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凡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3篇深度烧伤
  • 3篇创面
  • 2篇移植术
  • 2篇愈合
  • 2篇皮肤移植
  • 2篇皮片
  • 2篇创面愈合
  • 1篇大张中厚皮片
  • 1篇多糖
  • 1篇炎症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连接激...
  • 1篇整形手术
  • 1篇植皮
  • 1篇植皮术
  • 1篇植皮术后
  • 1篇中厚
  • 1篇中厚皮
  • 1篇中厚皮片

机构

  • 7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郑凡
  • 6篇蔡玉娥
  • 4篇赵敏娟
  • 3篇陈国栋
  • 1篇李黎
  • 1篇韩大伟

传媒

  • 1篇医药与保健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烧伤与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晚期深度烧伤创面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的临床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对中晚期深度烧伤创面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的临床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中晚期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结果,对其临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经治疗后,大张中厚皮片成活率95.6%;对患者进行为期(25.68±1.24)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增生性瘢痕外,其余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及皮片挛缩,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7.1%.结论 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治疗中晚期深度烧伤创面效果显著,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郑凡
关键词:中晚期深度烧伤创面
自体瘢痕复合皮的临床应用
探讨自体瘢痕复合皮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后期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本组患者10例,均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瘢痕畸形整复区均为四肢,用鼓式取皮机取患者成熟瘢痕区,将瘢痕皮返取真皮层后回植供皮区.将瘢痕皮真皮部分按1∶1拉网制成真皮...
蔡玉娥张攀攀陈国栋郑凡赵敏娟
关键词:大面积深度烧伤皮肤移植
肉芽创面植皮术后负压封闭对皮片愈合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肉芽创面植皮术后负压封闭对皮片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形成的肉芽创面26例,对照组26例给予植皮后常规包扎、实验组给予植皮后负压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至5...
蔡玉娥陈国栋张攀攀郑凡赵敏娟
关键词:负压封闭创面愈合
两种缝合方法在创伤整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美容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两种缝合方法在创伤整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8-2017.08收治的92例拟行急诊创伤缝合或无菌整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传统缝合组与改进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痊愈后瘢痕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切口愈合良好率与总体美容满意度。结果 6个月后随访,改进缝合组瘢痕宽度、瘢痕最薄处厚度均显著小于传统缝合组(P<0.05);缝合后2周,改进缝合组线结反应0度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组(P<0.05);术后至随访期间,改进缝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传统缝合组的17.39%(P<0.05);6个月后随访,传统缝合组切口愈合良好率为86.95%,改进缝合组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7.82%,差异显著(P<0.05),传统缝合组总体美容满意度为78.26%,显著低于改进缝合组的95.65%(P<0.05)。结论改进美容缝合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创伤整形手术后的切口外观与瘢痕情况,有效预防线结反应与不良反应,切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缝合法。
郑凡蔡玉娥张攀攀
关键词:传统缝合法
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共计119例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给予甘露醇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炎症因子、不良事件、气管切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血肌酐(Scr)水平下降,24 h尿量增多,研究组Scr水平较对照组更低,24 h尿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8%(4/59),较对照组的25.00%(15/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率为20.34%(12/59),较对照组的40.00%(24/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量充足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
郑凡赵敏娟蔡玉娥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甘露醇呋塞米
双手深度烧伤早期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双手深度烧伤早期治疗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手应有的功能. 方法:本组患者26人、40只手,早期依深度行切削痂分次、分区移植中厚皮,并将康复治疗提前贯穿到术前、术中、术后、烧伤康复期,对中晚期双手深...
蔡玉娥陈国栋张攀攀赵敏娟郑凡
关键词:皮肤移植术康复疗法疗效评价
黄芪多糖在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0只雄性7周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单纯烧伤组、黄芪多糖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黄芪多糖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在背部制作1个深Ⅱ度烧伤创面。正常组、单纯烧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大鼠分别注射黄芪多糖和/或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抑制剂。注射7 d后,计算4组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组大鼠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正常组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及4组烧伤大鼠创面组织,测定水分并计算水分占比,采用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L-2和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ILK 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注射7 d后,黄芪多糖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为(67±5)%,明显高于单纯烧伤组的(52±4)%和抑制剂+黄芪多糖组的(59±5)%(P值均<0.05);抑制剂+黄芪多糖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抑制剂组的(48±4)%(P<0.05)。注射7 d后,与正常组大鼠血清或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血清中γ干扰素、TNF-α、IL-2含量和创面组织水分占比均明显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和抑制剂+黄芪多糖组大鼠血清中γ干扰素、TNF-α、IL-2含量及创面组织水分占比均明显升高(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黄芪多糖组大鼠血清中γ干扰素、TNF-α、IL-2含量及创面组织水分占比均明显降低(P<0.05)。注射7 d后,与正常组大鼠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γ干扰素、TNF-�
郑凡蔡玉娥李黎韩大伟
关键词:烧伤炎症伤口愈合黄芪多糖整合素连接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