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药物疗效
  • 1篇药物疗效观察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医药疗法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栓塞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篇赫靖华
  • 1篇徐心
  • 1篇袁淑华
  • 1篇黄永麟
  • 1篇王刚
  • 1篇王文波
  • 1篇黄杰
  • 1篇李文汉
  • 1篇何树庄
  • 1篇刘长荣
  • 1篇于钟毓
  • 1篇李柏岩
  • 1篇段淑荣
  • 1篇毕郑钢
  • 1篇富路
  • 1篇高云瑞
  • 1篇张信英
  • 1篇李光泽
  • 1篇李国霖
  • 1篇贾继峰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手指“套式”皮瓣的临床应用
1992年
手指“套式”皮瓣是我们自行设计并命名的一种皮瓣,用于修复手指及指端缺损性离断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伤指的长度并具有手术1次完成、疗程短,可保证皮瓣的成活、手指感觉正常、手指不见切口疤痕、外形美观、手术简便易行、利于推广应用等优点。适用于手指近节指骨中段以远的损伤。
张信英于钟毓贾继峰毕郑钢王文波赫靖华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后药物疗效观察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药物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术后立即给小檗胺或尼莫地平1次,术后2、4、8小时各给同样药1次,以后每日2次给药,至术后2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在麻醉状态下进行SEP检查。结果脊髓损伤后4周各组实验动物的SEP潜伏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延长,脊髓传导速度明显下降。大剂量小檗胺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潜伏期及损伤部位的传导时间均明显缩短,损伤部位的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EP能客观评价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对脊髓损伤后药物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客观意义。
李国霖段淑荣徐心赫靖华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损伤小檗胺药物疗法
超声血管成形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本实验应用超声能(ultrasonicenergy)对兔的急性血栓模型、大的血栓机化模型进行了超声血管成形术(ultrasonicangioplasty,简称UAP)的研究。急性实验中,用球囊导管拉伤股动脉然后注入凝血酶的方法,造成双侧股动脉血栓。右侧股动脉给予超声能,行UAP,左侧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在20秒内能量为50W的情况下,7只兔右侧股动脉的血栓均消失,闭塞的血管再通,对犬的血栓机化实验研究中,应用电刺激后注入凝血酶的方法,造成双侧股动脉血栓,饲养1个月后,行UAP。结果显示,在120秒内50W的条件下,实验组有6条犬有67%±5%的管腔形成。第7只犬饲养58天,同样能量下,未能打通闭塞的血管。对UAP的碎片的血标本进行超滤分析显示:90%的碎片大小<20um,不会造成末梢血管的阻塞。
富路杜巧婷黄永麟赫靖华王刚黄杰蒋楠祥冯海宏
关键词:血栓栓塞血管成形术超声血管成形术动物模型
“截瘫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药效学研究
1994年
本实验通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以肌力测定、尿失禁的程度、体重变化、形态学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测定为指标,观察了中药“截瘫康”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截瘫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且明显优于阳性药对照组,表现为肌力恢复的时间早,而且明显;血尿及尿失禁持续的时间短;诱发电位的结果揭示:潜伏期、传导时间及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及阳性药对照组有明显恢复;形态学资料也与上述实验结果一致。
李柏岩袁淑华李光泽高云瑞李文汉何树庄杨敏赫靖华刘长荣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药效学中药中医药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