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万忠
- 作品数:105 被引量:89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及超压成因分析被引量:39
- 2007年
- 根据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深度点的特殊性,运用库车坳陷内各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的深度点估算了构造挤压应力的大小、构造挤压应力转化为超压的比例以及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分析了库车坳陷的超压成因。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不同的构造带,构造挤压对超压的贡献率不同。在克一依构造带,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为55%~80%,成为该构造带超压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在构造挤压不是很强烈的阳霞凹陷,以库1井资料估算的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只有22%~39%。克拉2井与库1井的压力分布都具有他源超压的特征,他源超压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石万忠陈红汉何生
- 关键词:前陆盆地
-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资料的页岩气钻井选址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资料的页岩气钻井选址方法,具体包括:基于开源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计算地表地形、土地利用情况、距有效水源距离和距路网距离四类参数;根据各评价参数计算结果值域分布情况评定其风险等级...
- 徐笑丰张欣羽冯芊石万忠王任
- 鄂西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含气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
- 2024年
- 为研究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含气页岩岩相类型和储层特征,本文以鄂西地区恩施市恩地2井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XRD)、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测定、镜质体反射率(R_(o))测定、干酪根镜检、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CO_(2)和N2吸附实验、页岩含气量测定、微量元素测定等方法开展精细研究。结果显示:鄂西地区二叠系大隆组主要发育的岩相类型包括硅质岩相、黏土质硅质岩相和混合质硅质岩相,其中黏土质硅质岩相是大隆组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的岩相类型;大隆组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孔和介孔贡献了页岩主要的孔隙体积和孔比表面积;高有机碳和高黏土矿物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和页岩中微小孔隙(孔径<50 nm)系统的建立,微孔和介孔中的吸附气是总含气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含气量和有机碳质量分数为指标建立鄂西二叠系大隆组页岩评价标准,黏土质硅质岩相和混合质硅质岩相为Ⅱ_(1)类优势岩相类型,硅质岩为Ⅱ_(2)类页岩气优势岩相类型,恩地2井1 241.0~1 250.4 m井段为页岩气“甜点段”。页岩微量元素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关系表明大隆组高有机质含量是高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环境的共同结果,其中高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原因。
- 谢通陈威潘诗洋石万忠王亿张焱林段轲任志军
- 关键词:大隆组孔隙结构储层
- 东濮凹陷文243井区油气分布及储层预测
- 陈开远陈新军吕新华杨香华石万忠
- 该项目从在钻井、测井解释基础上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出发,通过精细的层位标定与对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地层解释、对比,划分出各个油层组对应的准层序或准层序组,建立高精度的年代地层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东濮...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分布储层预测
-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 2024年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解决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环节与行业发展趋势不匹配的问题,聚焦行业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展科教一体化融合的实验教学创新探索。该实践教学探索最大特色之处是把成岩过程的物理-数值模拟一体化实验加入到教学体系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能力;以创新型实验学习为核心,将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能有机结合,对于地质工科类教学具有适用性与示范性;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助力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 马奔奔周江羽石万忠沈传波
- 关键词:创新实验教学科教一体化
- 页岩岩相的测井曲线识别方法——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17
- 2021年
