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颖

作品数:25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皮肤
  • 5篇表型
  • 4篇生物学鉴定
  • 4篇马拉色菌
  • 4篇分子生物学鉴...
  • 3篇真菌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表型鉴定
  • 2篇血症
  • 2篇真菌血症
  • 2篇湿疹
  • 2篇特应性
  • 2篇皮炎
  • 2篇足癣
  • 2篇微孔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小鼠皮肤
  • 2篇绿藻
  • 2篇菌血症

机构

  • 2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复星佰珞...

作者

  • 23篇赵颖
  • 15篇章强强
  • 8篇朱均昊
  • 5篇康俞莉
  • 3篇朱敏
  • 2篇李莉
  • 1篇郦斐
  • 1篇陈驰宇
  • 1篇骆肖群
  • 1篇曾义斌
  • 1篇马莉
  • 1篇杨勤萍
  • 1篇胡尧
  • 1篇徐金华
  • 1篇齐思思
  • 1篇徐昱
  • 1篇严淑贤
  • 1篇萧伊伦
  • 1篇纳日碧力戈
  • 1篇张臻

传媒

  • 8篇中国真菌学杂...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BIOFOSUN系统鉴定常见曲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估BIOFOSUN系统鉴定临床常见曲霉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常规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菌株rDNA保守区基因序列鉴定77株临床收集的曲霉,并与BIOFOSUN系统鉴定结果比较。结果BIOFOSUN系统对构巢曲霉、杂色曲霉、寄生曲霉、棒曲霉、泡盛曲霉、焦曲霉、黄柄曲霉及日本曲霉种的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2%、85%、75%及70%,对于土曲霉的鉴定符合率相对较差,利用BIOFOSUN系统提供的形态学图谱,观察其具有特征性的菌落外型及色素,可以帮助鉴定。使用BIOFOSUN系统可以将一些形态学特征接近,且又不能通过rD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区分的曲霉作出鉴定。结论BIOFOSUN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大大简化鉴定程序,为曲霉的标准化鉴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章强强赵颖李莉朱均昊
关键词:曲霉分子生物学鉴定表型鉴定
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章强强朱均昊杨金赵颖刘原志康俞莉曾炫
无绿藻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引起人与动物的感染。由于无绿藻导致的深部感染在中国极为少见,临床对此菌鉴定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对无绿藻病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因此对临床分离的无绿藻菌株及环境株进行菌种鉴定,明确药敏状况...
关键词:
关键词:致病真菌
Th22及其细胞因子在斑秃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Th22及其细胞因子在斑秃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T淋巴细胞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斑秃组;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22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中IL-22、IL-17的水平。结果斑秃组外周血Th22、Th17、IL-17^+IL-22^+CD4^+、IFN-γIL-22^+CD4^+T细胞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斑秃组血清IL-22、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轻型斑秃患者和稳定期患者相比,重型斑秃和活动期患者Th22、Th17、IL-17^+IL-22^+CD4^+、IFN-γ^+IL-22^+CD4^+T细胞及血清IL-22、IL-17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Th22及其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生、发展、预后。
贺燕妮赵颖曾义斌张彤杜凌波朱瑞政汪五清
关键词:斑秃细胞因子类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
上海地区956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9566例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真菌鉴定。结果 在确诊的9 56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5 277例(55.16%),体股癣2 313例(24.18%),手足癣1 719例(17.97%),头癣257例(2.69%),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在分离的10078株菌种中红色毛癣菌5 082株(50.43%),念珠菌属2 786株(27.64%),红酵母703株(6.98%)。结论 上海地区浅部真菌病仍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导,与1994-1998年数据相比较,念珠菌与酵母样真菌比例有明显上升。
朱均昊韩德忞赵颖李莉章强强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病原真菌皮肤癣菌
马拉色菌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常见皮肤病的分布情况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两种常见马拉色菌相关疾病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以标准株作为对照,采用PCR扩增rDNAITS2区并测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来源于花斑...
赵颖
关键词:马拉色菌表型鉴定皮肤病
过敏专科门诊3051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051例湿疹皮炎患者,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特应性皮炎1412例,其他湿疹/皮炎1639例。1629例(53%)过敏原阳性,阳性过敏原数为(3.0±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522例,59%)、户尘螨(891/1513例,59%)和链格孢霉(206/1068例,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432例,18%)、鸡蛋白(165/992例,17%)和牛奶(149/994例,15%)。3051例中,25例(1%)年龄<2岁,571例(19%)2~12岁,285例(9%)12~18岁,2170例(71%)>18岁。在<2岁、2~12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77%、37%),12~18岁、>18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31%、17%);户尘螨、粉尘螨是所有年龄组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36%~84%),此外2~12岁患者组中,霉菌过敏率也较高,其中霉菌混合(37%)、链格孢霉(27%)。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间,每个月就诊患者的室外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在10%~15%间;树花粉、草花粉阳性率从2021年4月开始增加,高峰期出现在10月。特应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73%)高于非特应性皮炎组(37%,χ2=389.36,P<0.001),常见阳性过敏原排序与湿疹皮炎患者基本一致。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和链格孢霉,婴幼儿患者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特应性皮炎患者。
杨凡萍马莉陈圣安陈姿桦王兰庭张臻赵颖朱沁媛徐昱唐霖胡尧骆肖群
关键词:湿疹皮炎血清特异性IGE
无绿藻对小鼠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 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康俞莉赵颖章强强
关键词:TH17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马拉色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其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对马拉色菌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综述。
赵颖章强强
关键词:马拉色菌特应性皮炎银屑病
贵金属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加氢/脱氢中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中,杂环化合物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含氮杂环化合物通常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低毒性,常被用作医药和农药的结构单元。含氮杂环化合物易于进行结构修饰,可方便地引入各种...
赵颖
关键词:含氮杂环化合物加氢反应脱氢反应贵金属催化剂
荧光原位杂交法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切片中型无绿藻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诊断小鼠皮肤中型无绿藻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小鼠皮肤中型无绿藻感染模型,制备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用人工合成的探针PZ-probe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以过碘酸锡夫(PAS)染色、HE染色做阳性对照;取正常及其他真菌感染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做阴性对照,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将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小鼠临床体征、病理检测及病原体培养结果均证实皮肤无绿藻感染模型建立成功.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成功检测出了小鼠皮肤中型无绿藻感染模型皮肤组织中的无绿藻病原体,结果与PAS染色和HE染色一致;而在正常及其他真菌感染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中均未能检测出无绿藻.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法可以检测出小鼠皮肤中型无绿藻感染模型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无绿藻病原体.
康俞莉赵颖章强强
关键词:皮肤原位杂交荧光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