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文彬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责任社会化
  • 3篇社会
  • 3篇社会化
  • 3篇利益衡平
  • 3篇民事
  • 3篇内部监督机制
  • 3篇衡平
  • 2篇道义
  • 2篇道义责任
  • 2篇社会责任
  • 2篇事主
  • 2篇团体
  • 2篇主体资格
  • 2篇资本
  • 2篇民事主体
  • 2篇民事主体资格
  • 2篇环境权
  • 2篇交易
  • 1篇电子商务
  • 1篇一人公司

机构

  • 17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7篇陆文彬
  • 2篇郑清贤
  • 1篇吴琳颖

传媒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理论学习
  • 1篇江西行政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科技经济市场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2004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害及其救济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事故发生之后,如何对事故...
陆文彬
关键词:环境侵权社会化
文献传递
论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被引量:3
2006年
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制度设计对弥补我国现行环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不足和对环境侵权受害人实施充分有效的救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其需要合理的理论为基础。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尚未形成一致看法。文章从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石和制度运作的依据分析,认为源于社会本位观的民事赔偿责任理论基石的演变和利益衡平理论在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的动态发展是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陆文彬
关键词:社会化道义责任社会责任利益衡平
刍议环境权的创设被引量:2
2006年
环境权是一项新兴的、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权利,其产生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一方面适应了现实社会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境利益与传统权利体系难以协调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应作合理界定。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的基本途径是环境权的宪法化。
陆文彬
关键词:环境权宪法化
利益衡平理论在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的嬗变被引量:1
2008年
受个人本位观的影响,利益衡平理论在传统民事赔偿责任领域表现为个体利益的衡平,即以受害人利益为中心,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个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相关主体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利益衡平理论在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出现明显的发展变化,即从个体利益的衡平走向多元利益的衡平,具体表现为以社会利益为中心,受害人利益、加害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陆文彬
关键词:利益衡平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之重构被引量:1
2006年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重构。应摒弃股东利益至上的观念、引入利益相关者监督理论,并以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外环境为依托,区分当前和今后两个不同阶段,分别构建准强内部监督机制模式和双强监督机制模式。
陆文彬
关键词:内部监督机制
论设立中公司的“团体性”
2014年
设立中公司是否具备团体性目前在我国存在争议。从我国公司设立实践分析,设立中公司具备特殊团体性构造。基于设立中公司在公司设立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实现公司法律政策目标的需要,法律应赋予设立中公司民事主体资格。
陆文彬
关键词:民事主体资格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国际发展趋势——兼论对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重构之启示
2009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在国际上呈现趋同的发展趋势。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理论从"单一股东利益本位"向"多元化主体利益本位"过渡;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模式从"一元监督"向"多元监督"转变。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重构应以此为鉴,坚持"多元化主体利益本位"为重构理论依据,从"所有者全面监控型"向"相关利益主体共同监控型"运行模式过渡,以实现"多元监督"的优化局面。
陆文彬
关键词:内部监督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探析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性机制之一,是“南北合作”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上的集中表现。该机制的合理有效运作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就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运行规则、存在难题等方面试作探讨...
陆文彬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
文献传递
电子商务立法范围初探
电子商务立法范围的确定是电子商务立法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从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动因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立法范围确定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国际立法实践,得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范围是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形式以及电子商务交易本身和交易行为...
陆文彬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形式
文献传递
规范与发展之契合──从立法宗旨试析《证券法》之不足
2000年
《证券法》开宗明义,通过规范证券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规范”与“发展”之 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实质性理由。而“发展”即《证 券法》立法的最高宗旨。本文将从证券种类、券商融资、A、B股并轨、关联交易、法律责任失衡等几个 方面试析《证券法》之不足,以期能够协调“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找到二者之契合点。
陆文彬吴琳颖
关键词:证券法关联交易法律责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