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文
- 作品数:57 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李家庚医案2则
- 2010年
- 恩师李家庚教授从医执教近3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疗重在实效,辨证灵活,见解独到。笔者有幸侍诊于李老师左右,今整理医案2则于次,以飨同道。
- 蒋跃文曾江琴
- 关键词:臌胀胸痹中医药疗法医案
- 《伤寒论》中生姜与干姜的探讨被引量:18
- 2019年
- 《伤寒论》首次将生姜和干姜确立为两味独立的中药,而在《伤寒论》问世之后,《本草纲目》刊行以前,都是生姜晒干作干姜入药,干姜即干生姜,是同一种姜。《伤寒论》中生姜与桂枝的配伍共有25次之多,且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可见生姜确能解表散寒。理中汤(丸)虽桂枝和干姜同用,但根据煎法可以看出,发挥解表作用的主要在桂枝,且理中汤以温中为主,桂枝解表为辅,可见干姜确无解表之效。《伤寒论》中干姜治疗脾虚寒而下利,生姜随证配伍治疗呕吐,疗效显著。可见,温阴土脾,用干姜;建阳土胃,则用生姜。干姜和生姜的助阳之效不仅在脾胃,干姜与附子配伍,有回阳救逆之功。生姜温阳之力弱,但与桂枝的配伍不仅解表散寒,还可温通阳气。
- 李默蒋跃文樊讯
- 关键词:生姜干姜《伤寒论》解表散寒助阳
-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以煅龙骨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煅龙骨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并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综合。结果发现:煅龙骨在现今临床上所治疗的病症多达26种,最常用于治疗出血症、自汗症、盗汗症及带下量多症。并得到其治疗临床病症与应用剂量的关系量表,可为其临床有效、规范和安全的使用提供指导。
- 蒋跃文李家庚樊讯陶春晖周祯祥
- 关键词:量效关系中医名家出血症中医药疗法
- 李时珍伤寒学术思想浅析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伤寒论》参考版本、研究方法、外感热病、对经方本草理论、六经方证理论及脉学贡献等相关内容的疏理,探讨李时珍伤寒学术思想。
- 樊讯李家庚陶春晖蒋跃文刘松林
- 关键词:伤寒学术思想《本草纲目》
- 田玉美从五脏辨治盗汗被引量:1
- 2006年
- 曾江琴蒋跃文田玉美陈国权
- 关键词:盗汗中医药疗法
- 辨《伤寒论》“但头汗出”的证治被引量:3
- 2011年
- "但头汗出",相对头部汗出而言,为病理性汗出,是《伤寒论》中论及比较特殊的症状,散见于太阳、阳明、少阳各病篇之中,其论及导致"但头汗出"的基本病机为明火劫后阳热亢热、阴竭阳脱、水热互法、少阳饮停等,对比分析如下。
- 曾江琴蒋跃文
- 关键词:《伤寒论》但头汗出辨证论治
- 新医改背景下对提高《伤寒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 新医改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对中医药基层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伤寒论》继续教育中的现存问题,通过在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研究,以提高教...
- 樊讯李家庚陶春晖蒋跃文
- 关键词:医改中医教育伤寒论继续教育
- 文献传递
- 《伤寒杂病论》腰痛证治辨析被引量:6
- 2014年
- 凡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称为腰痛。腰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年轻或年老患者均可见到。关于腰痛的认识,早在《内经》就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言:“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说明腰痛的病变在肾,病理以虚为主,并与督脉相关。
- 蒋跃文李家庚曾江琴
- 关键词:腰痛《伤寒杂病论》证治辨析
- 基于民国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杏仁剂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揭示杏仁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杏仁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杏仁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杏仁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杏仁的剂量80%分布在7.67g-9.89g之间。符合《中国药典》法定剂者占21.35%,完全符合率为20.26%,不符合率为78.65%;9-10g者414方,占90.2%。结论《中国药典》杏仁的法定剂量4.5g-9g总体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民国中医名家用量偏大,其剂量上限宜提高至10g。
- 樊讯蒋跃文陶春晖李家庚刘松林周祯祥傅延龄
- 关键词:杏仁中医名家汤剂
- 辨《伤寒杂病论》心中懊憹的证治
- 心中懊憹为自觉症状,指心中烦闷殊甚,难以名状之意,其在临床上多见于心血管、情志类疾病.本症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其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其共同的病因为邪热内郁...
- 曾江琴蒋跃文李家庚
- 关键词:病理机制辨证施治《伤寒杂病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