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燕萍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吸虫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4篇虫病
  • 3篇血吸虫感染
  • 3篇日本血吸虫感...
  • 3篇转录
  • 3篇吸虫感染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抗原
  • 2篇旋毛虫
  • 2篇脾细胞
  • 2篇佐剂
  • 2篇黏膜免疫
  • 2篇酶链反应
  • 2篇囊虫
  • 2篇囊虫病

机构

  • 15篇北京热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薛燕萍
  • 8篇黄敏君
  • 7篇田小军
  • 2篇诸欣平
  • 2篇甘绍伯
  • 2篇胡永秀
  • 1篇卢思奇
  • 1篇纪爱萍
  • 1篇杨亚平
  • 1篇姜春燕
  • 1篇姜春燕
  • 1篇吴赵永
  • 1篇郭增柱
  • 1篇严笠
  • 1篇栗绍刚
  • 1篇王风云
  • 1篇马承旭
  • 1篇冯曼玲
  • 1篇温艳

传媒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国外医学情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基因水平对新型佐剂在旋毛虫疫苗中免疫调节作用的探讨
2005年
目的 从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探讨两种新型佐剂霍乱毒素 B亚单位(CT B)和皂素(Saponin)在旋毛虫疫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36只NIH小鼠随机分为CT B佐剂免疫组、Saponin佐剂免疫组和对照组。将CT B和Saponin分别与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混匀后,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小鼠,隔周1次。第3次免疫后 1 周,经口感染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感染后第8 d,采用RT PCR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脾细胞在体外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刺激下,转录细胞因子 IFN γ、IL 2、IL 4及 IL 5 mRNA的水平。 结果 各组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抗原诱导下均未能转录 IL 2和 IFN γmRNA,但均有不同程度的 IL 4和 IL 5特异扩增,两免疫组的 IL 4 及 IL 5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机体抗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佐剂角度提高旋毛虫疫苗的保护性是可行的。
姜春燕薛燕萍黄敏君
关键词:新型佐剂旋毛虫细胞因子基因转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结核病的新进展
1994年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的特点,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将PCR技术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现就这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临床标本DNA的提取 PCR反应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标本中提取作为放大模板的DNA。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可达到较满意的纯度和回收率。
薛燕萍胡永秀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结核病临床标本分枝杆菌结核杆菌
小鼠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肉芽肿动态及脾细胞IL-4 mRNA水平的相应变化
1997年
本研究观察了小鼠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肉芽肿的动态改变及在ConA或SEA体外诱导下小鼠脾细胞IL-4mRNA水平的相应变化。实验结果显示SEA刺激下牌细胞IL-4mRNA的动态变化与肝脏内芽肿的形成、发展及调节过程密切相关。在血吸虫成虫排卵前,无论ConA或SEA均不能诱导IL-4mRNA的转录。在感染后5周,肝脏肉芽肿开始出现.此时用RT-PCR法可以检测到IL-4mRNA的特异条带。感染后8周,肉芽肿炎症反应达高峰,SEA诱导的IL-4mRNA转录水平同时增高。感染10周以后,肉芽肿体积逐渐缩小,IL-4mRNA特异条带也同时消失。提示IL-4可能在肉芽肿的形成及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胡永秀薛燕萍田小军黄敏君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肉芽肿脾细胞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 (以下称大肠杆菌 )O15 7:H7的复合PCR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 7:H7志贺样毒素Ⅰ、Ⅱ (SLT -Ⅰ、SLT -Ⅱ )和溶血素 (Hly)基因的三对引物 ,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 ,检测12株不同来源的O15 7:H7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 15株。结果 除质粒缺失株 (933)外 ,其余 11株O15 7:H7大肠杆菌均在 36 1bp处有溶血素基因产物出现 ;而 12株O15 7:H7大肠杆菌扩增后的两条志贺样毒素基因产物存在差异 ,其中 6株在 2 10bp、484bp处出现两条相应产物 ,3株仅有 2 10bp一条SLT -Ⅰ基因产物 ,另 3株仅有 484bp的SLT-Ⅱ基因产物。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复合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迅速、有效地将O15 7:H7大肠杆菌与其它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相鉴别 ,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应用于临床大肠杆菌O15
