时置换27例;保留后交叉假体18膝,后方稳定性假体147膝,活动衬垫40膝。置换髌骨75膝,未换髌骨130膝。1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置换前的疼痛分为7.56分(0~15分),置换后疼痛分为28.48分(10~30分),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56,P<0.01)。HSS评分由置换前的36.35分(20~67分)进步为92.47分(56~100分),其中优183膝,良15膝,可4膝,差3膝,优良率为96.58%。全部患者中有3例疗效差,其中2例为采用保留后交叉假体的患者,1例后方稳定性假体感染,1例未行髌骨置换的患者发生了膝前痛,1例感染患者行翻修术。
王英振王湘达吕成昱刘勇马进峰季爱玉
关键词:关节炎
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临床特点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征及趋势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手术适应证、总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日等资料,分析14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8年我院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522例,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男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56~60岁,女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61~6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86例,占61.6%;髋部骨折878例,占19.4%;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329例,占7.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07例,占6.8%;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38例,占0.8%;创伤性关节炎10例,占0.2%。病人总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部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应证。
刘宸境胡川王湘达孙元亮殷楚强王亭
关键词:疾病特征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3例(10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观察。结果病人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8.74,P<0.05);术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t=8.27,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完全矫正,优良率达94.44%。所有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李宗军王远贺厉亚男张新王湘达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膝内翻
PLGA引导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引导转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的小胶质细胞对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观察神经环路重建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制备中度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LGA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每组15只大鼠。并分别向各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注入生理盐水、PLGA、活化的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以及活化的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与PLGA的复合体均5μL。在移植后第1、2、4、6周,根据大鼠恢复情况进行相应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建模7周后,处死大鼠,每组随机选出5只大鼠取损伤区域脊髓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比较损伤脊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各实验组BBB评分随着时间延长均有所升高,但联合移植组第2、4、6周后肢运动BBB评分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F_(时间)=1 869.848,F_(组别)=1 000.339,F_(时间×组别)=92.161,P<0.01),并且在6周后可见有前后肢体协调活动。镜下观察显示,联合移植组大鼠损伤脊髓的液化坏死区域面积较其他各组小,修复区内可见大量的神经细胞与轴突长入,且分布较均匀,走形更规则。结论 PLGA引导转基因活化小胶质细胞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毕昆巍戚超高甲科王湘达赵夏于腾波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类脊髓再生
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2011年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方式。方法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38个月,疗效为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小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椎板开窗减压突出髓核组织摘除术疗效满意。
王湘达陈伯华胡有谷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小儿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