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斐

作品数:45 被引量:386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3篇流感
  • 28篇病毒
  • 13篇流感病毒
  • 11篇血凝素
  • 10篇血凝
  • 10篇禽流感
  • 9篇禽流感病
  • 9篇禽流感病毒
  • 9篇甲型
  • 9篇分子特征
  • 6篇甲型H1N1
  • 6篇分子
  • 5篇乙型
  • 5篇乙型流感
  • 5篇神经氨酸酶
  • 5篇酸酶
  • 5篇分子特征分析
  • 4篇乙型流感病毒
  • 4篇流感病毒血凝...
  • 4篇流感样病例

机构

  • 43篇江苏省疾病预...
  • 8篇东南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江苏省基础地...
  • 1篇常熟市疾病预...
  • 1篇江阴市疾病预...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鹤壁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重庆市公共卫...

作者

  • 43篇邓斐
  • 35篇祁贤
  • 29篇王慎骄
  • 23篇余慧燕
  • 19篇秦圆方
  • 18篇许可
  • 18篇汤奋扬
  • 13篇鲍倡俊
  • 12篇霍翔
  • 12篇付建光
  • 12篇李亮
  • 11篇吴斌
  • 8篇朱凤才
  • 8篇戴启刚
  • 8篇崔仑标
  • 7篇祖荣强
  • 7篇卫平民
  • 7篇汪华
  • 6篇羊海涛
  • 6篇李伟

