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继红

作品数:26 被引量:17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细胞
  • 11篇肿瘤
  • 5篇动脉
  • 4篇杀伤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肿瘤细胞
  • 4篇细胞系
  • 3篇杀伤细胞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研...
  • 3篇缺氧
  • 3篇肿瘤细胞系
  • 3篇胃癌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复发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系统
  • 2篇药物
  • 2篇受体

机构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6篇董继红
  • 14篇刘玉琴
  • 13篇顾蓓
  • 10篇龚伊红
  • 7篇任乐荣
  • 5篇苏广彦
  • 5篇刘险峰
  • 5篇王丽
  • 4篇张宏
  • 3篇宋为
  • 3篇冯海凉
  • 3篇蔡英年
  • 3篇卞晓翠
  • 2篇康维明
  • 2篇郭晰
  • 2篇牛桂莲
  • 2篇邓希贤
  • 2篇于健春
  • 2篇郭卫东
  • 2篇罗利群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Chines...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四次全国电...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硒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研究了硒在体外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证明在LAK细胞的诱导阶段加入10~5~10mol/L亚硒酸纳能增强LAK细胞的杀伤和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测Tac(IL—2Rα)表达,Slot-Blot检测硒对LAK细胞的IL—2Rα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能增强LAK细胞的Tac抗原表达和IL-2RαmRNA的水平,提示硒可能通过促进Tac的表达增强了LAK细胞对IL—2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了LA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因此硒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用于抗肿瘤治疗。
牛桂莲龚伊红王丽董继红张学全
关键词: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
乳腺癌休眠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模拟乳腺癌患者术后体内有少量肿瘤细胞存在,但长期无症状,也无特殊体征的特点而建立小鼠乳腺癌休眠模型并确定休眠细胞的存在。方法采用500个小鼠乳腺癌 Ca761-03细胞肌肉接种于30只615小鼠,以小鼠2个月(相当人5年)不成瘤为休眠标准,按休眠观察组、休眠验证组和复发验证组三组(各10只小鼠)连续观察肿瘤休眠发生情况。肿瘤细胞休眠的确认方法为,采用给予连续外伤刺激,接种部位取材,组织固定和 HE 染色观察肿瘤再生成情况。结果 500个小鼠乳腺癌 Ca761-03细胞肌肉接种于小鼠2个月后,有30%小鼠成瘤,70%处于休眠状态。休眠肿瘤给予连续外伤刺激5个月后,有90%小鼠成瘤。显示乳腺癌肿瘤细胞可以在小鼠体内长期保持休眠状态,在外伤刺激的作用下,休眠的肿瘤细胞可以再次增殖,成为肿瘤复发的根源。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休眠模型,并用外伤刺激休眠细胞增殖的方法确定了休眠肿瘤细胞在体内的存在。这一动物模型填补了实体瘤休眠动物模型缺乏的空白。
苏广彦刘玉琴任乐荣刘险峰顾蓓董继红高进
关键词:乳腺肿瘤动物休眠
L-精氨酸和硝普钠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压及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7
1997年
观察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供应剂硝普钠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压、肺泡内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以及肺泡内和肺外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在限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L-精氨酸和硝普钠均可使慢性缺氧大鼠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肺泡内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可保护肺血管防止缺氧引起的内皮损伤和中膜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提示给缺氧大鼠提供充足的外源性一氧化氮或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可以保护内皮并防止缺氧引起的肺血管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从而限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林红蔡英年宋为周晓梅龚伊红董继红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L-精氨酸硝普钠药理学
NK与淋巴因子激活的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与杀伤机制研究
1997年
1.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因其对肿瘤的广谱杀伤作用而受到广泛重视,临床用于晚期肿瘤继承性免疫治疗获得一定疗效。为提高该疗法的疗效,本项目研究了淋巴细胞在用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前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效应细胞。为证明采用较纯的效应细胞可提高肿瘤继承性免疫的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1)通过研究课题“自然杀伤(NK)细胞抗大鼠实验性肿瘤肺转移疗效的观察”证实,将部分提纯之NK细胞输入大鼠体内,同时注入粗制IL2。
龚伊红罗利群郭晰张学全王丽董继红
关键词:淋巴因子激活效应细胞细胞杀伤抗肿瘤作用
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多种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是否存在,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_1、红白血病细胞ME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_4,恶性淋巴瘤细胞RAJI,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SP2/0和树突状细胞肉瘤DCS肿瘤细胞中CD34+的肿瘤细胞所占的比例。选取了MOLT_4和K562细胞系,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观察CD34+细胞比例变化;比较CD34+与CD34-肿瘤细胞在功能状态、细胞周期、分化状态、耐药性的差异。结果8种不同类型造血系统肿瘤细胞中CD34阳性率依次为2·5%、5·2%、3·1%、2·1%、1·4%、0、0和6·2%。从K562细胞中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后恢复为原来比例。MOLT_4和K562细胞系中分离出的CD34+细胞RNA含量低、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率较高(81·5%和77·9%)、分化抑制蛋白Id_1表达强阳性/阳性(分化程度低)、多耐药蛋白p_gp高表达(耐药性强)。结论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带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标记,并且带有这种标记的细胞表现出更为原始的细胞特性,其中包括血液肿瘤细胞干细胞。
