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密云水库流域氮磷空间变化及污染风险被引量:4
- 2013年
-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存在较大差异,潮河、白马关河上游及近水库流域、水库分水岭内侧是水源保护区高和较高氮、磷质量比主要分布区域,安达木河流域氮质量比也较高,白河流域氮、磷质量比相对较低。土壤氮磷质量比高和较高区域也是面源污染风险较高区,面源污染风险因子范围为5.91-22.82,其中潮河和白马关河上游流域风险因子都大于10;白河流域风险因子最小,仅为最高风险区域的1/130。研究表明,水源保护区土壤氮磷质量比水平是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决定因子,潮河、白马关河流域及水库分水岭内侧是密云水库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区域。
- 安志装赵同科马茂亭吴琼肖长坤李鹏赵丽平刘宝存
- 关键词:环境学密云水库磷污染风险
-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被引量:41
- 2014年
- 为了研究施氮水平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依据北京房山农田土壤类型,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与施氮习惯,设定N0~N7共8个施氮水平,施肥量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40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京郊冬小麦田种植体系氨挥发损失的规律及氮肥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冬小麦种植体系在施入氮肥后发生了明显的氨挥发,且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2周内,在施肥后2~3d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2.41、1.42kg·hm^-2·d^-1,基肥期氨挥发量在0.81~14.29 kg·hm^-2,追肥期氨挥发量在2.20~6.91kg·hm^-2。在整个冬小麦生长期间,高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量均高于低施氮量处理。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导致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优化施肥量能明显降低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氨挥发损失。施氮水平为150 kg·hm^-2的冬小麦产量为5 493.63 kg·hm^-2,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的小麦产量。可见,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兼顾产量和生态环境,本研究中在150 kg·hm^-2的氮肥水平下,小麦产量最高且氨挥发损失较低。
- 山楠赵同科毕晓庆安志装赵丽平杜连凤
- 关键词:施氮量氨挥发冬小麦
-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
-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用量为120kg N/hm2,磷肥用量为90kg P2O5/hm2,钾肥用量为135kg K2O...
- 马茂亭安志装邹国元杜连凤刘宝存赵丽平赵同科
- 关键词:施肥模式土壤氮素
- 文献传递
-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
-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用量为120 kg N/hm,磷肥用量为90 kg PO/hm,钾肥用量为135kgKO/hm,...
- 马茂亭安志装邹国元杜连凤刘宝存赵丽平赵同科
- 关键词:施肥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
- 文献传递
- 适宜施氮量降低京郊小麦-玉米农田N_2O排放系数增加产量被引量:24
- 2016年
- 为明确京郊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的N_2O排放特征,寻求既能减少N_2O排放又保证粮食产量的切实有效措施,以京郊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对8个施氮水平的农田N_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一年对比研究,每季作物施肥量分别为N0(0 kg/hm^2),N1(50 kg/hm^2),N2(100 kg/hm^2),N3(150 kg/hm^2),N4(200 kg/hm^2),N5(250 kg/hm^2),N6(300 kg/hm^2),和N7(400 kg/hm^2)。在N0-N7施氮量条件下冬小麦季N_2O排放量为0.08~0.52 kg/hm^2;夏玉米季0.26~3.70 kg/hm^2。整个轮作周期,小麦季各处理N_2O排放损失率为0.05%~0.13%;玉米季0.78%~1.02%。在京郊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季氮肥施入农田土壤后,土壤N_2O排放通量高于小麦季。京郊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N_2O排放量和京郊地区潮土农田小麦-玉米产量,研究认为该轮作体系中每季作物的施肥量为N4(200 kg/hm^2)比较合理,可为合理施肥及估算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供参考。
- 山楠赵同科毕晓庆安志装赵丽平张怀文杜连凤
- 关键词:肥料氮氧化亚氮京郊潮土
- 不同施肥处理对特菜根芹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根芹菜是中国引进的一种稀特蔬菜品种。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及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对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适宜氮磷钾比例施肥处理下N1(施N261kg/hm2)根芹菜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下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也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N2(施N381kg/hm2)、N3(施N501kg/hm2)较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显著低于N1(施N261kg/hm2)处理,特别是N3(施N501kg/hm2)处理下产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上结果说明,较高肥力菜田土壤上适宜氮磷钾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根芹菜产量和降低硝酸盐含量。
- 马茂亭安志装邹国元杜连凤刘宝存赵丽平赵同科
- 关键词:根芹菜施肥硝酸盐
- 华北不同类型土壤氮素矿化规律研究
- 本研究采用生物实验研究方法,以采自于北京顺义、北京房山和山东3种典型土壤(潮土、褐土和棕壤)为供试土样,每种土壤取4-5个肥力水平,对华北地区3种典型类型土壤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规律进行研究,为评价土壤供氮能力...
