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哲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
- 瓮长水李本源田哲毕胜于增志徐军高丽萍霍春暖秦茵毕素清李敏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医学康复
- 文献传递
- 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 瓮长水毕胜于增志徐军高丽萍霍春暖秦茵毕素清李敏李本源田哲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减重
-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主要功能损害因素
-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平衡和痉挛等变量与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优化步行训练程序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5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
- 瓮长水毕胜于增志毕素清田哲李敏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医学康复
- 文献传递
-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性移动能力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移动能力中的价值。
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参与本研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速度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定患者的平衡、步行速度和...
- 瓮长水田哲李敏毕素清徐军于增志霍春暖高丽萍王军
- 关键词:脑卒中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偏瘫患者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的应用研究
-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速度的影响。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2-09/2004-0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所...
- 瓮长水毕胜田哲于增志徐军毕素清李敏王军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医学康复运动疗法
- 文献传递
-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主要功能损害因素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平衡和痉挛等变量与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优化步行训练程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5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行指令,患者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20m以上,排除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以及存在其他限制下肢活动的并发症者。85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状态下的10m步行速度,用Fugl-Meyer评价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用Motricity指数评测下肢肌力,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用改良Ashworth评定法评定足跖屈肌张力。分别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下肢肌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592~0.696,P<0.001)。自由步行速度与足跖屈肌痉挛呈中度的负相关(r=-0.411,P<0.05),而最大步行速度与足跖屈肌张力痉挛无相关性(r=-0.311,P=0.06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平衡、足跖屈肌痉挛和下肢肌力是自由步行速度的功能损害因素(R2=0.55,P<0.05),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是最大步行速度的功能损害因素(R2=0.535,P<0.
- 瓮长水毕胜于增志毕素清田哲李敏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肌痉挛
- 计时“起立-行走”测验评估脑卒中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的信度和同时效度被引量:34
- 2004年
-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移动能力是康复医学重要内容,研究脑卒中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的信度和同时效度,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行指令,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20m以上,排除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以及存在其他限制下肢活动的合并症者。有5位医师参与,其中2位医师评估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计时“起立-行走”的测试作为评测者间信度研究,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被同一医师再评估1次,以作为评测者内信度研究。由另3位医师共同利用Berg平衡量表(BBS),FIM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速度作为效标尺度,进行同时效度的研究。结果:在信度方面,在同一评定者的两次评定结果之间高度相关ICC=0.982(95%CI:0.901~0.992);不同评定者的同一次评定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ICC=0.984(95%CI:0.889~0.995),同时在效度方面,计时“起立-行走”测试与BBS,FIM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14~-0.646,P<0.001)。结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方法用于评定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李敏瓮长水毕素清田哲李本源于增志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信度脑卒中偏瘫BBS
- 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客观依据: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的信度和同时效度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步行速度是反映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研究采用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法进行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评定时的信度和同时效度,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5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行指令,患者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20m以上,排除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以及存在其他限制下肢活动的并发症者。有5位医师参与,其中2位医师评估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10m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作为评测者间信度研究,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被同一医师再评估1次,以作为评测者内信度研究。由另3位医师共同利用下肢Fugl-Meyer评价、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独立性测量作效标尺度进行同时效度的研究。结果:在信度方面,10m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测量在同一评定者的两次评定结果之间高度相关(ICC=0.912~0.937),不同评定者的同一次评定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ICC=0.961~0.972),在同时效度方面,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Fugl-Meyer评价,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独立性测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595~0.693,P<0.001)结论: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法评定具有良好的信度与同时效度,推荐在临床结局评价中使用。
- 毕素清瓮长水李敏田哲李本源于增志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医师信度脑卒中偏瘫BERG平衡量表
-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4年
- 目的:研究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的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2周共10个工作日。在治疗前的2周(基线)、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在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在UEFT和STEF上未显现出明显的改善(ES:0.21;0.06)。但患者在接受2周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在UEFT和STEF上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1.24;0.65),其中病程3-6个月的患者比病程>6个月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ES:1.43:0.96;0.81:0.5)。结论: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恢复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 瓮长水毕胜毕素清李敏田哲秦茵于增志高丽萍霍春暖
-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ADL的关系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同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对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用Fugl-Meyer...
- 瓮长水毕胜田哲于增志徐军霍春暖高丽萍王军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肌力医学康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