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关朝

作品数:82 被引量:3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中毒
  • 16篇细胞
  • 14篇三甲基氯化锡
  • 12篇蛋白
  • 9篇毒性
  • 8篇球蛋白
  • 8篇免疫
  • 7篇血清
  • 7篇慢性
  • 6篇手传振动
  • 6篇免疫球蛋白
  • 6篇患者血清
  • 5篇血钾
  • 5篇乙烷
  • 5篇中毒事故
  • 5篇三氯乙烯
  • 5篇镉中毒
  • 5篇氯乙烷
  • 5篇二氯乙烷
  • 4篇振动病

机构

  • 82篇广东省职业病...
  • 16篇中山大学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市疾病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医学实...
  • 3篇贵阳医学院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广州市职业病...
  • 2篇清远市疾病预...
  • 2篇实验动物中心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东莞市桥头医...

作者

  • 82篇赖关朝
  • 25篇唐小江
  • 16篇吴邦华
  • 12篇陈铿铿
  • 11篇陈念光
  • 9篇黄明
  • 9篇黄建勋
  • 9篇黄振烈
  • 9篇刘晓勇
  • 8篇谢玉璇
  • 8篇葛怡琛
  • 8篇夏丽华
  • 8篇曾丽海
  • 7篇戎伟丰
  • 7篇梁伟辉
  • 7篇李来玉
  • 7篇马争
  • 6篇李森华
  • 6篇程樱
  • 6篇刘秋英

