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松

作品数:86 被引量:706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成像
  • 17篇磁共振
  • 16篇磁共振成像
  • 14篇肿瘤
  • 13篇X线
  • 12篇影像
  • 11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1篇恶性
  • 10篇骨肿瘤
  • 10篇病变
  • 8篇血管造影
  • 8篇影像学
  • 8篇造影
  • 8篇冠状
  • 8篇X线计算
  • 8篇X线计算机
  • 7篇血管造影术
  • 7篇图像
  • 7篇冠状动脉

机构

  • 40篇青岛大学
  • 2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1篇山东省立医院
  • 7篇山东大学
  • 5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单县中心医院
  • 1篇山东省医学影...

作者

  • 72篇陈海松
  • 29篇徐文坚
  • 16篇冯卫华
  • 13篇柳澄
  • 10篇李晓飞
  • 9篇周锐志
  • 7篇徐琦
  • 6篇杨志涛
  • 6篇耿青
  • 5篇刘吉华
  • 5篇郝大鹏
  • 5篇胡斌
  • 4篇林吉征
  • 4篇孙士庆
  • 4篇韩燕
  • 3篇吴增杰
  • 3篇武乐斌
  • 3篇张通
  • 3篇王韶玉
  • 3篇王锡明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齐鲁医学杂志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青岛大学学报...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特点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肿瘤血管的部位、形态、信号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 10例T2WI上肿瘤中央区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呈放射状向中心聚集、3例呈散在细枝状。10例流空血管周围伴行高信号,其中5例呈管状、5例呈片状;10例肿瘤周围区呈稍高信号。10例肿瘤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在肿瘤四周包绕。8例肿瘤周围可见高信号血管,其中7例位于上下极。5例接受MR增强扫描,其中4例呈中等强化伴血管样强化,1例呈均匀血管样强化。结论 T2WI上中央区放射状血管流空低信号伴管状、片状(缓慢血流或血窦)高信号的表现,是诊断ASPS的特征性表现。
崔久法陈海松侯峰徐文坚
关键词:诊断显像磁共振成像
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MRI,CT,X线平片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影像学上有侵袭性征象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良性骨病变患者资料20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77例行CT平扫,103例行MRI平扫,三种检查方法齐全者89例。统计侵袭性征象,主要包括周围骨髓与软组织水肿,有占位效应的异常软组织影,不连续的骨膜反应,骨皮质的中断与病理性骨折,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计算三种影像学方法对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9例,软骨母细胞瘤6例,骨样骨瘤9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7例,疲劳骨折18例,骨结核25例,不典型骨髓炎7例。出现异常软组织影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5例,骨结核17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的病例中,其中骨样骨瘤1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疲劳骨折3例,骨结核1例,不典型骨髓炎3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样骨瘤4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疲劳骨折14例,骨结核28例,不典型骨髓炎4例。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或残余骨质的病例中,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骨结核5例。对于良恶性符合率及病理符合率,CT均略高于MRI(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许多良性骨病变可伴发侵袭性征象,给诊断带来困难。联合应用三种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是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孙士庆耿青李晓飞冯卫华徐文坚陈海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CT各向同性成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研究——与平片及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各向同性CT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对于拟诊长骨病变的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对其中48例手术病理证实有骨膜反应者采用双盲法阅读其X线平片、CT横断位及长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比3种方法显示骨膜反应的平均评分与病理的符合率,并行χ2检验。结果各向同性的CT长轴位MPR图像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能力明显好于CT横断位图像(χ2=7.22,P<0.05),但与X线平片无明显差异(χ2=0.98,P>0.05)。结论 CT常规扫描显示骨膜反应的难点已基本由各向同性CT长轴位MPR图像解决。
陈海松李晓飞韩燕徐文坚柳澄
关键词:骨膜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是常见的过度运动损伤,职业运动员发病率4%~19%。近几年,随着人们健身意识增强,锻炼后胫骨疼痛患者不断增多,大部分患者最终被确诊为MTSS。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休息,也有报道推荐使用径向声波疗法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治疗非常重要,但早期行X线检查常无异常表现,临床上往往漏诊。MTSS早期患者不停止锻炼,最终可发展为应力性骨折;而早期MR检查时,因骨膜和骨髓广泛水肿,容易与骨髓炎、骨样骨瘤甚至骨膜骨肉瘤混淆。笔者回顾性分析通过完整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随访复查证实的MTSS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崔久法田娜高赛李锋陈海松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MRI表现胫骨内侧综合征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膜骨肉瘤