传媒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江苏预防医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华东地区第十...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江苏省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耐药性监测目前已成为流感防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旨在分析江苏省201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从江苏省13个流感监测点流感毒株中选取17株H3N2亚型毒株,其中12株为2017年夏季高峰期分离株,4株为非高峰期分离株,1株为2016年度分离株(作为1株参考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序列测定,从全球共享流感序列网站GISAID下载构建甲型H3N2亚型流感毒株HA(血凝素)系统进化树的骨架参考序列,使用MAGE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神经氨酸酶(NA)抑制试验,分析病毒耐药情况。结果16株病毒HA和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8.9%~99.6%、99.2%~99.3%,同源性较高。HA进化树分析显示,16株分离株中15株位于3C.2a分支,13株病毒3个C3.2a1分支关键位点(N171K、I406V和G484E)未发生变化,另外3株毒株关键位点发生变异,1株毒株发生该标志性氨基酸变异,1株毒株发生(N121K、T135K)的免疫相关突变。与2017-2018年度疫苗株推荐株A/HongKong/4801/2014相比,16株分离株抗原位点突变包括:A138S 1株,R142K 2株,R142K、R261Q 9株,R142KS144R、R261Q 1株,R142K、S144K、R261Q 1株。16株病毒的NA片段分析未发现NA耐药位点。基因型和表型分析表明,16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对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及扎那米韦均敏感,均发现与M2基因耐药有关A30T、S31N分子位点的改变。结论2017年江苏H3N2亚型流行株HA和NA基因表现出异质性特点及发生基因重配现象,随着H3N2流感病毒变异持续发生,应密切监测病毒遗传进化和耐药基因的变化情况。
王慎骄祁贤邓斐彭杰夫余慧燕秦圆方戴启刚鲍倡俊
关键词: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耐药性分析
江苏省2011年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分子流行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2011年江苏省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选择13株2011年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流行时间的乙型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A、NA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株乙型流感毒株中,10株属于Victoria系,3株属于Yamagata系。10株Victoria系毒株的NA基因来源于Yamagata系病毒,是基因重配流行株。与疫苗株相比,10株Victoria系毒株和3株Yamagata系毒株的HA蛋白分别在197和196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结论2011年江苏省乙型流感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病毒同时流行,其中重配的Victoria系病毒占优势。
李伟罗鹏飞邓斐秦圆方资海荣汤奋扬祁贤卫平民
关键词:乙型流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
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
目的 了解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江苏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方法 RT-PCR反应测定江苏株EV71_JIANGSU.P.R.C-07.08_10(以下简称JIANGSU01)的全基因组序列...
吴斌田华秦圆方邓斐祁贤朱凤才羊海涛汪华汤奋扬李亮崔仑标王慎骄付建光闫强徐飞海葛胜祥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2017—2019年江苏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2017—2019年江苏省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抗原性和遗传特征。方法对本省62株甲型H1N1pdm09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选取其中的29株进行测序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进化树分析、抗原变异位点、受体结合位点分析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2个流感年度共检测哨点监测样本62 249份,流感核酸阳性率13.73%,其中2017—2018流感年核酸阳性率(18.37%)高于2018—2019流感年(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个流感年度均以甲型H1N1pdm09为优势株。抗原分析显示,60株毒株(占96.77%)为疫苗株(A/Michigan/45/2015)的类似株。29株毒株基因序列分析,27株为6B.1分支。与疫苗株比,抗原位点、受体结合位点均存在部分毒株变异,最主要突变为S183P(13/29);未检出已知耐药位点突变,1株检出E119K突变,可能与拉尼娜米韦耐药有关。结论江苏省近年甲型H1N1pdm09毒株在抗原位点、受体结合位点、耐药位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突变,需继续加强流行情况和毒株型别及突变的监测。
彭杰夫祁贤王慎骄戴启刚邓斐余慧燕鲍倡俊
关键词:甲型H1N1抗原性基因特性流感病毒
江苏省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2
2014年
目的掌握江苏省2009—2012年流感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流感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9—2012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报告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及流感/ILI暴发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流感高发人群为14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2009—2012年每年病例人数分别占各年ILI数的71.64%、81.39%、83.70%和84.03%;流感全年出现冬季1~2月份和夏季8月份两个小流行高峰,近3年,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Z=-247.91,P〈0.001);2009—2012年分离到流感阳性毒株数分别为1615株、806株、555株和993株,毒株类型以B型和A(H3N2)型交替出现为主,偶尔伴有A(H1N1)等其他毒株散发;2009—2012年,江苏省共报告流感/ILI暴发疫情147起,其中84起发生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占总疫情数的57.14%。结论2009年后江苏省虽然没有发生流感大流行,但流感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放松,特别是需要警惕新型流感毒株的出现,同时加强学校等聚集性场所暴发疫情监测。
葛爱华鲍倡俊祁贤朱叶飞许可秦圆方邓斐余慧燕汤奋扬
关键词:流感疾病暴发流行
流感样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通过江苏省流感监测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的相关关系。方法:比较江苏省2011~2013年30周不同年龄组间ILI报告数、核酸检测阳性率有无差异,并分析ILI和核酸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2011~2013年30周我省3个年龄组ILI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4岁和5~14岁年龄组ILI与核酸阳性率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但是15岁及以上年龄组两者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高ILI报告质量、标本采集质量及监测方案的适时调整,可以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流感监测工作效果。
葛爱华许可鲍倡俊余慧燕邓斐秦圆方朱叶飞汤奋扬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感监测
2011-2012年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职业暴露人群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方法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样本,分别用湖北株、广东株两种抗原株,采用血清凝集抑制法(HI)测定禽流感H5N1抗体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暴露情况与方式问卷调查。结果用湖北株抗原检测血清标本679份,H5N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62,95%CI为7.24~8.02;用广东株抗原检测血清标本314份,H5N1抗体GMT为11.00,95%CI为9.92~12.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性别、年份、是否宰杀禽类或接触禽类、是否接种过禽流感疫苗、近一个月是否接触过病死禽,人群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点、近一个月接触不同种类禽类,人群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禽流感有经由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通风条件差,可能加剧传播。鸭与鹅在江苏禽流感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媒介作用可能大于鸡与野禽。广东株抗原与江苏职业暴露人群禽流感病毒流行株的特异性抗原更接近。
秦圆方许可祁贤潘玉宁李伟邓斐朱叶飞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职业暴露人群影响因素传播媒介
江苏首例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特征。方法 2009年6月12日,江苏确诊首例甲型H1N1病例。通过细胞和鸡胚分离系统,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血凝活性的病毒,命名为A/JIANGSU/1/2009。为了跟踪病毒的变异情况...
祁贤邓斐付建光秦圆方王慎骄霍翔许可朱凤才史智扬羊海涛汪华崔仑标李亮汤奋扬郭喜玲焦永军单军吴斌祖荣强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2017-2019年我国南方地区高致病性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背景】自2014年以来,H5N6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家禽和活禽市场持续进化,成为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大威胁。【目的】对2017-2019年中国南方地区93株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方法】接种9-11日龄鸡胚分离核酸检测阳性的H5N6标本,运用下一代测序平台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NCBI和GISAID数据库下载参考序列,利用BLAST、MEGA6.1及Clustal X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017-2019年,从189份江苏省H5亚型禽类/环境标本和1名H5N6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43株病毒,完成了33株H5N6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下载网上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流行的H5N6毒株序列,对总计93株H5N6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93株H5N6病毒中有78株属于Clade 2.3.4.4h,9株病毒属于Clade 2.3.4.4e,4株H5N6病毒属于Clade 2.3.4.4b,1株属于Clade 2.3.4.4f,1株属于Clade 2.3.4.4g。所有93株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含有多个碱性氨基酸,表明它们都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有93株病毒HA蛋白的Q222和G224位氨基酸没有发生突变,保留了禽类受体α2-3半乳糖苷唾液酸(SAα2-3Gal)结合特性;158位点丧失糖基化,同时124位出现一个新的潜在糖基化位点。【结论】2017-2019年间中国南方地区H5N6病毒进化活跃,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样性,需要加强对病毒分子进化的监测。
邓斐祁贤余慧燕王慎骄黄昊頔许可鲍倡俊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进化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评估江苏省流感流行强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在评估江苏省流感流行强度中的应用,为流感分级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7年每年第39周至次年第21周江苏省流感病毒的核酸阳性率数据进行建模,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模型,并以此评估2017年第39周至2018年第21周江苏省流感的流行强度。结果选择2010-2017年每年第39周至次年第21周(经交叉验证,剔除2012-2013和2016-2017两个流行季后,最终实际纳入5个冬春流行季)的江苏省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评估基线,参数δ取值为2.2时,建立的MEM模型表现最优,合计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0.9465、0.8632及0.8097。2017年第50周我省进入流感流行期,于2018年第13周结束流行,期间流行持续达15周之久,其中高强度流行3周、中强度流行7周、低强度流行5周。结论MEM可作为江苏省识别流感流行和评估流行强度的方法。
钱程戴启刚戴启刚许可邓斐
关键词:流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