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黎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镇痛作用
  • 1篇视前区
  • 1篇受体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体温
  • 1篇内脏
  • 1篇胃内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温度感受器
  • 1篇温度敏感
  • 1篇下丘
  • 1篇下丘脑
  • 1篇脊髓
  • 1篇弓状核
  • 1篇发热效应
  • 1篇感受器
  • 1篇阿片
  • 1篇阿片受体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辛黎
  • 2篇赵书芬
  • 1篇聂志伟
  • 1篇姜锡然
  • 1篇周晓阳
  • 1篇李亘松
  • 1篇冯甲棣

传媒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弓状核中阿片受体在细胞介素所致发热效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7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弓状核内的阿片受体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使用细胞介素IL1β做致热源。以自动推进器向SD雄性大鼠弓状核微量注射1μ1IL1β。在给药前30min分别向弓状核微量注射通常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阿片受体μ、δ和κ各自特异性拮抗剂CTAP、NTI和norBNI做预处理,用生理盐水(Sal)做对照。结果表明:IL1β所致的升体温效应能被Nal和CTAP阻断,提示弓状核中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参与或介导了IL1β的致热效应;δ和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阻断IL1β所致的体温升高效应不明显。提示δ和κ阿片受体参与体温调节的可能性较小。对照ARH和POAH中阿片受体在IL1β所致发热中的作用可发现:二者作用极为相似,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弓状核是体温调节中枢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赵书芬辛黎冯甲棣李亘松姜锡然张小玲聂志伟
关键词:下丘脑弓状核体温
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剂抑制脊髓以上P物质的镇痛作用
P物质被认为是伤害性刺激后由脊髓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含有P物质的细胞和神经末梢存在广泛,其中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PAG内微量注射P物质或给动物冷伤害性刺激后,该区β-内啡肽释放明显增多,具有类似于P物质诱发...
赵书芬辛黎周晓阳
文献传递
胃内温度变化对猫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
1992年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研究猫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受胃温和脑温影响的特性。采用温度敏感系数、温度—频率相关系数,识别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证明胃温确能影响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水平,参与体温调节反应。
赵懋根辛黎杨儒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