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皓烨
-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元代江西文人采诗研究
- 2020年
- 元代的江西,儒学之士多,诗艺发达,其俗又尚远游,元代文人采诗独以江西为盛。与采诗观风的传统相比较,元代江西采诗主体自身即为诗人,且以民间身份自主采诗。元代江西采诗者或有感于诗之难为而遗珠之憾常有,或有感于一代文献零落、文采不彰,以采诗自期期人,其中还有纯粹为了精进诗艺而行四方采诗者。元代江西文人采诗,最直接的成果在于诗集的编撰和文献的保存,其文学批评意义也不可忽视。
- 谢皓烨
- 关键词:元代采诗
- 虞集的楼台亭阁记研究
- 2020年
- 虞集在元代文章家中足称巨擘。其楼台亭阁记应他人请托而作者多,有感而发者少,又因为记体散文自宋代欧阳修、苏轼始,即以议论为主,故虞集的楼台亭阁记常常旨在载道明理而不重记事抒情;出于自觉的艺术追求,虞集的楼台亭阁记命意谋篇纵横开阖、神奇变化,语言表达平易流畅;虞集服膺理学,又常履职馆阁,其楼台亭阁记文风雅正。
- 谢皓烨
- 关键词:虞集散文
- 匡庐的文化意蕴——涵育儒释道并传承理学
- 2004年
- 从传统文化的意蕴来讲 ,庐山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 :其一 ,代表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 ,都在庐山找到了它蕴育的土壤 ,都在这里并行不悖地繁衍 ;其二 ,吸收了儒、释、道三家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 ,也在这里传播并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其他任何一块类似庐山大小的地域 。
- 周建华谢皓烨
- 关键词:佛教文学家理学
- 宋元之际江西遗民词研究
- 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昺在厓山蹈海而亡,标志了赵宋300年皇脉的断绝,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进退无据的孤绝处境既让这些宋遗民蒙受了沉重的心灵创伤...
- 谢皓烨
- 关键词:宋代遗民
- 文献传递
- 论宋末元初浙江词坛的审美取向被引量:2
- 2006年
- 宋末元初的浙江词坛,在词的审美取向上呈现出地域的共同性:一是重视词的声律美;一是讲究作词时锻炼的工夫;一是特别强调词整体品格的雅正。而这种地域的共同性,与宋元之交浙江一地崇尚文雅的风俗人情、深婉精致的文风、以及这些词人宴游诗酒的生活趣味、懂音识曲的家学师承渊源有着密切的关联。
- 谢皓烨
- 关键词:宋词审美
- 论宋元之际江西遗民词人群之组成及群体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宋祥兴二年 ,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曰丙 蹈海而亡 ,赵宋 32 0年的皇脉断绝 ,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身为遗民 ,“立功”一途受阻 ,他们更自觉地担当起“立德”、“立言”之任 ,在文字著述中寄寓他们的亡国哀痛和存续传统的苦心。而“诗词末技 ,存江山以不朽” ,于是宋元之际乱离易代的环境 ,既磨砺了一代封建士人的节操 ,又成就了一期遗民文学。宋遗民词即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内涵成为词在宋代发展的一个光耀而悲壮的终结。在宋末元初的遗民词坛 ,江西遗民词人虽没有如江西诗派成员一样的自觉的流派认同意识及共同尊奉的创作宗旨和词坛盟主 ,但他们因地缘关系、政治倾向、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或相同 ,彼此间不仅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 ,同时也有着频繁的诗、词、文的酬赠活动 ,构成了一个以文天祥为轴心的相对独立的地域词人群体。
- 谢皓烨
- 关键词:宋元之际
-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从滑稽美学看魏晋风度
- 2004年
-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
- 刘湘兰谢皓烨
- 关键词:魏晋风度
- 元代江西馆阁文人的词学观研究
- 2020年
- 在文章之士究心诗文名理之学而鄙薄填词的元代,江西馆阁文人承继乡邦先贤的文学批评逻辑,以诗释词,既从表现内容、审美面貌、文学意义的角度强调了词与诗的相通之处,又将“工于词”视为文人的才情突出彰表,且将其诗词成就并提称誉,表现出明显的推尊词体的倾向;又基于元词发展“俚歌日烦,古调几废”、文律不能兼美的现状,江西馆阁文人拟以词气健拔、词律谐婉、词文雅洁来救元词之失;这些习于以文章黼黻皇猷的馆阁文人既强调填词能补世教、美风俗,又认同骚人墨客以填词自乐的文学事实,肯定了填词可以带给创作主体精神满足和愉悦。
- 谢皓烨
- 关键词:馆阁词学观尊体音律
- 浅论虞集的文学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 谢皓烨
- 关键词:虞集文学思想教化
- 论宋遗民的咏史怀古词
- 2008年
- 《尚书》中揭示的"殷鉴"观念为咏史怀古的文学提供了生成的文化土壤,封建统治者施于民众言说权利方面的苛政则是咏史怀古的文学生成的现实依据,而陵谷迁变之初的言语禁忌更是直接催生了遗民们那以咏史怀古的方式来抒怀的文学表达策略。在异族治下的宋遗民词人,承袭并发展了前人咏史怀古的文学表达方式,常常以陈述历史的方式来隐喻现实,借咏歌前人的方式来表述自我,且他们的这种言说方式带有明显的"遗民性"。
- 谢皓烨
- 关键词:宋朝遗民咏史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