传媒

  • 40篇中国职业医学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广东省职业健...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2009年《...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镉中毒患者诊断时和停止镉接触几年后肾功能指标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镉中毒患者诊断时和停止镉作业3~5 a后的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职业性镉中毒对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长期影响。方法对广东省多家镍镉电池厂43名停止镉作业的中毒患者跟踪调查3~5 a,对比分析患者前后两次尿镉、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结果停止镉作业后镉中毒患者尿镉有所下降,但仍较高;尿β2-MG和RBP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慢性轻度镉中毒患者经过积极的驱镉治疗后,尿镉、尿β2-MG、尿RBP下降更明显(P<0.01),但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镉能引起职业工人的持久性的慢性肾损害,即使停止镉作业3~5 a,中毒患者体内镉水平仍较高,对肾脏的损害持续存在。
陈念光陈建玲赖关朝何康玟
关键词:镉中毒尿镉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编制说明被引量:1
2021年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时有发生,且可为群体性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危害性较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详细提出了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中毒事件调查和处理、风险评估、中毒样品(空气、血样、尿样、水样)采集与检测、医院内救治、健康监护以及应急反应终止6个环节的内容,并明确了中毒事件处置中个体防护要求、调查内容、病因判定、医疗救援和健康教育等关键内容,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程序和要求。该技术方案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为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科学指导。
刘晓勇江嘉欣王艳艳戎伟丰黄永顺赖关朝黄健刘晨阳
关键词:二氯乙烷急性中毒卫生应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染矽尘大鼠肺损伤修复作用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矽尘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7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培养MSC,并取30只同类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注射1.0 ml生理氯化钠溶液,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均气管内注射1.0 ml质量浓度为40 g/L的矽尘混悬液,其后,MSC输注组大鼠鼠尾静脉注射0.5 ml细胞密度为5×109/L的MSC,其余2组鼠尾静脉注射0.5 ml生理氯化钠溶液。第28天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检测肺脏器系数、肺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大鼠的肺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0.528±0.044)%vs(0.435±0.027)%,(0.492±0.042)%vs(0.435±0.027)%,P<0.05],MSC输注组肺脏器系数低于染矽尘组[(0.492±0.042)%vs(0.528±0.04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无肺部炎症、矽结节和纤维化改变;染矽尘组大鼠肺部炎症最严重,并可见大量矽结节和胶原纤维沉积;与染矽尘组比较,MSC输注组肺部炎症减轻,矽结节数量减少,胶原纤维沉积面积较小。对照组大鼠BALF的总细胞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86±1.28)×106/L、(5.45±1.30)×106/L、(0.11±0.04)×106/L和(0.23±0.10)×106/L,染矽尘组的分别为(10.37±2.29)×106/L、(6.57±1.34)×106/L、(3.18±0.98)×106/L和(0.58±0.10)×106/L,MSC输注组的分别为(8.31±1.59)×106/L、(6.15±1.49)×106/L、(1.66±0.36)×106/L和(0.43±0.10)×106/L;染矽尘组和MSC输注组大鼠BALF的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MSC输注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染矽尘组(P<0.05)。3组血清ALT、AST、CK、LDH活力及BUN、C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MSC对矽尘导致的肺部炎症及纤�
黄明周永梅宋向荣黄昆洁葛怡琛赖关朝梁伟辉曾小菁曾子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矽肺肺损伤矽结节肺部炎症
短期苯染毒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鼠在短期苯染毒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了解短期苯染毒大鼠血液指标的异常,并探讨这些指标的变化意义。方法取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3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各6只,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苯,浓度分别39.05、78.11、234.33 mg/kg,对照组为腹腔注射等剂量花生油。观察苯染毒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于染毒24 h后经大鼠股动脉取血,测定各组WBC、RBC、Hb、PLT等血常规指标及ALT、AST、LDH、ALP、BUN、UA等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低、中剂量组大鼠未见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较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别,但高剂量组中WBC、PLT血常规指标及ALT、AST肝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5);各剂量组间、各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肾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在短时间内接触高剂量的苯以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及肝功能等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异常变化,肾功能暂无明显改变。
刘秋英梁晓阳王秀芹陈念光孙杰赖关朝
关键词:苯染毒SD大鼠血液指标中枢神经系统
1,2-二氯乙烷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HAs)的毒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s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1,2-DCE(5.00、10.00、25.00、50.00、100.00mmol/L)、2-氯乙醇(5.00、25.00、50.00、100.00、200.00 mmol/L)、2-氯乙醛(1.00、5.00、10.00、20.00、50.00mmol/L)和氯乙酸(0.01、0.05、0.10、0.50、1.00 mmol/L)对HAs进行染毒,培养24 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As形态,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HAs的存活率和抑制率,估算24 h半抑制浓度(24 h-IC50),采用磷脂结合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染毒24 h后,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使HAs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伪足变尖、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圆形悬浮细胞增多。随着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HAs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细胞抑制率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上述4种受试物对HAs的24 h-IC50分别为56.25、235.00、26.43和1.38 mmol/L。1,2-DCE、2-氯乙醇和氯乙酸均可诱导HAs凋亡,HAs的凋亡率与上述3种受试物的染毒剂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1,2-DCE及其代谢产物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对HAs造成毒性损伤,并可诱导HAs发生凋亡,以氯乙酸毒性作用最强。
赖关朝罗国忠曾丽海张碧珠李宏玲葛怡琛刘晓勇黄振烈
关键词:1,2-二氯乙烷氯乙酸细胞毒性半抑制浓度
