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庆超

作品数:3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伦理
  • 10篇德性
  • 9篇道德
  • 8篇亚里士多德
  • 7篇多德
  • 5篇道德责任
  • 5篇乌托邦
  • 4篇伦理学
  • 3篇道德德性
  • 3篇政治
  • 3篇政治生活
  • 3篇治生
  • 3篇社会
  • 3篇教育
  • 2篇意识形态
  • 2篇永恒
  • 2篇旨趣
  • 2篇视域
  • 2篇主义
  • 2篇理智德性

机构

  • 33篇华侨大学

作者

  • 33篇陈庆超

传媒

  • 3篇哲学动态
  • 3篇道德与文明
  • 3篇唐都学刊
  • 2篇学术研究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正何以为“一切德性的总括”——亚里士多德公正观的内在理路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正既是道德德性的一个类型,分有道德德性产生及其演变过程的显性特征,也是一切德性的总括;其中,总体的公正通过对法的遵守在规范的来源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具体的公正通过对外在善的适度标准的把握从判断标准和目标追求两个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亚里士多德对公正与道德德性、公正与适度以及作为守法的公正与作为平等的公正等关系问题的讨论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贯穿其中的是基于幸福生活为目的的德性统一性原则,厘清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的内在理路是呈现该原则的基本途径。
陈庆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公正
亚里士多德“德性”概念的三层涵义及其内在统一被引量:3
2021年
因所指对象和使用场景的不同,亚里士多德伦理著作中德性一词的内涵往往有所差异,但仍然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的。德性的原初意义表示一切事物本质功能的完好发挥以及事物朝向自身目的的完满倾向,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目的论展开;在伦理讨论中,德性往往是道德德性的简称,表示行为者的选择合乎适度品质的基本要义;在最终意义上,德性是行为者为了实现幸福生活所要具备的完满灵魂品质,是人类突破自身有限性与条件性的现实途径。伦理学的实践性本质是理解德性的三层涵义递进及其内在统一的基本前提,德性统一性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
陈庆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道德德性类型及其勘定
2024年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阐述了十余种道德德性,但他没有说明这些德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以及诸德性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从伦理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知识定位来看,道德德性的类型必须被放置于实践的相关领域,并通过实践的本原、性质与目的等完整过程来综合勘定。善的范畴是识别道德德性的基本要件,以善为目的导向,与行动相关的优秀品质在多元的实践领域展示了相同的适度标准,获得了不同的德目名称。在朝向至善的过程中,诸德性展现了内在的统一性特征。
陈庆超陈德平
关键词:道德德性
实践智慧与道德德性的统一:问题与辩护被引量:2
2014年
尽管人类的知识不一定都是来自经验,但却都从经验开始。与人类品格和人类行为相关的善与恶、正当与否的知识也是如此,经验观察常常会影响到行为者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在经验观察中,人们总会发现如下情况:一个具有某种优秀品质的行为者经常会具有其他一些令人惋惜的性格弱点,例如,一个勇敢的英雄却暴戾十足,一个孝顺之人却可能是背叛者,一个慷慨之人可能同时会是一个懦弱之人,一个温和之人可能同时又是一个呆板之人,等等。
陈庆超
关键词:道德德性辩护经验观道德认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
新时期国内伦理学教材案例运用现状分析
2018年
伦理学属于实践之学,需要对现实社会问题有足够的回应能力,案例的合理使用是该能力的基本体现。从新时期国内伦理学教材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学者编撰的教材基本不使用案例作为论证手段;译介过来的国外学者编撰的教材虽然会使用大量的案例来演绎与阐释理论,但是这些案例对于国内的学习者而言缺乏必要的时空认知要素。两方面的难题要求在当前伦理教材编撰中应该关注我国社会的重大道德问题;与此同时,传授者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深具社会影响力的鲜活案例作为道德分析与思辨的工具。
陈庆超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环境美德伦理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性突破
2020年
环境美德伦理是应用伦理在当代环境问题上的新发展,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的目的论思想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幸福生活是现实的人活动的最高目的,行为者在德性培育过程中必须以"适度"和"节制"的态度对待外在诸善,优美和健康的自然环境是行为者参与政治生活、求得卓越性的前提条件。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为行为者保护环境提供合理的道德辩护。在理论阐释和实践发展中,当代环境美德伦理展示了美德伦理的实践效用,例证了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
陈庆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目的论
“好人”抑或“合格公民”——当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之辨
2013年
"公民"是个政治概念,具有某种公共性;公民教育则是共同体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行对其成员进行身份认同、伦理认知和参与技能培养的活动。"公民"与公民教育的这种公共性决定了当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必须要从培育个体德性充分发展的"好人"转向培育具有良好公共意识的"合格公民"。"好人"聚焦于个体德性的完满性,"合格公民"在强调公民的权利意识的同时还强调公民的服从意识,强调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底线的品质要求。"合格公民"教育的目标优先性反映了当代政治伦理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它既有利于公共秩序的稳定,也能避免"公域"对个体自由的僭越;最后,它依然为个体公民德性的自觉扩充留下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陈庆超
关键词:好人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政治生活
环境美德伦理视域中“雾霾”的道德责任考量被引量:3
2015年
"雾霾"是多元主体在纵向时间中行动产生的后果,它具备一般环境问题所存在的道德责任难以衡定的特征,无论是后果主义还是道义论都无法为该问题提呈一致的责任举证方式。环境美德伦理强调行为者在环境行动中必须拥有稳定的德性品质,强调行为者所在共同体必须具备优良习俗和正义制度。从实际效果看,环境美德伦理在应对类似"雾霾"的环境问题上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理论优势,它能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持久的规范保证。
陈庆超
关键词:雾霾道德责任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考察
2010年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都具有观念的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本质上,乌托邦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乌托邦具有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能力,它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则往往以维护当前的社会存在为目的。混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阻碍着人们对于乌托邦的正确理解。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现实标准和价值标准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陈庆超
关键词:乌托邦意识形态
社会异化新变式的伦理致思被引量:1
2011年
异化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并使之成为一种外在的力量反过来控制人类自身的现象。许多思想家都对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过深刻的批判,但这些批判却无法阻止异化在社会中继续出现,今天的异化以一种成制度性的方式控制着人们的整个生活世界。要消除异化,就要求伦理学重新认识到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哲学的根本性质,并积极地介入到现实生活中,争取使一些基本的伦理价值成为社会发展政策制定的基础。同时,还要求开展多学科的共同合作,在实践中共同促进以幸福生活为目的的正义社会的发展。
陈庆超
关键词:发展伦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