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燕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研究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入湖河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分析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农药
  • 1篇爪蟾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物种敏感性分...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技术
  • 1篇环境科学技术...
  • 1篇河流
  • 1篇非洲爪蟾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胡晓燕
  • 2篇尹大强
  • 2篇林志芬
  • 1篇葛鸿铭
  • 1篇孔德洋
  • 1篇王婷
  • 1篇郁建桥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洲爪蟾在农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以非洲爪蟾在农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线,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利用非洲爪蟾开展的农药毒理学方法,系统介绍了各类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三类)对非洲爪蟾产生的包括神经发育、性腺发育和变态发育等方面的毒害作用,发现非洲爪蟾作为农药污染监测的模式生物备受青睐,但目前仅对小部分的农药进行了非洲爪蟾的毒理学研究,指出了在已有非洲爪蟾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基础上,需要大力发展一套简便经济但高通量的基于非洲爪蟾为模式生物的初步筛选方法,快速对大量农药进行初步的筛选,之后根据初步结果,有的方矢地进行一些目标农药的深入研究方案,以推动非洲爪蟾对农药的生态毒理研究进一步发展,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胡晓燕林志芬孔德洋尹大强
关键词:非洲爪蟾农药毒理学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法对太湖梅梁湾入湖河流交汇处优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对列于美国EPA优先控制名单的14种太湖梅梁湾水体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分析,分别计算急、慢性5%物种危害质量浓度(HC5);并预测环境质量浓度下化合物对生物单一、联合潜在影响比例(PAF)。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梅梁湾水体风险较小,慢性-联合生态风险PAF结果从大到小为春季(枯水期,5.22%)、秋季(0.61%)、夏季(0.49%)、冬季(0.33%);2)14种目标有机污染物中需要注意的是六氯苯(PCB)、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蒽(Ant)和苯并[a]芘(BaP)。这是由于PCB急性EIC5(0.131μg·L^(-1))很小,导致其急性PAF最大(秋季3.90%,冬季3.18%);DOP的高质量浓度导致其春季慢性PAF最大(6.81%);Ant、BaP的急、慢性HC5均很小,但两者质量浓度较低,暂时风险较小。因此,建议加强春季污染控制,提高PCB、DOP的控制力度,并密切关注Ant、BaP质量浓度的上升。
葛鸿铭王婷郁建桥胡晓燕林志芬尹大强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生态风险评价有机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