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荷英

作品数:48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麻风
  • 13篇原体
  • 12篇支原体
  • 12篇麻风杆菌
  • 12篇杆菌
  • 11篇尿道
  • 11篇尿道炎
  • 10篇生殖
  • 10篇淋菌性
  • 10篇淋菌性尿道炎
  • 10篇非淋
  • 10篇非淋菌性
  • 10篇非淋菌性尿道
  • 10篇非淋菌性尿道...
  • 9篇生殖支原体
  • 8篇淋菌
  • 7篇裸鼠
  • 7篇麻风菌
  • 7篇酶链反应
  • 7篇解脲

机构

  • 4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药物研究...

作者

  • 48篇王荷英
  • 31篇施美琴
  • 20篇王红春
  • 19篇叶顺章
  • 12篇喻林冲
  • 11篇李文忠
  • 10篇叶干运
  • 9篇沈建平
  • 8篇张树文
  • 8篇薛华忠
  • 8篇张伟云
  • 6篇赖伟红
  • 5篇姜文华
  • 4篇魏万惠
  • 4篇蒋娟
  • 4篇张传福
  • 3篇吴铁强
  • 3篇王千秋
  • 3篇韩国柱
  • 3篇王红春

传媒

  • 17篇中华皮肤科杂...
  • 7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国麻风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 1篇Chines...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一届中国艾...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5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几种可能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为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粘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中几种可能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的生殖道标本和咽部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发现生殖道Mg、Mpe和Mpi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Mg、Mpe和Mpi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g者占10.8%(7/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pe者占4.6%(3/65);未检出Mf感染者。结果表明,在NGU和MPC患者中,Mg、Mpe感染常见;Mg和Mpe可能通过性传播,并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
赖伟红王荷英施美琴薛华忠张传福姜文华王红春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艾滋病
麻风病患者经国产氟嗪酸治疗前后麻风菌活力的测定
1995年
为研究国产氟嗪酸对多菌型麻风患者的疗效,11例新发未治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麻风(LL)和2例氨苯砜单疗复发BL/LL患者以国产氟嗪酸400mg/d治疗12周,有8例患者在疗前、疗后6、9和12周时分别取活检作鼠足垫接种以测定药物对麻风菌活力的影响。其中5例标本接种裸鼠,3例标本接种CFW小鼠。鼠足垫试验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疗前标本接种的裸鼠和大部分小鼠见有麻风苗繁殖,治疗6周或6周以上标本接种的裸鼠或小鼠均未见麻风菌繁殖。结果示国产氟嗪酸是一种较强的杀麻风菌药物,其疗效与国外文献报告相似。研究结果也为该药组成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沈建平李文忠王荷英叶干运吴铁强周武庆王洪春魏万惠黄文标刘风梧张世保何兰奉
关键词:氟嗪酸麻风药物疗法麻风杆菌
用ND-O-BSA-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麻风杆菌IgM抗体的研究
1999年
目的 为了探讨感染麻风杆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变化情况。 方法 用ND O BSA ELISA检测了 5 0只未感染小鼠及 12 7只感染小鼠的IgM抗体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血清中IgM抗体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未感染正常小鼠 (P <0 0 1) ;未治疗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且不同抗麻风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剂量组之间抗体水平也出现明显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感染小鼠IgM抗体水平与菌负荷一致 ,并与感染程度和实际化疗结果相关。
王荷英张伟云吴勤学施美琴王红春陈祥生花菊香
关键词:分支杆菌麻风血清学IGM抗体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在性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CR与传统检测手段对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淋球菌以加多粘菌素的GC血液琼脂分离 ;衣原体用McCoy细胞培养 ;支原体用高效支原体培养基培养。PCR试验用基因释放剂作前处理 ,以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用PCR法检查淋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传统的培养法高 ,作PCR试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如作培养那样严格 ,但作PCR应使用正规的试剂盒、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否则极易引起交叉污染。结论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对一些培养困难的病原菌 ,可在规范操作和标准化试剂盒的基础上逐步加以使用。PCR检测不宜用作判愈。
叶顺章王千秋王荷英李珊山张树文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
六种支原体在一般人群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存在情况的调查研究
本文对一般人群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在咽部和尿道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梨支原体的携带情况、致病范围、分布特点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对151个一般人群和6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咽部及...
王荷英叶顺章施美琴王红春
关键词:尿道感染支原体检测
文献传递
非淋菌性尿道炎中生殖支原体的研究
王荷英叶顺章施美琴赖伟红姜文华张传福薛华忠王红春
性病在我国继续流行并呈现快速蔓延趋势。我国性病流行初期的主要病种是淋病,但2000年后,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人数渐多,目前已居性病之首。支原体是NGU主要病原体之一,过去认为是解脲脲原体(Uu)。但有些患者既无衣...
关键词: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支原体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1994年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吴铁强,李文忠,沈建平,王荷英,喻林冲,叶干运氟嗪酸(OFLOxacin,OFLO)是属于氟喹诺酮类的新型广谱抗菌剂。国外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麻风菌活性。我们应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采用动力法,观察了国产OFLO在正常...
吴铁强李文忠沈建平王荷英喻林冲叶干运
关键词:氟嗪酸麻风杆菌抗菌素
甲氟哌酸短程治疗MB麻风及随访的结果
1992年
用国产甲氟哌酸(PF)对14例新发多菌型麻风治疗6个月,临床、皮肤查菌、组织病理学和菌血症检查均有明显进步。对其中9例于治疗前后测定麻风菌的活力,显示治疗1个月有2例繁殖,2和3个月时则均耒见繁殖。2例BL分别治疗6和12个月停药,前者停药10个月、后者停药4个月随访时病情恶化,提示治疗不足或有产生耐PF菌株的可能性。
李文忠叶干运沈建平王荷英黄文标刘风梧苗宇培冉顺鹏罗鹏华朱崇泉吴国沛
关键词:麻风菌甲氟哌酸多菌型短程治疗组织样麻风瘤
国产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裸鼠体内麻风菌的影响
1998年
用裸鼠实验麻风模型,以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和0.04%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的抗麻风菌活性,并同0.02%进口 MINO 和0.02%RFP 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MINO 的疗效基本一致,而且提高剂量,其抑制麻风菌的作用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 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RFP 比 MINO 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王荷英李文忠沈建平主红春施美琴
关键词:裸鼠麻风菌二甲胺四环素
STD患者中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目的为了解STD患者中感染生殖道支原体(Mg)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的STD门诊部收集451例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作了Mg检测.标本接种于改良的SP-4培养基,作Mg分离培养,并同时用聚合酶...
王荷英施美琴叶顺章赖伟红张传福姜文华薛华忠王红春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传播疾病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