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北碚区菜地规划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镉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及数理统计,对北碚区菜地规划区内前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铅、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描述统计与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下铅和镉全量、有效态含量、生物有效性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在研究区内,车辆废气排放、肥料施用的差异是影响全量差异的可能因素,土壤pH值的差异、有效磷含量差异、铅与镉全量的差异是影响有效态含量差异的可能因素。全量的差异是影响生物有效性系数差异的主要因素。(3)以重庆市土壤铅、镉背景值为标准,通过地质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菜地规划区内土壤铅、镉受轻度污染,其中混作地与水田土壤铅污染程度较菜地的明显,菜地土壤镉污染程度较水田和混作地的明显。
- 袁波傅瓦利蓝家程张婷彭景涛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铅镉
- 岩溶山区土壤性质及其对土下溶蚀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和测量土壤孔隙度、容重、水分、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方法,探讨雨季和全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土下岩石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差异显著,雨季溶蚀速率要大于全年溶蚀速率,雨季溶蚀量对全年溶蚀量贡献较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总体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菜地>耕地,其中林地最大,耕地最小。土壤有机碳、pH值、孔隙度和水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下岩石溶蚀速率。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或抑制岩溶作用的进行。林地利于碳酸盐岩石的溶蚀,促进石灰岩地区溶蚀成土速率,在岩溶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 蓝家程傅瓦利甄晓君袁波张婷彭景涛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土壤性质岩溶作用
-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各形态有效性及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全量、形态及有效性,并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数学模型,研究了区域内土壤Zn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全量Zn的平均值为123.88mg/kg,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但明显低于二级标准。Zn的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平均值占全量平均值的百分比分别为2.93%、4.42%、8.71%和83.94%,有效态占4.51%。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与有效态相关性密切;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对有效态含量贡献较大。在小江流域消落带的土壤中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土壤中Zn有可释放总量向次生相态释放转化的趋势,其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临界值为130.67mg/kg,32%的土壤样品具有爆发Zn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
- 张婷傅瓦利袁波王晓阳蓝家程彭景涛
- 关键词:土壤
- 岩溶山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9
- 2011年
- 对重庆中梁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0-30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土壤DOC的含量和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DOC含量大小顺序为:橘林地(425.77mg/kg)>菜地(342.97mg/kg)>耕地(243.25mg/kg)>灌丛(177.74mg/kg)>草地(145.06mg/kg),土壤DOC占土壤有机碳(SOC)的比例为:橘林地>耕地>菜地>灌丛>草地。土壤DOC垂直分布规律性明显,除橘林地外,其它方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除了橘林地外,其余利用方式下土壤DOC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DOC有很大的贡献,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利用方式均呈负相关。土壤DOC与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相关水平达到极显著,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375,0.576,0.274,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变化指标。
- 蓝家程傅瓦利段正峰袁波彭景涛张婷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 北碚区菜地表层土壤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与污染程度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及数理统计,对北碚区菜地表层土壤镉的基线值、污染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平均值为0.212mg/kg,标准差为0.060mg/kg,变异系数为28.3%,处于低度变异;基线值为0.144mg/kg。(2)对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发现,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自然背景)为标准,研究区56.9%的菜地表层土壤样品镉含量受到污染;若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标准,其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在镉含量水平上基本满足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但存在局部地区的点源污染。(3)对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镉含量与理化性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与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
- 张石棋傅瓦利袁波张婷蓝家程
- 关键词:菜地表层土壤镉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污染程度
- 重庆市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及碳足迹分析被引量:57
- 2012年
-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1997-2009年重庆市不同土地利用面积数据和能源消费量数据,采用碳排放模型、碳足迹模型,对重庆市13年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量和能源碳足迹进行核算,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益、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结果表明:(1)重庆市碳排放总量呈直线增加趋势,年均增加210.69万t。(2)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增幅远远大于林地的碳汇增幅。(3)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77t/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1.38t/万元,年均下降1.12%,小于11.5%的GDP增长率。(4)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促进碳排放量增加,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不大,能源效率改进是13年来重庆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关键原因。(5)能源消费总碳足迹逐年增加,2002年后年均增加93.75万hm2,生态承载力也有所增加,但远远不及总碳足迹的增加速度,生态赤字逐年扩大;森林碳足迹和煤炭能源碳足迹是主要的碳足迹。
- 蓝家程傅瓦利袁波张婷彭景涛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碳足迹影响因素
- 重庆市北碚区疏菜地土壤铅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新规划蔬菜地以及老蔬菜基地土壤铅含量及分布状况,为蔬菜生产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8月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北碚区疏菜地耕层土壤铅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同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北碚区蔬菜地土壤耕层铅平均含量为43.92mg/kg,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71倍;通过计算污染指数得出北碚区的蔬菜地土壤在铅含量水平上完全满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本能满足绿色蔬菜生产;影响研究区域内土壤铅含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中的pH值、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人为因素主要是距离公路的远近。
- 袁波傅瓦利蓝家程张婷彭景涛
- 关键词:土壤铅污染评价
- 青海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5
- 2012年
-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9、2010年实地采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1980~2010年退化草地0~10 cm、10~30 cm、30~50 cm全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进行特异值处理后,两期的土壤全氮的均值都表现出从表层到底层下降的趋势.从同一土层对比来看:2010年的土壤全氮的含量平均值及变异系数比1980年低.经对数转换后两期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经过半方差函数模型的拟合得出,两期同一层次上的块金效应2010年都比1980年小,表示三江源地区各分层上全氮的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在加强,结构性因素对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壤全氮的含量变化存在地区差异,南部、中部、东部以递减为主,西部的部分地区以增加为主.
- 彭景涛李国胜傅瓦利易湘生蓝家程袁波
- 关键词:土壤全氮草地退化地统计克里格插值时空分异
- 岩溶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对重庆中梁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0~5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菜地〉草地〉林地〉园地〉弃耕地,且均表现为0~20 cm层大于20~50 cm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林地〉竹林〉弃耕地〉草地〉园地〉菜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及其剖面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相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852,P〈0.0001),对土壤有机碳变化反应敏感。
- 蓝家程傅瓦利袁波彭景涛张婷付允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岩溶溶蚀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6
- 2013年
- 以重庆中梁山为例,通过野外埋放标准溶蚀试片、土壤CO2收集装置和进行亮蓝染色示踪试验,测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和孔隙度等性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下溶蚀速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岩溶微环境,进而影响土下不同层次的岩溶作用:土壤CO2浓度是影响林地和草地旱季土下溶蚀速率的重要驱动力;土壤含水量和供水能力是影响旱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的关键因素;菜地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土壤pH值最低,其平均溶蚀速率高于林地;土壤DOC随水下渗迁移性强,是林地土下50 cm处溶蚀速率高于土下20 cm处的原因之一。该文为西南岩溶区土下岩溶机理、岩溶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 蓝家程傅瓦利彭景涛周小萍肖时珍袁波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