- 页岩岩相的识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不同类型页岩具有不同物质组分与组构,进而具有不同的脆性度和物性,目前利用测井曲线来识别页岩岩相的研究较为薄弱。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口井的测井资料、岩心测试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参数优选、多元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黏土矿物、硅质矿物相对含量的预测方程,探讨利用测井曲线识别页岩的方法。结果表明:黏土质页岩具有高DEN,CNL,K,KTh,低U,U/Th的特征;混合质页岩具有中DEN,U,CNL,K,KTh,U/Th的特征;硅质页岩具有高U,U/TH,低DEN,CNL,K,KTh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页岩岩相识别雷达图版,不同岩相所对应的测井曲线数值在图版中有不同的分布范围,该图版可以有效识别页岩岩相,并能够对预测方程识别错误的岩相进行纠正,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高。将预测方程定量识别岩相和雷达图版定性识别岩相结合起来,通过双重约束,可以很好地识别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
- 杨洋石万忠张晓明王任徐笑丰刘俞佐白卢恒曹沈厅冯芊
- 关键词:页岩雷达图
- 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被引量:3
- 2010年
- 在对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种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并在各三级层序内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认为深凹及控凹断裂边缘3个体系域发育完整,而板桥及歧北次凹斜坡带仅发育退积型湖扩体系域和进积型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歧深地区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陆相单斜断坡带型(西断东缓超)地层格架,为研究区有利储集体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 陈平苏俊青陆永潮石万忠林卫兵高勇杜学斌周韬杜民
- 关键词:沙三段地层格架
- 琼东南盆地砂岩侵入体成因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前对有关砂岩侵入体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中国南海海域同时具备形成砂岩侵入体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地质条件,但侵入体对天然气运移及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基于研究区地震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精细刻画了琼东南盆地砂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制,从而确立砂岩侵入体的演化模式,并总结砂岩侵入体对天然气运移和水合物成藏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陵南低凸起发育多个大型砂岩侵入体,它们主要位于黄流组顶部,两翼斜向上伸入莺歌海组,个别规模较小的侵入体整体处于莺歌海组底部地层。砂岩侵入体在地震剖面上呈U型或宽V型强振幅反射,横向展布范围为3~5 km,竖直高度约为350~750 m,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环形特征。②中新世中期沉积供源砂体,中新世晚期沉积泥质低渗盖层,同时为梅山组砂体超压提供条件,上新世时期形成多边形断层,梅山组砂体由于欠压实未固结,液化后受火山活动扰动发生流化侵入。砂岩侵入体的各触发机制在时空上相互匹配,具备良好的砂岩侵入体形成条件。③砂岩侵入体可作为甲烷气由深部到浅层的接力运移通道,大量深部热解气经过深部的底辟和裂缝之后,可以通过砂岩侵入体运移到浅层稳定域中形成水合物藏,对水合物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黄进王任王任任金锋石万忠何玉林
- 关键词:触发机制超压天然气水合物琼东南盆地
-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地区古隆起周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地区古隆起周缘砂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致密化成因一直制约着该区的增储上产。综合利用薄片和阴极发光观察、物性测试、压汞分析等方法对下白垩统舒善河组-巴西盖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制约储层物性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的孔隙度φ多<10%,渗透率k<1×10^(-3)μm^(2),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均最好(φ=12.3%,k=60.4×10^(-3)μm^(2)),扇三角洲相砂岩次之(φ=6.9%,k=1.9×10^(-3)μm^(2)),滩坝相砂岩最差(φ=6.7%,k=0.34×10^(-3)μm^(2));古隆起的演化控制了沉积相的差异,同时也影响了砂岩的成岩作用,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强,砂岩颗粒较粗,受胶结作用弱,因此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滩坝相砂岩沉积时远离陆源输入,颗粒较细,水下古隆起的发育在成岩阶段控制了其较高含量的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堵塞孔喉,显著降低砂岩储层物性,导致砂岩呈现致密化。研究成果可以为天山南地区下白垩统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夏永涛王任王任石万忠石万忠覃硕张晓徐壮
-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古隆起下白垩统塔北隆起致密砂岩储层
- 地震属性参数在胜坨油田气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3年
- 根据胜坨油田气藏分布浅 (1 5秒以上 )、构造简单、地震品质好的特点 ,结合钻井资料 ,选取了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3个参数 ,分析了它们与已知气层的对应关系。钻井显示的含气层段在振幅属性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 ,瞬时频率剖面上为低频率 ,瞬时相位剖面上发生相位反转。利用这些特性预测胜坨油田东南角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 石万忠陈开远陈新军朱红涛
- 关键词:胜坨油田地震属性振幅瞬时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