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中
- 作品数:3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
-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早年哲学的研究者们一直认为马克思早年研究的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的哲学.事实上,马克思早年没有进行过纯粹世界观性质的哲学研究,他早年持有的哲学的主题是政治哲学.马克思早年哲学的性质是政治哲学,...
- 罗伯中
- 关键词:早年政治哲学
- 文献传递
-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大束手稿不属于唯物史观——一种“费尔巴哈”章的异质化文本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若放弃传统上将《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当作一个逻辑自洽的统一文本的编排思路,而将它当作由多个异质性文稿组成的手稿集,大、小束手稿完全属于不同哲学观的差异就会呈现出来。大束手稿的哲学观并非历史唯物主义,很多关键命题都受到马克思的批评;小束手稿是依据马克思的观点,由恩格斯诉诸文字的文献,其哲学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表述。对其的异质化文本学研究有助于学界区分实证主义的历史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费尔巴哈的讨论、对恩格斯历史观的讨论,以及对马克思影响的讨论,有助于人们克服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论,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
- 罗伯中
-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 论《布里洛盒子》与丹托艺术哲学中的“纯艺术”概念
- 2024年
- 丹托将沃霍尔的作品《布里洛盒子》的艺术史价值定位于对艺术观念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流行文化的自觉性反思。卡罗尔认为,丹托的观念论艺术观将使得“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也被解释为艺术品,但这是荒谬的。这一批评为丹托提出了新的问题,使丹托的目光开始由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转向“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丹托认为,“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与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都是艺术作品,前者属于商业艺术,后者则属于“纯艺术”。丹托比卡罗尔更合理地解释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重合性关系,但丹托对“纯艺术”的理解却极为含糊且包含问题。事实上,丹托所谓“纯艺术”指的是“以艺术自身为目的的艺术”,即“哲学艺术”。然而,“纯艺术”是一个涉及“特异性”的概念,这意味着,丹托将《布里洛盒子》,以及“哲学艺术”视为“纯艺术”的观点,违背了他本人所持的诸艺术类型之间不存在优劣与先后之分的立场,并抹杀了波普艺术突破一般的艺术类型与高高在上的“纯艺术”之间界限的成就。
- 罗伯中李帛雨
- 关键词:丹托商业艺术纯艺术
- 论分析美学回答赝品问题的四种路径
- 2024年
- 分析美学赝品观的基本进路并非传统所理解的两种,而是四种。古德曼的观点代表了可见性视野下否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比尔兹利的观点代表了可见性视野下承认赝品艺术品身份的立场,丹托的观点代表了不可见视野下否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迪基的观点代表了不可见视野下承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事实上,一部分艺术的复制品依据其不同的复制手段,或者成为赝品,或者成为真品,另一部分艺术的复制品永远都是赝品。将这一限制作为迪基赝品观的补充,便可以得到有关赝品问题基本圆满的答案。
- 罗伯中李帛雨
- 关键词:赝品不可见性
- 关于《共产党宣言》汉译本若干问题的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通过比较《共产党宣言》英文本与汉译本 ,可发现汉译本存在几处重大缺陷 :一是对历史的客观性作了主观的、狭隘的理解 ;二是对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内涵作了抽象的、笼统的理解 ;三是对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作不恰当的处理 ,使含义晦暗不明。
- 罗伯中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汉译问题
- 关于《共产党宣言》汉译本若干问题的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比较《共产党宣言》英文本与汉译本 ,汉译本存在三方面的重大缺陷 :对历史的客观性作了主观的、狭隘的理解 ;对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内涵作抽象的、笼统的理解 ;对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作不恰当的处理 ,使含义晦暗不明。揭示汉译本翻译中的问题 。
- 罗伯中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汉译问题
- 论亲亲原则与完备德性——与刘清平等老师商榷“亲亲相隐”的合理性问题
- 2003年
- “亲亲相隐”的讨论在哲学领域和法学领域有所不同。哲学上 ,它与终极关怀意义上的完备德性原则相悖 ;而法学中 ,司法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亲亲相隐”的现实性。“亲亲相隐”的基础是“亲亲为大”的“亲亲”原则 ,这种原则只是人生的初级的必然和偶然原则 ,应该在反思后 ,进行超越。以情感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道德序列 ,现在 ,应该颠倒过来 ,建立以信和智为基础的新道德。
- 罗伯中李铁
- 关键词:儒家哲学
- 洛采的逻辑哲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共同的源头
- 2006年
- 洛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过渡性人物。他创造了“有效性”概念,从而成功地消除了从柏拉图以来困扰哲学界的观念的“实在性”问题;利用这个概念,他成功地区分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把判断而不是概念作为逻辑的核心。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打破了近代哲学区分主观和客观、唯心和唯物的简单化哲学方法。这些思想成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共同源头。
- 罗伯中
- 关键词:逻辑哲学现象学分析哲学
- 论丹托艺术史观的两次转向
- 2023年
- 在丹托艺术史观的第一次转向中,丹托从反叙事主义转向了宏大叙事;在其艺术史观的第二次转向中,丹托在对于近代美术史的“再现论”阐释之外,提出了“审美主义”的阐释。由于丹托没有意识到两种阐释路径之间的不相容性,他试图将二者杂糅为同一种“叙事”,进而导致了其理论上的矛盾。这一矛盾从根本上是由丹托对于同一时代有且仅有一种宏大叙事的盲目信仰造成的。以上事实表明,相比于宏大叙事,丹托早期艺术史观对艺术史以及当代艺术具有更好的解释力。
- 罗伯中李帛雨
- 关键词:丹托宏大叙事审美主义
- 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三题辨正
- 2006年
- 国内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 罗伯中
- 关键词:政治哲学卢梭市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