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涛
- 作品数:44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原戏曲文化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盛衰被引量:1
- 2014年
-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基地之一,明清之际走向兴盛,朱仙镇曾一度成为中原年画与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地方艺术中心。但近代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深度衰落,如今成了被"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衰的原因学术界十分关注。本文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盛衰史与中原戏曲艺术文化的盛衰有直接关联,是在戏曲文化与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所致,展现了民间艺术与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 贾涛
- 关键词:地方戏曲木版年画盛衰
- 于安澜书法艺术再探
- 2021年
- 关于于安澜书法方面的成就,除了他自小所受的特殊教育因素之外,有几个方面更值得一提:如其修养之富之全令人惊叹,其功力之深之厚世罕其比,其艺品之精之高堪称典范,其人品之厚之宽足为楷模。在我们这个时代,书法艺术潮头迭起、波涌浪翻,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探讨于安澜的书品及人品,或许能矫正一些功利之态,去除一些不切之想。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重新探讨于安澜的书法艺术,确实有它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古代,诗、书、画、印是一个文人学者的必备修养,往往集于一身,其中书法是门面,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书法对他们来讲,驾轻就熟。
- 贾涛
-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品特殊教育人品艺品
- 艺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体系建设问题——以艺术学理论学科认知与课程指南编写导向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艺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体系建设问题是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以艺术学理论学科认知与课程指南编写导向问题为例展开探讨,对于分析和解决当下艺术教育和学科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学学科成为大门类、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已经整整八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都逐步纳入正规,该学科的主干课程指南编写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尽管学术界已有许多共识,但在相关研讨与学科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属性、学科边界、学科范畴和基本任务等认知不清,这必然导致在学科实践与研究生培养中的偏差甚至背道而驰。重申学科认知一是基于这一现实,一是针对艺术理论主干课程指南编写的导向问题。只有正确的学科认知,认清本学科建设发展的导向、主线或学术原则,才能正确引领教材编写。因此,在笔者设定的五大版块中,首先强调的是“艺术学科”,然后才有“艺术动态”“艺术观念”“艺术创造”“艺术文化”几个联动的部分。如此,才能突显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理念和使命,才不至于跑偏,主干课程的编写才能真正有益于本学科建设。
- 贾涛
-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理论学科范畴
- 于安澜《画论丛刊》学术价值管窥被引量:1
- 2003年
- 于安澜,原名于海晏,字安澜,1902年10月生于河南省滑县,1999年8月于开封逝世,生前系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还是知名的画论学家.继1935年轰动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专著<汉魏六朝韵谱>出版之后,翌年,他的第一部画论著作<画论丛刊>在北平出版,又在美术界引起轰动.
- 贾涛
- 关键词:学术价值中国画绘画思想绘画风格绘画技法
-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
- 2024年
- 学术“通会”最先应具备的是本专业知识的精通,甚或是本领域里的专家;其次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学术的敏锐和境界,要明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通联,在哪些地方突破,对哪个领域提炼出新;如此等等,都需要智慧和眼界,于安澜恰恰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
- 贾涛
- 关键词:艺术人生融会贯通通联学术强项
- 求真逐朴既雕亦琢——任济东水粉画赏评
- 2002年
- 吴冠中先生曾说:"现代美展愈来愈多,……进入展厅往往如进入化装舞会,或似曾相识,或荒唐怪诞,偏偏不易见到作者的本来面目,在作品中按不到作者的脉搏."[1]什么是作者的本来面目?什么是作者的脉搏?在任济东的绘画中,我们似乎寻找到一些脉络.
- 贾涛
- 关键词:化装舞会展厅水粉画美展绘画
- 当代视域下《画论丛刊》学术得失探析
- 2021年
- 于安澜编纂的《画论丛刊》一书,历经八十余年,在国内外美术界反响巨大,其影响力至今不衰。探讨该书编纂过程中的得失,揭示其成功经验,指出其存在问题,是学术所必需。从当今学术视角看,其所得是主要的,体现在编者专业功力、治学、定位、择本、校勘等方面;而其所失,同样不可忽视,表现为版本考证、篇目选择、断句偶见等部分。得失相较,瑕不掩瑜。
- 贾涛
- 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与价值取向--兼议理论研究与技术修养之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作为一个学科门类,艺术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将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独立为一级学科已成定局。然而如何将艺术学理论研究提升到真正的学术层面,如何使之具有自己独立特色的研究而非比附文学、哲学、美学等,如何突出艺术学理论的学术本质而非纸上谈兵式的泛化思辨,关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与人才培养策略,是特别需要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旨在阐明艺术学理论虽然已经与美术、音乐、设计等学科拉开距离,但是其学术研究仍然要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艺术理论研究者不一定成为艺术家,但一定要成为艺术的行家,以摆脱过去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日渐脱节的困境。
- 贾涛
- 关键词:艺术理论文化修养
- 于安澜《画论丛刊》的学术价值
- 2002年
- 于安澜是我国画学界的默默耕耘者,他以等身的学术著作和博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为现代画学研究奠定了牢固基础。《画论丛刊》一书是他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画学经典。
- 贾涛
- 关键词:画学学术价值中国画论学术思想余绍宋文化遗产
- 从北宋地理志看荆浩里籍归属
- 2014年
- 一荆浩里籍:是史实.还是“误载”
辨识一位历史人物的里籍。最重要的是史料记载,且史料离人物越近,可信度越高,这是学术界所普遍认可的。关于五代画家荆浩的里籍,史料记载早已定论,或写“荆浩,河南沁水人”,或写“荆浩,河内入”,皆指今河南济源人。最重要的史料有三种,最早的是北宋刘道醇的《五代名画补遗》,成书于北宋嘉衲四年(1059),距荆浩生活的年代不过百年。
- 贾涛
- 关键词:北宋地理志史料记载历史人物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