颞骨的薄层断面数据获取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取颞骨标本的薄层断面解剖数据。方法:选择2例4侧国人成年尸体颞骨标本,先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明胶包埋和深低温冷冻后用数控铣床制成层厚为0.1mm的耳颞部连续横断面,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然后与同一标本的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2例标本分别获得259幅和265幅层厚为0.1mm的横断层图像,颞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都得到良好显示,与调整角度后的CT图像达到完全一致。结论: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取的颞骨薄层断面图像,不仅能很好地与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相匹配,而且为颞骨的三维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王韶玉刘树伟柳澄赵振美刘凯王道才陈海松李振平
关键词:颞骨断层解剖
兔VX2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能谱CT与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兔VX2恶性骨肿瘤模型,探讨能谱曲线鉴别恶性骨肿瘤髓内微观浸润和骨髓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VX2恶性骨肿瘤种植到3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胫骨,4~5周进行能谱CT扫描。取肿瘤标本切成矢状断面,制备病理切片。分别将常规CT和能谱CT图像进行矢状位重建,选取与病理切片一致的图像观察。根据病理切片,分别在肿瘤区域、移行区域及正常骨髓腔放置感兴趣区(ROIs)进行点对点对比,观察各区域能谱曲线特点,计算每组斜率值。结果传统120 kVp混合能量CT不能显示肿瘤移行区;能谱CT图像中22例可见位置及CT值均介于肿瘤区域和正常骨髓腔之间的移行区,移行区曲线斜率大于肿瘤区域,小于正常骨髓腔,差异有显著性(F=142.03,P<0.01)。移行区域微观浸润区的斜率大于单纯骨髓水肿区,差异有显著性(t=-9.30,P<0.01)。结论能谱CT图像能显示恶性骨肿瘤边缘移行区,通过能谱曲线斜率的不同可以识别移行区并鉴别移行区内的肿瘤微观浸润区及单纯骨髓水肿区。
贾梦陈海松吴增杰庞婧徐文坚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侵润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CT、ECT核素扫描及平片对比研究
陈海松
比较128层高清冠状动脉CTA和640层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效能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128层高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HD-CCTA)与640层CCTA显示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的能力,评估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价值。方法收集177例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27枚支架),对其中88例(112枚支架)行128层HD-CCTA,对89例(115枚支架)行640层CCTA,比较二者图像质量和支架内腔显示率;以CAG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28层HD-CCT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图像质量评分(1.63±0.25)分高于640层CCTA[(0.54±0.34)分,P<0.05];128层HD-CCTA对支架内腔显示率(108/112,96.43%)高于640层CT(60/115,52.17%,P<0.05);128层HD-CCTA和640层CCTA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90.00%(18/20)、87.50%(14/16)、100%(18/18)、94.12%(32/34)和100%(20/20)、41.67%(5/12)、74.07%(20/27)、100%(5/5)、78.13%(25/32)。结论 128层HD-CCTA较640层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再狭窄准确率更高,在术后随诊中具有重要价值。
孙欣李晓飞耿青陈海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颈椎扫描中的应用
<正>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颈椎扫描中的应用,CT横断面图像常被用于研究颈椎结构及椎间盘;但轴位图像对于颈椎的某些结构,如:颈椎曲度及椎管长轴的形态和管径的变化、椎间隙等无法直观显示。再者由于CT扫描层厚的变薄,图像...
柳澄陈海松王韶玉
文献传递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的就诊原因与影像学特点。方法报道4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并对以往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病年龄35~53岁,中位发病年龄43.5岁。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就诊原因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痫性发作1例,头晕并头痛1例。4例患者颈动脉血管造影均示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未显影,颈内动脉管缺如并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其中伴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迂曲扩张者3例,伴动脉瘤者2例。结论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以SAH为首发症状多见,中老年人以TIA起病多见。影像学表现为:(1)CT骨算法示颈内动脉管缺如;(2)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全程不显影;(3)合并多种血管发育异常,如异常分支、代偿性迂曲扩张、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颈动脉CTA是诊断先天性颈动脉缺如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张鹏郑雪平付伟伟刘学军冯卫华陈海松徐文坚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发育不良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血管造影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