13起三甲基氯化锡中毒事故7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分析三甲基氯化锡(TMT)中毒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方法收集1998—2006年13起TMT中毒事故76例病例,对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2起中毒事故为塑料加工引起,1起为食用TMT污染猪油所致;TMT中毒的潜伏期为12h~26d,多数为3~6d,平均住院时间22.3d;主要症状为乏力(81.6%)、头晕(47.4%)、食欲不振(39.5%)、胸闷(21.1%)、腹痛(13.2%)、发热(13.2%)、记忆力下降(11.8%)、恶心(11.8%),肢体麻木(10.5%)和昏迷(7.9%)等;低钾血症发生率为81.6%,多数可持续1周以上,血钾下降与尿碱化有相关性,关联系数为0.526(P<0.001);有些病例中5种心肌酶水平升高;肝损伤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约30%升高;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分别达48.7%和51.3%,部分病例出现U波、ST-T段改变等;尿锡浓度<0.168~927.000mmol/L,中毒程度与尿锡浓度无相关性。2例为代谢性酸中毒;47例中毒者尿钾浓度与血钾下降、中毒程度亦有相关性(P<0.01)。主要治疗方法是早期、足量、持续补钾,除1例中毒昏迷2d后才送院治疗发生死亡外,其余75例均治愈。结论低钾血症是TMT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毒较重的病例还可出现大脑边缘系统损伤症状;早期持续足量补钾,积极改善脑组织代谢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唐小江夏丽华陈嘉斌黄明赖关朝李森华吴邦华王俊朱光华
关键词:三甲基氯化锡中毒低钾血症病例分析
中性红摄取实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BALB/c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性红摄取(3T3 NRU)实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能力及其替代经典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的可行性。方法第1阶段从细胞毒性登记库(RC)中选取11种化学品进行暴露24.0、48.0、72.0 h的3T3 NRU实验,将所得半抑制浓度(IC50)与RC中大鼠急性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50)建立回归模型。第2阶段选取15种化学品进行暴露24.0、48.0、72.0 h的3T3 NRU实验,将所得IC50值根据RC回归模型计算LD50预测值,对受试化学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与经口急性毒性实验LD50值的急性毒性分级结果比较。结果第1阶段实验结果显示:暴露24.0、48.0、72.0 h的3T3 NRU实验IC50值均可与RC提供的LD50建立在RC回归模型可信区间内的回归模型[暴露24.0 h组:lg(LD50)=0.470×lg(IC50)+0.582,决定系数(R2)=0.937,F=132.805,P<0.05;暴露48.0 h组:lg(LD50)=0.475×lg(IC50)+0.638,R2=0.925,F=111.107,P<0.05;暴露72.0 h组:lg(LD50)=0.480×lg(IC50)+0.639,R2=0.933,F=125.514,P<0.05],3T3 NRU实验可应用RC回归模型预测急性毒性的LD50值。第2阶段实验结果显示:暴露24.0、48.0和72.0 h的3T3 NRU实验LD50预测值与经口急性毒性实验LD50值的急性毒性分级一致率分别为60.0%(9/15)、66.7%(10/15)和60.0%(9/15);3T3 NRU实验判断急性毒性为5级的化学品,其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的分级均为5级。结论 3T3 NRU实验适合于对低毒的化学品进行检测,可用RC回归模型预测3T3 NRU实验的急性毒性LD50值;对于预测毒性分级为4级及以下者,3T3 NRU实验的LD50预测值可作为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始剂量。
曾丽海黄振烈杨杏芬葛怡琛殷霄赖关朝
关键词:急性毒性细胞毒性实验化学品
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中锰、钴、硒参考值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调查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中锰(Mn)、钴(Co)、硒(Se)的正常水平,为广东人群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同时探讨性别、年龄及地区对血中元素的影响。方法根据广东省地理状况,将其分成4个区域,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各区选择一个点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点。对非职业性接触金属元素的正常人群中年龄>6岁的2 559名研究对象进行采样。采集的血样经稀释10倍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检测,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中Mn、Co、Se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1.97、0.31、165.90μg/L,其正常参考值依次为6.24~22.98、0.13~0.71、102.03~270.08μg/L。其中全血Mn、Co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全血Se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中Se水平可能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研究相比,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Mn、Se水平较高,而血Co水平基本一致。
刘成武黄汉林李娟张爱华董明吴邦华潘巧裕赖关朝陈慈珊邱新香黄丽屏丁春光
关键词:全血微量元素参考值
三氯乙烯药疹性皮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性皮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清晨抽取空腹三氯乙烯药疹性皮炎 (DMLT)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静脉血液 ,分离血清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测定血清中TNF α以及EGF含量。结果  39例DMLT患者血清TNF α含量为 (0 .2 78± 0 .0 92 )ng/L ,EGF含量为 (6 .71± 2 .2 8) μg/L ,两者各自与对照组[(0 .12 8±0 .0 2 9)ng/L、(4.31± 1.13) μg/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DMLT患者血清TNF α和EGF水平明显比正常人水平增高 ,其增高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体内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TNF α ,并介导、启动机体炎症损害。 (2 )上皮组织严重受损 ,刺激体内合成更多的EGF ,以加速上皮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李森华曾泽明赖关朝李来玉
关键词:三氯乙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
纳米碳酸钙对作业人群健康影响初步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接触水平以及纳米碳酸钙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35名接触纳米碳酸钙的工作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某事业单位35名无接触尘毒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对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进行检测,计算累积CTWA。通过健康检查比较2组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与纳米碳酸接触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中位数(M)为15716个/cm3,CTWA的M为2.419 mg/m3,上述2个指标均以包装岗位水平最高。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率高于对照组(57.1%vs 5.7%,P<0.01),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M:13.50 vs 10.70 g/L,P<0.05),补体3水平高于对照组[(1.15±0.15) vs (1.08±0.13) g/L,P<0.05],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1.17±0.18) vs (1.27± 0.13) mmol/L,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M均为0.50‰,2组上述2个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10、剔除标准为0.15的条件下,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后,发现肺通气功能减退的发生和纳米碳酸钙累积CTWA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优势比为2.74,95%可信区间为(0.88~8.56),P=0.08]。结论纳米碳酸钙接触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减退、免疫系统反应和血电解质改变。肺功能检查可作为纳米碳酸钙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项目。
梁丽红黄振烈蒙得志阮小林董明杨展鸿赖关朝黄伟欣杨爱初陈嘉斌黄汉林
关键词:纳米纳米材料纳米碳酸钙肺功能损伤免疫球蛋白尿钙微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