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旭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4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培养方式对盐藻生长和积累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2009年
- 盐藻细胞生长和积累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存在差异,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盐藻生长最适浓度C、N、P的分别为15、2.0、0.2 mmol/L,累积β-胡萝卜素最适浓度分别为15、1.0、0.1 mmol/L。比较了一次添加型、分次添加型、不完全更换型和完全更换型4种培养方法对生长和累积β-胡萝卜素的影响,发现完全更换型培养方式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中途补给10mmol/L NaHCO_3也有利于藻细胞积累β-胡萝卜素。在实验最佳条件下藻液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对照的1.43倍。可采用先快速培养盐藻细胞、后更换培养基、添加NaHCO_3分段培养方式以促进细胞大量合成β-胡萝卜素。
- 吕芳芳曹媛媛唐欣昀甘旭华
- 关键词:盐藻Β-胡萝卜素
- 加强指导,提高微生物遗传学综合性实验效果被引量:1
- 2004年
- 微生物遗传学综合性实验促进了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强化对实验课程意义的认识,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唐欣昀陈晓琳甘旭华张明赵海泉周隆义
- 关键词:微生物遗传学
- 紫外线和^(60)Coγ射线对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的诱变效应被引量:9
- 2006年
- 将对数期的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原名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A9菌株用超声波40 s预处理破碎成2个~4个细胞大小的片断,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和60Coγ射线处理,诱变后经3小时避光预培养分别接种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固体培养时UV照射70 s和60Coγ照射3 500 Gy后无菌体存活,而在液体培养中高剂量处理的样品可以部分恢复生长。将诱变后的菌液分别加入20μg.mL-1的ρ-氟苯丙氨酸(-ρfluorophenylalan ine,FPA)和20μg.mL-1的刀豆氨酸(L-canavan ine su lphate,CS),放入光照培养箱中预培养3 d^4 d后涂于含相同浓度的氨基酸类似物FPA和CS平板,培养30 d后计算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的突变率。UV对A9菌株的完全致死剂量LD和存活率37%时的剂量D37值分别为70 s和22 s,LD/D37=3.18。A9菌株经UV诱变25 s时存活率为28.7%,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2.31×10-3和1.50×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48.53和52.63。60Coγ射线对A9菌株的LD和D37值分别为3 500 Gy、1 250 Gy,LD/D37=2.8。60Coγ射线显著提高A9菌株的突变率,当诱变剂量为2 000 Gy、存活率为10.49%时A9菌株突变率最高,抗FPA和抗CS突变率分别为5.07×10-3和0.964×10-3,最大诱变效应比(MME)分别为241.43和74.15。60Coγ射线对钝顶节旋藻A9菌株的损伤比UV造成的损伤强烈(低的LD/D37值),比UV具有较大的诱变效应(高MME值)。采用两种诱变剂获得的抗FPA突变率都要高于抗CS突变率。通过诱变获得了大量的抗氨基酸类似物突变株,为遗传重组研究提供携带重要遗传标记的材料。
- 曹媛媛甘旭华赵良侠夏觅真刘广金唐欣昀
- 关键词:紫外线
- 四种维生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汪本凡唐欣昀赵良侠曹媛媛甘旭华叶霁
- 关键词:杜氏盐藻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H
- 钝顶螺旋藻表达载体p215 t-spp的构建及转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用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载体p215 t,胶回收获得含有gfp基因及amp基因大片段。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无菌钝顶螺旋藻A9藻株的强启动子片段;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体外连接重组,构建了带有螺旋藻启动子和gfp报告基因的新型表达载体p215 t-spp。将该载体转入钝顶螺旋藻,利用报告基因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转化藻细胞,p215 t-spp质粒显著提高转化率。研究了不同PEG浓度、转化时间及冰浴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采用1%PEG能有效促进细胞吸收DNA,获得10.5‰的转化率。实验初步证明,带有螺旋藻启动子的报告基因gfp能够在钝顶螺旋藻中顺利表达。
- 王芬叶霁曹媛媛张海生甘旭华唐欣昀
-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启动子GFP基因转化率
-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 Nutrismart接种剂在无氮培养基中从玻璃粉中释放Si的能力达到33.16μg·mL-1,在有氮培养基中接种剂从玻璃粉中释放Si的能力为24.42μg·mL-1;Nutrismart接种剂在无氮培养基中从钾长石粉中释...
