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梓良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栓塞治疗
- 2005年
- 程传虎王革刘群带赵敏秦梓良
- 关键词:上消化道栓塞治疗大出血动脉造影急诊
- 难治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经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予以导管栓塞治疗。结果治疗后20例完全止血,复发1例,无效1例;有效率90.9%。未见与栓塞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予以栓塞治疗有效、安全。
- 程传虎王革刘群带赵敏秦梓良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出血患者急诊导管栓塞治疗
- 波利维和泰嘉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与经济学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分析进口氯吡格雷波利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对药物进行经济学分析,以便选出具有更好临床价值的药物。方法选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波利维治疗; B组患者则采用泰嘉治疗。比较分析A、B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治疗费用及所测得的血液学指标上的差别。结果 A组患者与B组相比,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所测得血液学指标相似(P>0. 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B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患者(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泰嘉与波利维临床效果相似的情况下,泰嘉治疗冠心病时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波利维,可值得在临床推广。
- 邓仁生秦梓良罗晓丽申源生刘锦光
- 关键词:冠心病疗效
- DICOM光盘在腹部CT检查互认制度中的可行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比较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与传统胶片阅片法对全腹部CT病灶诊断能力的差异,探讨应用DICOM光盘提高全腹部CT影像检查互认制度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比较胶片阅片法和影像诊断工作站法对145例全腹部CT病灶的检出情况,着重比较病灶的检出率,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片阅片法和影像诊断工作站法病灶检出能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法明显优于于胶片阅片法。结论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阅片可显著提高全腹部CT病灶的检出能力,证明DICOM光盘有助于影像检查互认制度的实行。
- 秦梓良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6年3月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外周介入科收治的87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引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将溶栓导管放置并固定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泵入尿激酶5×106 U/d。根据彩色超声显示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并发症等情况,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下肢水肿变化情况、髂股静脉是否闭塞、是否发生色素沉着、是否有皮肤溃疡等,用以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87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14 d后成功回收82例(94.3%),平均溶栓时间(7.36±3.17)d、平均尿激酶总量(2010.2±213.3)万U、平均住院(6.47±3.19)d、便血1例(1.1%)、血尿2例(2.3%);患肢平均周径小于治疗前(P<0.05)。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本研究涵盖的患者均无肺栓塞事件,且皮肤未发生溃疡。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无肤色异常与肢体肿胀,未发生静脉闭塞或色素沉着,行走情况恢复正常。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结果提示,第6个月时,3例(3.4%)色素沉着,5例(5.7%)髂股静脉闭塞。随访12个月时9例(10.3%)色素沉着,8例(9.2%)髂股静脉闭塞。但部分患者因为下腔静脉滤器转为了永久性的,因此永久性静脉滤器患者的血栓得到了控制。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持续微泵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有效、安全、微创、易康复、不易复发。
- 黄英杰凌永志秦梓良
-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
- DSA-类CT与传统CT引导下胸部肿瘤穿刺活检术中的对比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DSA-类CT与传统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在胸部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200例入院患者,胸部CT提示周围型肺部及纵膈肿物,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提示明确病理诊断,需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100例作为在DSA-类CT引导组,选取100例作为传统CT引导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行DSA-类CT扫描或常规CT扫描。对比两组穿刺活检耗时、一次穿刺活检准确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恶性82例,包括鳞癌30例,腺癌49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良性18例中结核7例,慢性炎症且部分伴肉芽肿形成11例。对照组中,恶性80例,包括鳞癌28例,腺癌48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2例;良性20例中结核10例,慢性炎症且部分伴肉芽肿形成1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观察组的穿刺活检耗时和一次穿刺活检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均无需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DSA-类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对胸部肿物的病理确诊有较大价值,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黄英杰秦梓良
- 关键词:穿刺活检
- 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我院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均给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旋转DSA检查,同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旋转DSA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DSA(P<0.05);旋转DSA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DSA检查(P<0.05)。结论:脑动脉瘤的诊断中,应用旋转DSA技术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 秦梓良李志鹏
- 关键词:旋转DSA技术脑动脉瘤
-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行临时下腔静脉放置联合滤器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行临时下腔静脉放置联合滤器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置管溶栓组(n=30)和经足背溶栓组(n=30)。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下肢周径变化、肢体消肿率、尿激酶使用量、住院时间、血栓溶解率、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溶栓组治疗前、后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及肢体消肿率均显著高于经足背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溶栓组治疗中尿激酶使用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经足背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置管溶栓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经足背溶栓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足背溶栓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置管溶栓组静脉通畅率显著高于经足背溶栓组,而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明显低于经足背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小隐静脉进行置管溶栓治疗疗效好、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黄英杰凌永志秦梓良
- 关键词:导管溶栓腔静脉滤器小隐静脉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被引量:2
- 2005年
- 程传虎王革刘群带赵敏秦梓良
- 关键词: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指征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强化组33例(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血栓烷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肝肾功能、心肌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TXB2、GMP-140、TC、TG、LDL-C、hs-CRP血浆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LT计数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有更强的降脂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
- 邓仁生秦梓良罗晓丽申源生刘锦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性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