任乐荣刘玉琴刘险峰苏广彦顾蓓董继红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荧光染色造血系统细胞系
人喉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2种人喉癌细胞系,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喉癌患者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20代后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细胞分子特征,测定细胞周期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结果建立了2个人喉癌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CC-HLS和CCC-HLSLN,已传至第25代。CCC-HLS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CCC-HLSLN细胞呈多形性,少数细胞有细长的突起,末端有分叉。2种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2种细胞传代后,2~4d为对数生长期,第7天开始死亡,CCC-HLS细胞倍增时间为33.9h,CCC-HLSLN细胞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CCC-HLS细胞Go/G1期为54.7%,G2/M期为5.2%,S期为40.1%。CCC-HLSLN细胞G0/G1期为50.6%,G2/M期为27.4%,S期为22.0%。CCC-HLS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1.23%,CCC-HLSLN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2.58%。结论建立的2种人喉癌细胞系可用于喉癌的基础研究。
任乐荣刘玉琴李正江苏小玲顾蓓董继红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
转导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B_(16)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1997年
应用XM6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入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丝裂霉素C处理的转染前后B16细胞作为瘤苗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结果显示,接种B16-IL-2细胞可明显排斥再移植黑色素瘤的生长。对脾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表明,MLTR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与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以及NK、LAK活性与诱生的IL-2水平几项指标,B16-IL-2细胞免疫组均明显高于B16免疫组及对照组。提示转基因肿瘤细胞在体内分泌IL-2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牛桂莲王丽龚伊红董继红张学全
关键词:基因转移黑色素瘤白细胞介素2B16细胞
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2008年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肿瘤原代培养法对小鼠U14肿瘤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定期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周期检查、染色体检测、细胞生长测定,进行615、C57BL/c小鼠移植观察体内成瘤情况,并用pEGFP-N1质粒转染U14细胞。结果:细胞呈贴壁和悬浮混合生长,CK阳性特征。体外连续培养10个月,传代50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1.83小时,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34%,G2期为26.4%,S期为39.6%。培养U14细胞3-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染色体为亚四倍体核型,众数为64~84条。615小鼠、C57BL/c小鼠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无支原体污染。建立了GFP(+)的U14-GFP单克隆细胞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U14子宫颈癌细胞系及GFP标记的U14-GFP细胞株,体内移植可建立常规及带荧光标记的肿瘤模型,可用于体内体外相结合的肿瘤研究。
顾蓓冯海凉董继红张宏卞晓翠刘玉琴
关键词:子宫颈癌生物学标记病理机制
兔VX2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建立兔VX2肿瘤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小块法对兔VX2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代40次以上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周期检查、核型分析、兔及裸鼠移植。结果新建立的兔VX2肿瘤细胞,呈多角形、短梭形,电镜下细胞内可见张力纤维、细胞间可见桥粒,细胞角蛋白阳性,体外连续培养10个月,传代70次以上,细胞倍增时间为34.5h,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69.3%,G2期为5.6%,S期为25.1%。染色体为亚三倍体核型,众数为58~62条。同种移植成瘤率100%,裸鼠移植成瘤率100%,无支原体污染。结论兔VX2肿瘤细胞系来源于兔鳞状细胞癌,可用于兔(较大动物)的肿瘤实验研究。
刘险峰任乐荣苏广彦刘玉琴顾蓓董继红
关键词:肿瘤细胞肿瘤标记生物学
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肿瘤原代培养法对小鼠U14肿瘤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定期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周期检查、染色体检测、细胞生长测定,进行615、C57BL/6j小鼠移植观察体内成瘤情况,并用pEGFP-N1质粒转染U14细胞。结果:细胞呈贴壁和悬浮混合生长,CK阳性特征。体外连续培养10个月,传代50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1.83h,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34%,G2期为26.4%,S期为39.6%。培养U14细胞3~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染色体为亚四倍体核型,众数为64~84条。615小鼠、C57BL/6j小鼠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无支原体污染。建立了GFP(+)的U14-GFP单克隆细胞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U14子宫颈癌细胞系及GFP标记的U14-GFP细胞株,体内移植可建立常规及带荧光标记的肿瘤模型,可用于体内体外相结合的肿瘤研究。
顾蓓冯海凉刘玉琴董继红张宏卞晓翠
关键词:小鼠宫颈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