-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 关键词:生态肥料玻璃粉钾长石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和高效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克隆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基因,实现纳豆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以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包括信号肽、前导肽、成熟肽序列的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K,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然后优化影响该基因表达的温度、时间和IPTG添加量等因素。结果表明,重组菌株BL21(DE3)-NK在20℃下培养、IPTG添加量为0.4 mmol·L-1、培养20 h时表达产物的纤溶活性最大,可达到81.73 U·mL-1,SDS-PAGE检测观察到1条38 kDa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相符。
- 王伟甘露甘旭华陈晓琳倪敬田唐欣昀
- 关键词:纳豆激酶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克隆
- 黄单胞菌P5310-luxAB菌株在水稻根际的吸附与土壤中的存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标记菌株在水稻国丰1号幼根根表的吸附动态规律和不同类型土壤中存活情况,为禾本科植物凝集素介导作用、吸附的影响参数和联合固氮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基因luxAB导入水稻根际促生菌黄单胞菌(Xanthom onassp)P5310菌株中,标记菌株P5310-luxAB能稳定遗传,luxAB基因的导入不影响标记菌株生长特性。结果 P5310-luxAB菌株存在稳定型和松散型两种吸附,随标记菌株浓度变化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 ir等温吸附方程,水稻根表最大吸附量qm=3.33×109CFU/g,吸附系数α=2.86×10-8。凝集素处理的水稻根表对标记菌株的亲和力增强,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中都能很好的存活。在前25 d,不灭菌土壤中菌落数要低于灭菌土壤,随着营养的消耗,细菌明显减少;但补充营养后,在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中标记菌株数量都快速增加,证明标记菌株与不灭菌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占优势,很快与灭菌土壤中的菌数接近,证明菌株能在土壤中很好地存活与定植。结论以上研究结果为菌株P5310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 程美霞张建唐欣昀曹媛媛甘旭华孙乐妮
- 关键词:黄单胞菌定植
- 棉花根际亲和性高效促生细菌的分离筛选被引量:12
- 2008年
- 为了从棉花根际土壤筛选能与棉花凝集素具有亲和作用的高效促生细菌,以选择性培养基从棉花根部初步筛选具有固氮能力、解磷能力及解钾能力的促生细菌,再以异硫氰酸磺(FITC)标记的棉花凝集素为复筛工具,从棉花根际促生细菌中筛选能与棉花凝集素结合的亲和性菌株,分别挑选2株固氮菌、2株解磷细菌和2株解钾细菌作为微生物肥料接种到棉花根部进行盆栽试验,观察其在根部定殖情况。结果是在选择性平板上有20%~30%的菌株具有凝集素染色阳性。盆栽试验显示,接种的6株亲和性菌株能在棉花根部成功定殖,根际细菌数量约是灭活对照的10倍。通过初步鉴定,固氮菌株N1111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N2121属于德克斯氏菌属(Derxia);解磷菌株P2126属于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P1108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解钾菌株K2204和K2116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 夏觅真马忠友齐飞飞常慧萍唐欣昀甘旭华
- 关键词:盆栽试验
- 振荡通气快速培养红茶菌工艺被引量:6
- 2008年
- 以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0.4%的绿茶为原料制成的糖茶水为发酵基质,经灭菌后接入纯种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分别在28℃恒温静止和28℃、150r/min摇瓶2种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发酵液中木醋酸菌和酵母菌数量、pH值、总糖和总酸的含量。在2种条件下,木醋酸菌的生长总是要滞后于酵母菌、pH值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总酸含量不断上升。摇瓶振荡培养时2种菌的生长速度更快,发酵液pH值快速降低。通气培养时酵母菌和木醋酸菌数量分别达到6.6×107/mL和8.7×107/mL,分别是静止培养时的3倍和4倍。静止条件下培养10d后总酸为6.5g/L、总糖为31.2g/L,产率(酸/糖耗)为0.35;摇瓶条件下培养6d总酸为10.1g/L、总糖为35.2g/L,产率为0.69,提高1倍。振荡通气培养更利于红茶菌的成熟。
- 王硕王侃甘旭华唐欣昀
- 关键词:红茶菌通气培养菌群变化总酸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