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静脉
  • 3篇护理
  • 3篇产儿
  • 2篇导管
  • 2篇新生儿
  • 2篇体位
  • 1篇袋鼠式护理
  • 1篇导管固定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肺炎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理
  • 1篇腋静脉
  • 1篇腋静脉留置针
  • 1篇运动发育
  • 1篇早产儿发育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袁娟
  • 4篇尤竹娟
  • 2篇梁迎盈
  • 2篇贺万香
  • 2篇王存艳
  • 1篇彭华
  • 1篇王美荣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体位在早产儿置PICC导管时异位于不同位置对调整次数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于不同位置对调整次数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PICC术的早产儿100例,分为A组50例(导管异位于对侧锁骨下静脉)和B组50例(导管于腋静脉出现异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分为对照A组(24例)和试验A组(26例),将B组分为对照B组(22例)和试验B组(28例),对照A、B组使用常规方法调整导管位置。试验A、B组采用不同的体位改良方式进行导管的位置调整。比较对照A、B组和试验A、B组调整次数与成功率和各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后发现,试验A、B组的调整次数少于对照A、B组;试验A、B组成功率分别为92.31%、85.71%,高于对照A、B组的70.83%、59.09%;试验A、B组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A、B组;试验A、B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9%、3.57%,低于对照A、B组的12.50%、9.09%(均P<0.05)。结论:改良穿刺体位具有纠正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导管放置成功率,延长导管放置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伤。
袁娟尤竹娟张绍芬
关键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改良体位静脉炎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穿刺置人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从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68例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对象中的33例采用腋静脉输液,35例采用外周静脉输液,对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腋静脉穿刺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腋静脉置管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给药途径,可以在新生儿病房和NICU广泛使用。
贺万香王美荣梁迎盈袁娟王存艳
关键词:早产儿腋静脉静脉输液
新生儿窒息120例急救复苏与护理体会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与护理。方法:对120例新生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严密护理,复苏成功116例,死亡4例,复苏成功率为96.7%。结论:正确快速的评估、医护间良好的配合,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贺万香梁迎盈王存艳袁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脐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生儿急救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使得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有效提高,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安全也得到有效保障。作为早产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点,静脉通路的建立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早产儿存活情况,其中以脐静脉置管技术较为常见,不仅能够使留置时间延长,还可有效建立给药通道,使反复静脉穿刺发生情况减少,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抢救过程中。但由于早产儿脐部与会阴部位置相近,容易使导管处受到粪便污染,使感染风险性增加,再加上新生儿本身皮肤稚嫩,使得导管固定难度与维护难度较高。基于此,本文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脐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尤竹娟袁娟刘小娟郑芬彭华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通路存活情况
体位转变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心理运动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体位转变护理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和心理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抚触护理,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体位转变护理,持续干预14 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护效果、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护后,试验组患儿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达峰容积比和达峰时间比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护后,试验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中的心理运动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体位转变护理能提高其疗效,缓解其病情,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促进其心理运动发育。
袁娟尤竹娟张绍芬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肺功能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发育、神经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发育、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样本医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胎龄24~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KMC,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1周后与出生30 d后的神经行为评分、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1周后与出生30 d后的神经行为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早产儿出生30 d后的评分均高于出生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8、8.653,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1周后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2、0.207、1.375,P>0.05)。早产儿出生30 d后体重、身长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5、4.491,P<0.05)。结论:KMC应用于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了早产儿神经行为,改善了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促进了早产儿的发育,且提升了母乳喂养率。
路鑫尤竹娟袁娟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发育神经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