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 作品数:46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铜梁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实地调研,介绍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重庆市铜梁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主体、模式、规模、效益,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由此县流转工作总结出的经验与不足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农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当中,应根据流转当地的区域特点,规范参与行为以及实施机制,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更好地促进统筹城乡的发展。
- 黄婧赵伟张智红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用地土地流转
- 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改编
-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一篇中短篇小说,作者多次自称这篇小说在其文学创作历程中有着重要意义。霍建起将这部充满悲情意识的小说,成功改编成一部温情电影。商业与艺术的双丰收也给电影改编提供了新的思考:电影改编的目的是什么...
- 赵伟
- 关键词:小说创作《白狗秋千架》《暖》电影改编
- 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被引量:16
- 2021年
-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日益显现,对二者互动关系与存在问题的探讨,现有研究尚无法给出系统的解答和经验证据。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从三生空间角度出发,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空间分析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揭示了成都城市群和重庆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年,研究区转型发展过程中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共计分别减少1733.43 km^(2)和520.12 km^(2),生活用地增加2389.30 km^(2);(2)土地利用转型最大的是工业生产用地,转型最小的是绿色生态用地,生产用地属于减少型地类,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属于增加型地类;(3)邻近"双核"的中小城市耦合协调度大于远城区,"双核"及其广大腹地地区一批中小城市耦合协调建设发展趋势明显,同步型与经济发展滞后型两种类型占据了大部分城市;(4)成都城市群和重庆城市群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类型发展趋势大致相似,成都城市群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略高于重庆城市群。本研究可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 董晓庆赵伟
- 关键词:经济变迁
- 唐代西南、江南地区经济政策的几点思考
- 2010年
- 通过对唐代西南、江南地区物产的研究。不难看出,政府经济政策要因地制宜;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当特殊扶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今天,对其思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赵伟刘昌俊
- 关键词:唐代经济政策
-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表情放大与识别
- 现有研究表明,如何检测人脸图像中细微的强度变化并找到局部特征的内在关系是微表情识别的两个关键问题。对于微表情细微的强度变化,现有方法多采用运动放大技术。但该技术多为传统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复杂的参数调节。因此为了简化该过...
- 赵伟
- 基于VSWI的重庆市农业干旱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采用土壤实测含水量数据、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对重庆市2006年特大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分为3个阶段,其中旱情发生初期(6月26~7月11日)有6.27%和1.21%面积的区域分别处于轻旱和中旱状况,没有重旱的情形;干旱中期(8月13~8月28日)轻旱、中旱和重旱的比例分别为44.80%、13.65%和26.79%;干旱解除期(8月29~9月13日)83.07%的土壤含水量恢复了正常,仅有15.34%处于轻旱,0.88%处于中旱,0.10%处于重旱。空间分布上,在干旱发生的初期,东南部受旱最严重,有20%的区域面积受旱;到干旱中期,旱情向西部发展,西北部受旱最严重,受旱面积高达98%,其次是西南部,其受旱面积达95%;在旱情解除期,东南部和东北部恢复得最快。
- 赵伟
- 关键词:干旱
- 唐宋时期四川盆地乡村城镇化原因研究
- 唐宋时期四川盆地乡村城镇化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究其乡村城镇化原因主要包括人口的增长、州县的繁荣与变革、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及赋役租佣的变化等。研究唐宋时期四川盆地的乡村城镇化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加深对唐宋时期四川盆地乃至...
- 赵伟
- 关键词:唐宋时期四川盆地乡村城镇化农村生产力
- 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纲领,其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可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李斌石永明赵伟
-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式
- 重庆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生态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研究重庆市景观格局的变化。采用1995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并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应用景观空间格局分形模型,获取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田、旱地、水域等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在研究时间段内有明显上升,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等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维数降低;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指数以及均匀度略有增加,而优势度指数下降;分形维数和破碎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后为重庆市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 赵伟谢德体刘洪斌
- 关键词:分形维数遥感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被引量:10
- 2023年
- 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本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市(区、县)面板数据,构建了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耦合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测算了2010—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据此分析研究时段内三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并对子系统发展差异性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整体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和经济、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时序上各市(区、县)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呈良性向上发展趋势;空间上呈现“两核突出、中部塌陷,外围高于内部”的分布格局和“外围包围中部、由西向东推进”演变特征;研究时段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市(区、县)子系统滞后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呈“无序-有序、同步滞后-局部滞后”发展演变趋势和“U”型发展空间格局,但发展过程中人口子系统依旧存在较严重滞后问题.
- 李佳赵伟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