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崚

作品数:1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梗死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脑血
  • 2篇老年
  • 2篇急性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粉
  • 1篇丹参粉针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14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王立崚
  • 12篇李雪松
  • 10篇钟志强
  • 8篇宫旭海
  • 6篇张继红
  • 6篇邓丹
  • 5篇朱春雨
  • 4篇刘建勋
  • 4篇田开语
  • 3篇周秀玉
  • 3篇解洪荣
  • 2篇徐妍
  • 2篇段雪峰
  • 2篇胡林森
  • 2篇张玉花
  • 2篇张才
  • 1篇孙天小
  • 1篇常明
  • 1篇杨凤民
  • 1篇宋来军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医学信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与尿酸激酶组,各61例,分别接受阿替普酶、尿酸激酶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尿酸激酶组总有效率为96.73%,阿替普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7%,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激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对比,可以明显得出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神经损害明显改善;尿酸激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对比,可以明显得出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应用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都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治愈率均较高。
申发平宫旭海李雪松张才钟志强刘建勋王立崚徐妍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7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2012年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由于发病急,年龄大.死亡率高,除与病情有关外,还与各种并发症有关,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处理困难,易反复发作,是导致ACVD死因之一。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70例ACVD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张继红王铁燕田开语段雪峰李雪松王立崚宫旭海钟志强
关键词: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ACVD死亡率并发症
MMSE量表联合Barthel指数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联合Barthel指数对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6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5例,发生率为56.5%,脑卒中后症状重、ADL差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后症状和ADL差有关。
张继红田开语李雪松宫旭海邓丹钟志强王立崚
关键词:MMSEBARTHEL指数影响因素老年脑卒中
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为组A,非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为组B,健康志愿者45例为组C。比较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三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1)入院7、14及21d,组A患者SSS评分均显著低于组B(P<0.05)。(2)组A患者血浆Fib含量于入院3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入院24h、入院3d及入院7d,组A患者血浆Fib含量显著高于组B(P<0.05)。结论:与非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
张继红周秀玉田开语李雪松朱春雨王立崚邓丹钟志强
关键词:脑卒中纤维蛋白原
应用两种方法诱导SH-SY5Y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10μM ATRA处理6天和10μM ATRA处理3天继以80 nMTPA处理3天这两种方法使SH-SY5Y细胞分化;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动态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比色法比较两种分化方法对SH-SY5Y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ATRA处理和ATRA与TPA序贯处理对SH-SY5Y细胞都有抗增值和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分化成神经元表型,前者主要表现为两端带有长突起的纺锤体样细胞形态,而后者主要是由细胞体延伸出多个突起的多边形的细胞。ATRA分化6天的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为78.7%±2.0%。当去除ATRA后,继续培养1天的细胞存活率上升为89%±0.2%,而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86.3%±1.4%;ATRA与TPA序贯分化6天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5.9±0.4%。当去除TPA后,继续培养一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5.5±0.7%,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4.9±1.0%。结论: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均能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分化。这两种分化细胞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体外培养模型细胞,尤其是ATRA与TPA序贯处理能获得分化完全而稳定的神经元样细胞。
解洪荣常明张玉花孙丹王立崚杨欢胡林森
关键词:增殖抑制SH-SY5Y细胞
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病因、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12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11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无效4例,6例死亡.结论: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给予足量抗抽搐药物、治疗脑水肿,防治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是抢救癫痫持续状态成功的关键.
李雪松冉林王立崚宫旭海解洪荣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病因
7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住院的8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史及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经颅、颈部多普勒超声等情况。结果进展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侧重这几方面因素的控制,尽可能避免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张继红李雪松王立崚朱春雨段雪峰周秀玉宫旭海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9.43±1.74)、(6.27±1.27)、(3.21±1.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1±1.23)、(8.83±1.39)、(6.52±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别为(54.10±1.28)、(69.30±1.71)、(75.33±1.4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1±1.82)、(58.32±1.66)、(67.23±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申发平李雪松张才钟志强刘建勋王立崚徐妍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
MPTP/MPP^+诱导的帕金森病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实验模型对研究帕金森病(PD)的发病和治疗是尤其必要的。自从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能在人类诱发PD以来,人们对其神经毒性作了大量研究。MPTP及其有效成分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从而发挥其诱导PD的毒性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MPTP/MPP+诱导的PD实验模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MPTP/MPP+诱导的PD实验模型已广泛地用于PD研究。
解洪荣张玉花李雪松王立崚胡林森
关键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
氯吡格雷与丹参粉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到我院诊治的112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血流变学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丑治疗前的血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临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在苯组资料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李雪松田开语张继红王立崚朱春雨邓丹钟志强宫旭海
关键词:氯吡格雷丹参粉针慢性脑供血不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