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佳
- 作品数:77 被引量:2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
- 本文采用中国地面观测的云资料数据集(1951-2005年),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个测站50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用EOF分析、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
-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 文献传递
- 成都周边地区地闪时空特征分析
- 本文利用XDD03A型闪电定位仪所取得的3a资料,初步研究了成都周边地区地闪特征.地闪中正地闪占绝大多数,其平均强度为6045A,略高于负地闪的5974A.地闪强度基本集中在12000A以下.地闪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总...
- 王维佳刘建西孙林生张世林
- 关键词:地闪活动
- 文献传递
- 边界层动力过程对成都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事件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等资料,从环流形势、边界层输送扩散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成都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两次冬季典型重污染生消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为静稳型天气背景,高层盛行纬向环流,近地面为均压场、弱气压场,存在多层逆温,夜间相对湿度高,风速小,风向多变,近地面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西风,风向对污染的区域输送效果明显;(2)在污染累积阶段,边界层内存在平均风速小于2m/s、风向多变的小风层,清除阶段的小风层特征则不显著;(3)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与垂直速度可以作为垂直扩散条件的判据:污染累积阶段,C_(n)^(2)大值区的高度一般为500~1500m,清除阶段,C_(n)^(2)大值区的高度显著抬升,且垂直速度强下沉区与C_(n)^(2)大值区基本重合;(4)局地回流指数(R_(F))与通风系数对污染过程生消的指示性非常显著。污染累积阶段,1000m高度以下的R_(F)小于0.6,近地层的R_(F)小于0.2,通风系数日平均值仅为1455m^(2)/s;清除阶段的R_(F)大于0.7,通风系数通常大于3000m^(2)/s;此外,较大的通风系数也可以起到传输上游污染物的作用。
- 王晨曦王维佳王维佳曹杨郭云云
- 关键词:重污染风廓线雷达边界层
- 四川地区雾的分布
- 本文利用长期的台站观测资料,对四川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年平均雾日25.8天,其中高原6.4天,盆地43.3天。高原上凉山州的雷波雾日最多,年平均113.6天;盆地内峨眉山雾日最多,年平均...
- 耿蔚王维佳张世林刘平
- 关键词:月变化
- 文献传递
- 一次飞机增雨作业的云参数变化响应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以2013年5月8日四川盆地一次飞机增雨作业为例,反演了云顶温度、云顶高度、云粒子有效半径、液水路径、云光学厚度等云物理量参数,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此次飞机增雨效果进行了物理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前,云顶温度-13℃,云粒子有效半径10μm,云体较厚,含有丰富的过冷水,具有较好增雨潜力;作业后,作业区云层增厚,云顶温度降低,云粒子有效半径增加至25μm,云顶冰晶化,冰水转化过程加快,产生了较多的降水,降水量增幅明显;作业后,对比区降水不充分,各云物理参数无明显变化。
- 林丹王维佳
- 关键词:卫星反演云参数飞机增雨
- 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利用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联合雨滴谱仪、L波段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台站等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了其宏、微观结构特征及雨滴谱分布特征,并对云中融化层(零度层亮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1)云系内有对流泡,雨强大部分集中在2 mm·h^(-1)以下,降水峰值与对流泡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降水发生前主要为层状云,云顶高度约为3 km,云底高度约为1.5 km,云中主要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液相粒子为主;降水发展期的云系以层状云为主,伴随对流泡发生,层状云顶高度约为4 km,云系内的对流泡云顶最高可达10 km,雷达回波及地形成地面降水,云中有明显的零度层亮带(融化层)现象;降水消散期的云系变为双层云,下层以层积云为主,云顶高度在4 km以下,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液相粒子为主,上层云以高积云为主,云底高度约在5 km,云顶高度延伸到8 km以上,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冰相粒子为主。(3)降水发生前和降水发展期云滴谱呈单峰结构,谱较窄,谱宽在0.312~2.375 mm之间,峰值位于0.437 mm,以小粒子为主,降水消散期为双峰型,峰值位于0.437 mm和1.375 mm之间。降水发展期雨滴谱和数浓度相对更大。(4)层状降水云零度层亮带厚度为200~600 m,不同雷达参量上亮带厚度不同;退偏振比对零度层亮带最为敏感,最早在垂直廓线上出现亮带信息,是粒子相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亮带厚度与径向速度、谱宽、退偏振比差值相关度很高,但与回波强度差值关系不大。
- 范思睿王维佳
- 关键词:四川盆地雨滴谱分布微物理特征
- 地形积层混合云模式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利用一维半地形积层混合云模式,分别进行引入与不引入极端水汽源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一旦引入极端水汽源,地形积层混合云系统即成为一个极为有效的造雨系统。极端水汽源的引入提供了更加饱和的环境,维持更久的辐合场,还增大了冰相粒子对云水的碰并。这些初步认为是暴雨产生的主要物理原因。
- 王维佳陶遐龄
- 关键词:降水特征
- 四川地区水资源背景分析
- 利用3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从计算分析蒸发量、可利用降水系数入手,分析了四川地区水资源特征,给出了一些定量评估的结果。
- 王维佳刘建西张世林
- 关键词:水资源降水蒸发量
- 文献传递
- 对完善省级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保障体系的思考
- 影响天气工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气象服务应急保障工作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但至今为止,应急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为快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切实有效地做好防灾减灾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要从应急作业指挥中心、...
- 郝克俊王维佳徐精忠郭守峰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突发事件应对人工增雨
- 基于GIS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及其应用
- 本文介绍了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功能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基础,通过现代化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
- 何奇瑾刘东升王维佳刘建西耿蔚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GIS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