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赞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刑民之分与重情细故:清代法研究中的法及案件分类问题被引量:15
- 2008年
- 将清代法以及案件按照现代法划分民刑的方法进行研究或概括虽是法史研究中的固有模式,但对此研究理路并非没有再讨论的余地。无论从清代成文法的规定,或是官箴为代表的法律实践描述以及基层档案对州县审断实践的记载,似均表明有清法律的案件分类或审案程序的制度设计是以"重情与细故(或细事)"相分而非现代法的民刑划分。申论此问题对于如实再现史实以尽可能避免法史研究中的"倒放电影"之弊当有一定意义。
- 里赞
- 清代四川(州)县对文庙的官方祭祀——兼及清末民初文庙的废祀被引量:2
- 2018年
- 传统的中国官方祭祀制度至少起源于汉代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这一制度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祀典中所规定的这部分内容被视为"大经大法",视同国家的基本法律,但过往的研究甚少从法律制度规范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清代(州)县的文庙祭祀活动及其相关过程彰显了对传统儒道的尊崇,亦揭示了(州)县基层社会中对文庙学宫事宜及其他相关地方公共事务的高度自我管理的特点。清末民初的废祀不仅终止了包括文庙祭祀在内的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祭祀制度,使儒家道统地位受到根本性的威胁,在文庙废祀的过程中,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化:由长期资助而积累的地方集体财产因充公而流失殆尽,原有的以高度自我管理为特征的基层社会秩序也遭到彻底的破坏。
- 赵娓妮里赞
- 民国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以新繁县周氏家族与僧法钲庙产纠纷案(1935—1939)为中心被引量:5
- 2008年
- 民间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清末民初以降却日渐式微。本文以1935至1939年发生在四川新繁县一起复杂的庙产纠纷为中心,分析了民国时期佛教的普通信众、出家僧人以及代表国家的司法对佛教不尽相同的态度,对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尝试给予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解读,进而希冀对在社会变迁下的人民宗教信仰或宗教的生存样态有所展示。
- 里赞王有粮
- 关键词:民间社会佛教信仰
- 区域性社会发展中的法律资源配置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2年
- 法律作为资源的理论以及法律资源配置在区域性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的分析 ,可以从新的视角探讨当下西部开发中建立法律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资源配置中的侧重面等问题。在西部开发中建立法律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从政策调整向法律调整的转变 ,是西部别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的重要标志 ;而这种转变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形式需要 。
- 赵娓妮里赞
- 关键词:法律法治
- 司法或政务:清代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
- 2010年
- 近年来,清代州县审断问题逐渐成为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热点。晚清以降凸显的中西文化竞争,使得州县问题的研究不仅在具体的历史阐述上与宏大理论相关.原本抽象的法律文化解释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实证色彩.清代州县审断问题的研究也因此获得了超越自身的意义。清代史料相对丰富.尤其是州县档案的发掘和整理.
- 里赞
- 关键词:法律史研究诉讼政务司法文化解释
- “大波”中的“微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离婚立法在川省新繁县的实践被引量:1
- 2010年
- 仅就制度层面而言,民国民法关于离婚的立法实践赋予了夫妻双方平等解除婚姻关系之权利。此规定似乎正回应了其时的社会思潮,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妇女援引民法之规定起诉离婚。然而通过对民国川省新繁县司法档案的梳理,发现无论是离婚案件的讼因还是其审理过程,都并未严格吻合民国民法的制度规范。相反,它们还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司法的印记。此种新旧交错的情势.须为促进法制现代化者所重视。
- 里赞
- 关键词:离婚审理过程
- 秩序微言被引量:6
- 2000年
- 如果将秩序的应然目标视为秩序与自由的和谐,那么对强调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具有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的秩序观所可能带来的法律负面的担心就绝非多余。以“一致性。确定性”为核心内容的秩序伤害自由与社会,无论从形而上的价值观或功利主义立场都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秩序问题不纯粹是个理论问题,也是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讨论应该放置在相对确定的文化背景下。因此,从抽象意义上或许很难对“集体本位的刚性秩序”和“个人本位的柔性秩序”作优劣比较,然若将其放置于中国乃至东方文化传统中,则“柔性秩序”的建构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法律意义,即强化扩大私权,弱化规范公权,激活自律机制,鼓励私力救济。
- 王雪峰里赞
- 关键词:秩序公权私力救济私权自律机制
- 四川法政学校——中国近代法学专门教育的地方实践(1906-1926)被引量:5
- 2009年
- 1906年四川法政学堂成立,它起初颇受日本影响,之后逐渐显示向美欧学习的趋势。法政学校的教员和学生几乎都为四川籍,凸显了早期四川省法学教育的地方性特点。四川法政学校从成立之始就存在经费紧张等问题,但学校和教员仍在许多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民国大学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法政专门学校最终纳入到综合性大学之中。
- 里赞刘昕杰
- 关键词:法学教育
- “变法”之中的“法变”——试论清末法律变革的思想论争被引量:7
- 2001年
- 法律变革是清末新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从法制史的纵向视角看,这一变革实际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观主体地位的跌落,并最终促成了中华法系的瓦解;而从清末整体性的制度改革即当时人们所说的“变法”这一横向框架看,法律法制的变革只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空前大变故之中。因此,任何脱离或背离了这个重大背景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都是不充分的。然而,过去法学界对法制史(以及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史学界的研究倾向有明显的距离,法学界更多注重法律文本和制度本身,而史学界则偏重于时代的思想社会背景(当然都只是相对而言)。本文尝试结合法学与史学的双重取向。
- 里赞
- 关键词:法制史清末时期法律变革中华法系法律研究
- 证人拒证权的理由——一种历史文化的分析被引量:17
- 2001年
- 本文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对证据制度的证人拒证权的理由进行讨论和分析。认为 ,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建立的拒证权制度不仅有道德的一般证明 ,也有历史传统的根据 ;中国在建立这一制度时不仅应当积极地吸取外来的经验 。
- 里赞
- 关键词:证人拒证权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作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