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理
- 作品数:5 被引量:7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滇池典型陆生和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光谱分析被引量:55
- 2013年
-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采自滇池外海及湖滨农田的2种典型陆生植物(玉米、紫茎泽兰)和5种水生植物(芦苇、水红花、水葫芦、眼子菜、茭草)所提取的DOM(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的紫外-可见光谱曲线基本类似,吸光度均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陆生植物DOM的SUVA254(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波长254 nm处吸收系数)值大于水生植物,表明滇池外源输入的DOM腐殖化程度大于内源.植物叶中DOM的A250/A365(A250、A365分别为波长250和365 nm处的紫外吸光度比值)小于茎,表明叶中DOM的芳香性和分子量都大于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均有相似的红外特征峰带,其中—COO-、—CH2、—CO、—OH、—NH2的特征峰明显,表明它们是构成陆生和水生植物DOM的主要官能团.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陆生植物茎的DOM中含有类富里酸物质,而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水生植物除了水葫芦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外,其他样品无论茎、叶都含有类富里酸物质.除水葫芦叶外,同种植物茎的DOM中存在类色氨酸物质,而叶中不存在.
- 谢理杨浩渠晓霞朱元荣张明礼吴丰昌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滇池
- 湖泊植物溶解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磷吸附的影响研究——以滇池为例
- 本研究以滇池流域植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浸提法提取植物体内DOM,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植物提取DOM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次,通过室内分解模拟实验,对滇池茭草和芦苇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进...
- 谢理
- 关键词:结构特征
- 文献传递
- 湖泊植物溶解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磷吸附的影响研究
- 本研究以滇池流域植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浸提法提取植物体内DOM,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植物提取DOM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次,通过室内分解模拟实验,对滇池茭草和芦苇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进...
- 谢理
- 关键词:滇池植物水溶性有机质
- 文献传递
- Sb(Ⅲ)与腐殖酸络合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平衡透析法和Dom(浓度分配系数)研究土壤提取的HA(腐殖酸)与Sb(Ⅲ)的络合特征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Sb(Ⅲ)与HA络合过程中,4 h左右透析管内外ρ〔Sb(Ⅲ)〕达到物理平衡,72 h左右达到络合平衡状态.当pH为4.0时,Dom最大达7.33 Lg,Sb(Ⅲ)与HA络合能力最强;当pH为2.0~4.0时,Sb(Ⅲ)与HA的络合能力几乎不受pH影响;当pH为5.0~8.0时,Sb(Ⅲ)与HA的络合能力随着pH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当pH为4.0时,Sb(Ⅲ)与HA之间的络合能力随着HA溶液中ρ(DOC)的增加而加强.红外光谱表征反应物的研究结果证明,HA与Sb(Ⅲ)的结合点主要发生在羧基和酚羟基之间.
- 鄢元波孙福红吴丰昌吴珊林樱朱元荣谢理
- 关键词:络合作用平衡透析法
- 滇池优势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降解过程中DOM释放特征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利用室内分解模拟实验,研究了滇池外海优势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成熟期)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分析了其释放于水体中水溶性有机质(DOM)浓度和化学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分解可造成上覆水pH值升高,茭草和芦苇分解过程中上覆水中DOM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植物上覆水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浓度均在8h达到最大值,水溶性有机磷(DOP)的浓度在24 h达到最大值.同时,茭草和芦苇残体内DOM释放强度和速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两种植物DOC、DON和DOP的释放强度和速率都在8 h达到最大,且8 h的释放强度、释放速率、释放比例依次为DOC>DON>DOP.另外,茭草和芦苇分解过程中DOM结构变化分析表明上覆水紫外吸收光谱中SUVA254值先升高再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OH特征峰消失,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酸单位有机碳荧光强度增强.
- 谢理杨浩渠晓霞朱元荣鄢元波张明礼吴丰昌
- 关键词:茭草芦苇水溶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