严笠田小军薛燕萍李爽甘绍伯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聚合酶链反应溶血素
两种新型免疫佐剂CT-B、Saponin制备的旋毛虫疫苗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比较两种新型免疫佐剂CT -B(霍乱毒素B亚单位 )、saponin(皂素 )制备的旋毛虫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与CT -B、saponin混合 ,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NIH小鼠 ,间隔 1周共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 1周 ,与对照组同时予 2 0 0条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攻击 ,比较三组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T -B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91 5 9%、6 1 74 %和 90 32 % ,saponin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79 2 1%、6 7 4 4 %和 88 39%。 结论 CT -B和saponin均能有效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力 ,CT
姜春燕薛燕萍温艳
关键词:SAPONIN小鼠免疫保护作用
猪囊尾蚴囊液16kDa特异性蛋白鉴定及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2009年
为了寻找猪囊尾蚴病诊断生物标记物,本研究从自然感染猪体肌肉分离、收集囊尾蚴,抽取囊液制备粗抗原,用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再用SDS-PAGE分析囊尾蚴囊液总蛋白。以特异性抗血清通过Western Blot鉴定低分子量高特异性蛋白,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所鉴定蛋白归属。研究结果表明,从囊尾蚴囊液中鉴定出一低分子量为16kDa的特异性蛋白,其N-末端起始的10个氨基酸序列为DLSKGEWQLV,该序列与猪囊尾蚴囊液肌红蛋白的同源性为80%。鉴于其对抗猪囊尾蚴血清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反应性,可将其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猪囊虫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
马承旭卢思奇薛燕萍杨亚平王风云
关键词:猪囊虫病囊尾蚴囊液
霍乱毒素B亚单位和旋毛虫幼虫抗原诱导黏膜免疫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 亚单位(CT-B )在激发旋毛虫感染的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方法24只NI H 小鼠随机分为4 组,每组6 只。CT-B 免疫组:每只小鼠于0 、7 、14 d 用含幼虫抗原100 μg 、C T-B 10 μg 的免疫原200 μl 经口灌服;正常对照组;免疫后感染组:免疫方法同CT-B 免疫组,末次免疫后第7 天,每只小鼠用200 条旋毛虫进行感染;单纯感染组:不免疫,与免疫后感染组同时进行感染。CT 蛳B 免疫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免疫后第7 天、免疫后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在感染后第7 天分别取血检测Ig A 、Ig G 1 、Ig G 2 b ,刮取肠黏液检测sIgA ,检测肠道成虫数,并收集每鼠雌虫,在体外检查其生殖力。结果与单纯感染组相比,CT-B 免疫后感染组肠道成虫数明显减少,雌虫生殖力明显降低,成虫与新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88.2%和72.4%。CT-B 免疫组小鼠肠黏液sIg A 、血清Ig A 较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0 .2 9 ±0 .04 vs 0.09 ±0.02,0.21 ±0.06 vs 0.08 ±0.01,P <0.001);而两组Ig G 1 和Ig G 2 b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T-B 免疫后感染组小鼠肠黏液sIg A 、血清Ig A 较单纯感染组小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 .5 5 ±0 .28 vs0.08 ±0.15,0.33 ±0.06 vs 0.10 ±0.10,P <0.001)。
田小军薛燕萍黄敏君
关键词:霍乱毒素B亚单位黏膜免疫
新出现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被引量:9
2006年
薛燕萍
关键词:隐孢子虫病卵囊藏卵器免疫功能低下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IL-2转录水平的实验观察
2000年
应用RT PCR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在SEA与ConA诱导下产生的IL 2从mRNA转录水平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肉芽肿形成与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和感染 3周小鼠脾细胞均无IL 2表达 ,感染后第 5周的小鼠脾细胞出现IL 2特异性条带 ,感染后第 8周IL 2表达明显增强 ,感染后第 1 0、1 2周无论SEA或ConA都不能诱导IL 2mRNA的转录。表明IL 2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及调节相平行 ,提示IL 2可能在肉芽肿形成和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田小军薛燕萍诸欣平黄敏君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IL-2RT-PCR
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004年
田小军薛燕萍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病原微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