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连生

作品数:395 被引量:4,430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3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0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5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7篇污染
  • 76篇污染物
  • 56篇有机污染
  • 56篇有机污染物
  • 56篇化合物
  • 43篇毒性
  • 40篇分子
  • 34篇QSAR
  • 31篇芳烃
  • 28篇降解
  • 23篇有机物
  • 18篇活性
  • 16篇内分泌干扰
  • 16篇内分泌干扰物
  • 15篇有机化合物
  • 15篇土壤
  • 12篇离子
  • 11篇定量结构-活...
  • 11篇有机氯
  • 11篇活性相

机构

  • 391篇南京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清华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
  • 8篇江苏省环境科...
  • 8篇嘉兴学院
  • 7篇桂林工学院
  • 7篇江苏省环境监...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环境保护部南...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盐城工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吉林化工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94篇王连生
  • 67篇张爱茜
  • 59篇高士祥
  • 58篇韩朔睽
  • 56篇王晓栋
  • 30篇刘树深
  • 30篇于红霞
  • 26篇王格慧
  • 25篇孙成
  • 22篇赵元慧
  • 20篇尹大强
  • 18篇张正
  • 15篇赵欣
  • 15篇王遵尧
  • 14篇高常安
  • 13篇黄宏
  • 13篇刘征涛
  • 13篇余刚
  • 11篇吴海锁
  • 11篇杨旭曙

传媒

  • 85篇环境化学
  • 29篇科学通报
  • 2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学报
  • 17篇环境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0篇环境科学研究
  • 9篇高等学校化学...
  • 9篇南京大学学报...
  • 9篇环境科学进展
  • 7篇中国科学(B...
  • 7篇2006“有...
  • 7篇第一届全国环...
  • 5篇化学学报
  • 5篇持久性有机污...
  • 4篇分析化学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污染防治技术
  • 4篇环境科学动态
  • 3篇农村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8篇2009
  • 24篇2008
  • 23篇2007
  • 32篇2006
  • 24篇2005
  • 30篇2004
  • 21篇2003
  • 33篇2002
  • 26篇2001
  • 14篇2000
  • 16篇1999
  • 9篇1998
  • 13篇1997
  • 13篇1996
3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酿酒酵母对Cu^(2+)生物吸附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废啤酒酵母分析了pH值、加菌量等影响啤酒酵母吸附Cu2+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H4.5,吸附时间1—1.5h,加菌量0.01g·ml-1为最佳吸附条件;酵母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酵母菌细胞壁表面的—COOH,—NH3以及脂肪在其吸附铜离子时起着重要作用,NaOH处理的酵母吸附能力大大增加.
张爱茜刘伟吴海锁韩朔睽王连生
关键词:酵母菌生物吸附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毒性的HQSAR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分子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HQSAR)技术研究了2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PLS)建立了定量模型.在碎片长度为1~7、碎片区分参数为原子类型、化学键类型和连接性条件下,得到最佳模型(Q2=0.921,R2=0.992).为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将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预测集.模型对预测集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最后利用色码图对模型中不同原子的贡献进行了解释.
罗坤高士祥王连生
关键词:急性毒性
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检测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检测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萃取、样品浓缩净化和待测样品使用色谱-离子阱质谱检测,通过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参数的优化使该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较常规的检...
赵欣刘树深王格慧王晓栋高士祥冯建昉王连生
文献传递
甲黄隆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被引量:13
1999年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甲黄隆在甲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的光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均为一级反应.甲黄隆在甲醇中的光解速率与在水中相差不大,而丙酮可明显促进其光解.甲黄隆在甲醇中光解先断裂脲桥,生成磺酰胺和取代三嗪。
杨曦孟庆昱孔令仁王连生
关键词:光解动力学磺酰脲甲黄隆反应机理除草剂
批量平衡法研究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在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被引量:20
2000年
本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一系列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在东北黑土中的吸附,采用Fre-n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求得土壤吸附常数(k_f).研究表明:12种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等温线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形式.对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lgK_∝)进行定量结构-性质(QSPR)分析,发现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与分子极化率(α)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极性有关.
丁言斌宋卫华王连生张正
关键词:芳香族酮土壤吸附土壤监测平衡法有机碳
南京市城区气溶胶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02年
以九段串级式撞击采样器对南京市气溶胶进行采样测定。经统计分析发现 ,气溶胶呈双峰分布 ,粒度分布规律明显 ,峰值粒径在 0 .37μm~ 0 .6 5 μm和 4 .3μm~ 5 .6 μm之间 ;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显著 ,秋季 >夏秋 ;秋季颗粒物中细粒子质量百分比较夏季的多 ,两季质量中位直径分别为 6 .5 μm、4 .4 μm ,说明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王荟王格慧高士祥王连生
关键词:粒度分布粒径分布气溶胶污染
多溴代二苯硫醚系列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2010年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09个多溴代二苯硫醚(PBDS)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全优化和振动分析计算,得到各分子在298.15K,1.013×105Pa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参数.研究了热力学参数S与溴原子的取代位置及取代数目(NPB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与NPBS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93).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PBDS系列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fH)和标准生成自由能(△fG).根据异构体标准生成自由能的相对大小,从理论上求得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以Gaussian03程序的输出文件为基础,采用统计热力学程序计算了PBDS化合物在200至1000K的摩尔恒压热容(Cp,m),并用最小二乘法求得Cp,m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发现Cp,m与T,T-1和T-2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2=1.000).
刘红玲陈建挺王甫洋王遵尧王连生
关键词:热力学性质
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效应的CoMFA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 (CoMFA )对 5 6种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发光菌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 6组分三维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模型 (3D QSAR ) .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 (q2 )和常规相关系数(r2 )分别为 0 82 3和 0 95 8,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 .模型分析表明
刘新会骆文茹王连生
关键词:发光菌毒性效应定量结构-活性相关3D-QSARMFA
氯酚类污染物的构效关系与致毒机理研究
氯酚类化合物(CPs)是生物杀虫剂,木材防腐剂,染料,除锈剂等产品的主要成分,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这些物质含有抵制生物降解的结构或基团,在环境中能长期稳定存在,并经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氯酚类化合...
于红霞王连生
关键词:氯酚类化合物污染物构效关系致毒机理
文献传递
光催化还是机械催化:氧化亚铜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
<正>1998年,日本科学家Hara Michikazu等首次报道了0.3-0.5微米直径的氧化亚铜颗粒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现象;在随后的深化研究中,水在关闭光源保持搅拌的情况下很长时间内仍能继续分解。...
张爱茜孟楠韩朔睽王连生
关键词:氧化亚铜对硝基苯酚
文献传递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