- 杜连凤张成军安志装李新荣赵同科赵丽平
- 关键词:农田土壤氮素矿化土壤类型
- 文献传递
- 用^(15)N肥料标记法研究潮土中玉米氮肥的利用率与去向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特定作物体系中氮肥的去向很难做到定量化。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解析潮土上玉米作物氮素肥料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5)N标记和盆栽培养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工控温温室条件下进行模拟研究,设置10个施氮水平(0、22、44、66、88、111、133、177、222、266mg/kg N),分析植株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潮土种植夏玉米条件下氮素肥料的运移规律及不同氮肥剂量对夏玉米的作用效应。【结果】所有施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虽然随施氮量增加有升有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夏玉米对^(15)N标记氮肥的回收率为9.01%67.57%,土体中^(15)N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1.40%40.54%和11.04%50.4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N1 N3(22、44、66 mg/kg)施肥水平处理相比,N4(88 mg/kg)处理条件下^(15)N肥料在土壤中残留率分别减少19.14、12.38、13.13个百分点;15N肥料的损失率分别降低39.41、7.88、13.88个百分点。氮肥施用量超过88 mg/kg时,各个处理条件下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氮肥回收率出现降低趋势,分别降低5.88%8.0%和9.06%27.81%;^(15)N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减少3.36%17.30%和1.65%13.57%。【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的合理施氮量为88 mg/kg时,氮素的利用率最高为67.57%,残留率和损失率最低,分别为21.40%和11.04%,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小。
- 山楠杜连凤毕晓庆安志装赵丽平赵同科
- 关键词:玉米氮肥利用率
- 冷凉区菜田定位施肥对氮素利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以“春甘三号”甘蓝为试材,以延庆县露地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对照、有机肥(7500kg/hm2)、常规(有机肥7500kg/hrn2+化肥N-P2O5-K2O=300-120-45kg/hm2)、20%增氮(有机肥7500kg/hm2+化肥N_P2Oc—K:O…36090135kg/hm2)、20%减氮(有机肥7500kg/hm2+化肥N-P2O5-K2O=24090-135kg/hm2)、60%减氮(有机肥7500kg/hmz+化肥N-P2O5—K20-120—90—135kg/hm2)6个处理,开展小区定位监测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配施、不同氮磷钾配比条件下氮肥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了甘蓝产量,有机肥处理最低增产为33.56%,其中20%减氮处理增产最高为85.92%,显著高于常规处理。氮肥利用率有机肥处理最低为10.96%,常规和20%增氮处理与其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60%减氮处理最高为18.52%,20%减氮处理为16.74%,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常规处理。3a试验时,有机肥处理下土壤剖面中以硝态氮为主无机态氮含量及收集90Cm处淋溶氮素总量与对照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常规和20%增氮处理下80-90cm土层都有较高的无机态氮残留量,收集90cm处淋溶氮素总量分别是对照的12.45倍和14.19倍,达极显著水平;20%和60%减氮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土壤剖面无机态氮残留量和淋溶氮素总量,但都显著低于常规处理,二者相比,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23倍和1.9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说明,冷凉区雨热同期条件下,较高肥力菜田土壤中不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过量氮肥以及不适宜磷钾比例条件不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无机态氮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和淋溶损失;磷钾配施条件下,减氮处理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无机态氮的残留量和淋失量,但长期定位条件下60%过量减氮有降低作物产量�
- 马茂亭赵同科赵丽平肖长坤杜连凤安志装
- 关键词:菜田定位施肥氮素利用率环境效应
- 不同施氮处理对芸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以芸豆为试材,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冷凉气候条件下新型缓释肥与普通氮肥用量对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产量和早、中、后生育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150、240kg/hm2缓释肥(纯氮,下同)和450kg/hm2普通尿素处理芸豆产量分别增加10.42%、8.57%、14.11%,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生育时期的延长,芸豆品质指标变化规律不同,所有处理下硝酸盐含量呈显著性增加,后期与早期相比,150、240kg/hm2缓释肥和450kg/hm2普通尿素处理增幅较大,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总体来看,150kg/hm2缓释肥、450kg/hm2普通尿素处理相对较高,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呈显著性下降,总体来看,150、240kg/hm2缓释肥和450kg/hm2普通尿素处理相对较高,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呈中期显著性增加后期下降,中后期不同处理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下,低量缓释肥施用具有较好效果,减少投入的同时,能够保持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稳定。
- 杨启马茂亭赵丽平安志装赵同科
- 关键词:芸豆缓释肥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