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永岗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5篇梗死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网膜
  • 4篇膜下
  • 3篇动脉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压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功能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卒中
  • 2篇细胞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8篇郝永岗
  • 8篇陆士奇
  • 6篇张正春
  • 3篇杨丽慧
  • 2篇方琪
  • 2篇董万利
  • 2篇郭四平
  • 2篇钱云霞
  • 1篇张妤
  • 1篇王卫广
  • 1篇王瑞
  • 1篇胡兴越
  • 1篇陈毅刚
  • 1篇何五建
  • 1篇唐兆芳
  • 1篇赵红如
  • 1篇程晓娟
  • 1篇彭浩
  • 1篇徐峰
  • 1篇胡粟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医学研究与战...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死亡危险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10例24h内发生基底节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IL-6、vWF、TNF-α的血浆浓度,结合临床资料,对24h死亡概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出血量大、高血压史和入院时高IL-6、TNF-α、收缩压、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时高IL-6、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结论检测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IL-6、vWF的血浆浓度,结合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可能对早期死亡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陆士奇余志华刘源郝永岗
关键词:基底节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
高原地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高原地区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在脑梗死(cerebralinfarct,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98例,根据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评分(SNSS)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收集人口学参数和PDW数据,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四组患者PDW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PDW及SNSS评分对脑梗死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I发病时,PDW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P〈0.05)和梗死面积显著相关(P〈0.01),PDW及SNSS评分的AUC分别为0.811、0.874。结论PDW对判断高原地区CI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面积有一定临床意义,并且对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林玲何五建郝永岗陆士奇黄芳
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至2007年3年间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耐药谱变化、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逐年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激素及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方面与普通病房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为防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介入导管置入,加强护理,减少激素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唐兆芳郝永岗程晓娟黄坚陆士奇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肌梗死一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分析,介绍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反应、某些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
郝永岗张正春钱云霞陆士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一种气管导管
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其中第一自由端用于插入患者的气管内,第二自由端用于与呼吸机相连,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有具有镜面成像功能的成像层。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气管导管在使用...
郝永岗
文献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心肌梗死1例报告
2011年
患者女,81岁,因“神志不清2h”于2009年5月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6a,糖尿病史8a,血压、血糖控制不详。查体:145/88mmHg,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对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郝永岗张正春钱云霞陆士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神志不清糖尿病史对光反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1.收集...
郝永岗
关键词:脑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
文献传递
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8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单因素资料比较,前白蛋白、Glasgow昏迷评分(GCS)、血肿量、白细胞计数、血糖、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及中线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S、血糖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是非手术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低、血糖水平高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短,术后合并非手术区再出血的风险大。
郝永岗陈都王卫广陆士奇徐峰
关键词:外伤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人骨髓细胞,分离、培养、鉴定hBMSCs,细胞培养三代后用于实验。通过不同途径将Hoechst33342体外标记的hBMSCs植入大鼠壳核出血模型,移植前后用Menzies量表、粘贴片移除感觉实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于移植后14d和28d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Menzie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粘贴片移除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后5d和14d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和同侧脑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至移植后28d为止,所有移植组动物脑内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hBMSCs移植可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蛛网膜下腔移植和脑内移植均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hBMSCs移植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待进行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郝永岗张正春薛群古颜铮陆士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出血神经功能
基于CT的血栓强化特征及渗透性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血栓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CT的血栓强化(TE)特征及血栓渗透性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9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TOAST标准将患者按血栓来源不同分为心源性血栓(CE)组4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LAA)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并对患者的血栓渗透性[血栓CT值的增加值(TAI)、血栓孔隙率(ε)]及TE特征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源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AI、ε、TE及logistic模型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血栓的价值。结果CE组与LAA组患者性别、房颤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TAI、ε、TE特征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TAI(OR=1.300,95%CI 1.147~1.473,P<0.001)、高血压史(OR=0.116,95%CI 0.025~0.535,P=0.006)、基线NIHSS(OR=1.165,95%CI 1.040~1.304,P=0.008)是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模型预测心源性血栓的AUC最大,为0.907(95%CI 0.848~0.966);TE特征阳性预测心源性血栓的灵敏度最高,为90.7%。结论基于CT的TE特征及血栓渗透性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血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戴瑶熊星马新星胡粟胡春洪郝永岗张妤
关键词:卒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渗透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