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荣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战争与和平:社会性别视角的剖析被引量:5
- 2003年
- 作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战争与和平问题受到该学科各理论流派的关注,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也对之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将着眼点由“妇女”转向社会性别,从现实存在和文化象征两个层面上剖析由社会文化界定的两性在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双方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宗旨在于彻底颠覆由男女被人为地两极化所导致的、以等级制和排他性为特征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 胡传荣
- 关键词:战争女性主义社会性别
- 男儿雄风与命运女神——马基雅维利国际政治观的社会性别剖析
- 2003年
- 长期以来 ,国际政治学被女性主义学者称为一门充斥着男性霸权主义的学科 ,其原因之一在于占据该学科领域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所蕴含的社会性别本质。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史学家马基雅维利 (NiccoloMakiavelli)的一系列著述 ,从中所体现的西方新兴中产阶级男性的社会性别观念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深层建构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 胡传荣
-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国际政治观社会性别性别歧视
- 中苏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和防治措施比较
- 胡传荣
- “天人之辨”与中国对外关系
- 2008年
- "天人之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把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分析单位加以看待,强调对世界的道义责任,对中国人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东亚朝贡体系的形成。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的惨痛历史促使国人转变观念,但"天人之辨"的印迹依然在新中国对外关系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在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当今时代,"天人之辨"无疑将为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 胡传荣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对外关系
- 国际进步妇女运动与冷战初期的国际关系——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和世界保卫和平运动被引量:2
- 2000年
- 以国际妇女运动在促进国际关系变化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为背景,本文对4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和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活动背景和活动状况作了分析介绍。
- 胡传荣
- 关键词: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
- 个体本位、现实主义与社会性别歧视
- 2010年
-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中的女性主义学派异军突起,但至今尚未进入其主流。这与长期主导学科发展的现实主义学派对国家间关系的认知有关,女性主义同样存在着自己的不足。而上述二者都是在以个体为本位的西方文化传统中形成的。
- 胡传荣
- 关键词:现实主义二元思维女性主义
- 社会性别与现实主义被引量:8
- 2001年
- 本文从作为一种意义建构和表述方式的社会性别概念出发 ,剖析隐含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说中的性别歧视本质 ,同时通过分析女性主义国际政治学说对之进行的批判 ,展示其拓展国际政治学的思维空间 ,以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
- 胡传荣
- 关键词:社会性别现实主义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简析被引量:5
- 2007年
- 上世纪80年代末起,女性主义成为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新兴学派。它通过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该领域,对传统进行大胆的突破。有关学者以“关系国际”表达女性主义不同于主流学派的本体论特征;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三大流派——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在彼此间的争鸣中相互渗透,使女性主义成为一个多面的整体,其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正是其发展的动力。
- 胡传荣
- 关键词: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
- 女权/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北京、上海两位女性国际政治研究者的对话被引量:10
- 2002年
- 女权 /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介绍到我国已经 4年了。 4年来 ,我国的女权 /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以“对话”的形式 ,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在从事女权 /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分歧和达成的共识 ,并探讨了将女权 /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本土化、中国化的问题。
- 李英桃胡传荣
-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自觉与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1年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6月16日,由上海市政治学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自觉与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召开。
- 胡传荣
-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