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凤琴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氮肥
  • 1篇氧化法
  • 1篇有机农业
  • 1篇有机蔬菜
  • 1篇有机碳
  • 1篇湿润
  • 1篇蔬菜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酸化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业
  • 1篇燃烧法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分...
  • 1篇化学合成
  • 1篇半湿润

机构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秦凤琴
  • 2篇孟凡乔
  • 1篇吴文良
  • 1篇李雪倩
  • 1篇张民
  • 1篇郭岩彬
  • 1篇李光德
  • 1篇诸葛玉平
  • 1篇蔡培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北半湿润地区土壤酸化和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土壤无机碳去除是土壤有机碳(C)准确定量的前提。研究以华北半湿润区石灰性土壤土壤为对象,采用不同浓度HCl和不同酸化时间对土壤进行处理,并用碳氮元素分析仪法('燃烧法')和Walkley-Black湿氧化法('湿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研究结果表明,3 M酸化后的农田土壤有机碳浓度低于0.5 M和1 M。燃烧法测得的土壤有机碳浓度随酸化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而对于湿氧化法,土壤经过12 h酸化后,土壤有机碳浓度开始显著降低。对于0~5 cm土壤,燃烧法测得有机碳结果高于湿氧化法(p<0.05),而对于5~10 cm和10~20 cm土壤有相反的结果。鉴于湿氧化法的低氧化性和土壤中可能存在的Cl-干扰,造成土壤有机碳的低估或高估,燃烧法对于土壤有机碳的准确更为可靠。对于华北半湿润区农田土壤,0.5 M和1 M浓度HCl和2 h的酸化处理能够较彻底的去除土壤中无机碳。
王攀磊秦凤琴蔡培孟凡乔张民
关键词:半湿润区土壤有机碳土壤酸化燃烧法
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北京地区有机蔬菜和土壤氮素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与常规农业不同,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因而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产品中15N丰度即δ15N存在差异,可以据此区分有机和常规农产品。选择北京郊区5个有机和1个常规蔬菜生产基地,对蔬菜及土壤取样,对其δ15N进行测定,分析有机和常规生产条件下蔬菜及土壤中δ15N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生产时间和有机肥N投入的增加,土壤全N和δ15N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当季作物对于肥料的δ15N反映敏感。蔬菜δ15N与蔬菜全N、与土壤δ15N,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可以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合,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相关程度。在北京地区,15N测试能够对番茄的化学氮肥使用进行准确判断,而对于芹菜没有准确判断出其生产过程使用了化学氮肥。对于北京地区有机蔬菜,95%概率条件下可以认为有机叶菜、根菜和果菜δ15N值应分别大于7.55‰、7.64‰和5.42‰。δ15N值可以作为蔬菜是否使用化学N肥的"有效工具",但不能作为唯一手段,还应该结合蔬菜生产过程的档案信息、现场检查等其他措施,综合进行判定。
李光德秦凤琴诸葛玉平李雪倩孟凡乔吴文良郭岩彬
关键词:有机农业蔬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