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玲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呋塞米输注方式对肝移植术中肾功能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比较术中应用分次输注和连续输注呋塞米对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的肝移植患者30例,根据术中输注呋塞米的方式不同均分为分次输注组(A组)和微泵输注组(B组)。记录术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量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无肝期后A组Scr、BUN显著升高(P<0.01),新肝期30min至术后24hCcr显著降低(P<0.01);B组Scr、BUN仅在新肝期30min显著升高(P<0.01),Ccr在无肝期30min和新肝期30min明显降低(P<0.01)。结论微泵输注呋塞米较分次输注更有利于术前肾功能受损患者肝移植术中的肾功能保护。
- 赵亚玲李兵姜一新
- 关键词:肝移植术肾功能保护呋塞米微量泵
- 不同静注速尿方式对肝移植术中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术前伴有肾功能受损的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应用非连续输注速尿或连续输注速尿对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中对肾脏功能的保护方式。
方法:将30例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的肝移植患者,根据术中输注速尿的...
- 赵亚玲李兵姜一新
- 关键词:肝移植肾保护速尿微量泵
- 文献传递
- 肝移植术中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无肝期10 min(T2)、新肝期后15 min(T3)、关腹前30 min(T4)四个时点测定静脉血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动脉血TEG指标: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角度(α)、最大振幅(MA)。结果 R与PT、INR、APTT成正相关(r分别为0.891、0.931、0.702,P<0.05或P<0.01),与FIB成负相关(r为-0.706,P<0.05)。α与PT、INR、APTT成负相关(r分别为-0.864、-0.844、-0.678,P<0.05或P<0.01)。MA与FIB、Plt成正相关(r分别为0.779、0.817,P<0.01),与PT、INR、APTT成负相关(r分别为-0.843、-0.829、-0.704,P<0.05或P<0.01)。结论肝移植术中TEG指标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 李兵姜一新张宇杜伟忠苏纲赵亚玲
- 关键词:肝移植术血栓弹力图
- 原位肝移植术中肾功能保护的重要性
- 2007年
- 目的总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肾功能的保护。方法对2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全麻下实施肝移植手术期间的特点及术中具体情况,给予扩容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肾脏灌注压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中肾功能有一定改善,提示在维持肾灌注压和适当使用利尿药的情况下,可预防或减轻肝移植术中肾功能损害。结论肝移植术中,给予扩容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肾脏灌注压及使用利尿药可预防或减轻肝移植术中肾功能损害。
- 李兵王燕琼孙蕾沈忠明赵孟磊苏纲史绍凤赵亚玲
- 关键词:肝移植麻醉肾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利尿药
-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50~75kg,ASA分级Ⅱ或Ⅲ级,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未见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麻醉诱导后U组经1h静脉输注乌司他丁400000I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然后每4h重复静脉输注200000IU,直至术后48h;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记录尿量和呋塞米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J)、无肝期15min(E)、新肝期15min(T1)、术毕(T4)和术后48h(T5)时采集静脉血和尿液标本,测定血清BUN和Cr的浓度、肌酐清除率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微量白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U组无肝期和新肝期呋塞米用量减少,尿量增加,T2-5时血清Cr浓度降低,肌酐清除率升高,T4,5时尿NAG活性和微量白蛋白浓度降低,T3-5,时血清BUN浓度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姜一新李兵赵亚玲张宇田佳
-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肝移植肾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