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正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制药工程
  • 3篇药理
  • 3篇制药工程专业
  • 3篇教育
  • 3篇活性
  • 3篇教学
  • 2篇地方高校
  • 2篇学成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应用型人才
  • 2篇应用型人才培...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吸附剂
  • 2篇抗癌
  • 2篇课程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基于网络
  • 2篇碱性溶液

机构

  • 19篇河池学院

作者

  • 19篇韦正
  • 8篇汪艳平
  • 6篇蒋利荣
  • 5篇潘立卫
  • 4篇赖红芳
  • 4篇陈海林
  • 3篇覃拥灵
  • 3篇何海燕
  • 3篇罗泽萍
  • 3篇李胜英
  • 3篇黄秀香
  • 2篇银秀菊
  • 2篇苏江
  • 2篇蓝建京
  • 2篇岑忠用
  • 2篇曹晶潇
  • 2篇史沉鱼
  • 2篇张晖英
  • 2篇谢彦军
  • 2篇刘瑞强

传媒

  • 3篇大众科技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广东蚕业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2023年
以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中心,从开展思政教育的背景出发,依次从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出发,探讨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的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多种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进一步完善师生互评制度等,使药物分析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培养兼具过硬专业素养与高尚职业道德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汪艳平韦正韦正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豆根抗癌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反向分子对接的原理,对山豆根抑癌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筛选山豆根化学成分25个,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查找相关靶点,NCBI数据库进行靶点的校正,利用DAVID数据库筛选药物的KEGG通路,运用cytoscape建立山豆根的“药材-化学成分-靶点-作用通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多层次作用网络图。[结果]山豆根的25个化学成分可调控CTBP2、CDKN1B、ABL1等51个靶点,得到相关通路25条,涉及癌症、炎症、肝病、心血管病等疾病,其中10条通路与癌症相关。[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预测了山豆根的抗癌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山豆根的药理作用提供方向。
汪艳平汪艳平蒋利荣韦正陈海林蒋利荣覃拥灵
关键词:山豆根网络药理学抗癌
姜黄素-聚苯乙烯载药微球制备及其药物释放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以苯乙烯为原料,分别采用种子溶胀法、悬浮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以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为载体,姜黄素为负载药物,制备出姜黄素-聚苯乙烯载药微球。考察微球质量、负载药物浓度、反应时间对微球载药率以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法、种子溶胀法制备的微球均有较好的载药功能,但种子溶胀法制备的多孔微球在载药和释药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释放率试验分析,在10 h内累计缓释率仅达到18.2%,未出现突释的现象,该材料具有药物缓释的作用。
黄莹韦正谭雪芳郭荣桢张柔
关键词:姜黄素分散聚合多孔微球
正交实验优选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韦正洪海梅潘立卫蒋利荣
关键词:多糖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基于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培养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从培养基于药物合成反应机理的思维方式出发,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针对药物合成实例,科学讲授"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决定药物合成目标产物"这一思维模式,并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师生交流与互动。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促进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韦正罗奉奉蒋利荣
关键词:药物合成反应反应机理思维方式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丹泉酱香型洞藏酒挥发性风味物质
2024年
以丹泉酱香型洞藏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比较不同酒龄(低酒龄:5年、15年;高酒龄:20年、30年)酒体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酒龄的丹泉酱香型洞藏酒样品中共鉴定出34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最为丰富。高酒龄酒体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数量显著高于低酒龄酒体(P<0.05),以酯类、吡嗪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变化最为明显。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癸酸乙酯、己酸乙酯等中链脂肪酸是高酒龄丹泉洞藏酒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
何海燕何海燕覃旺远潘正福李启虔韦正李启虔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物质
鞘花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黄樟鞘花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Lour.)Van Tiegh.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聚酰胺、MCI Gel、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对黄樟鞘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酯醇乙酸酯(1)、β-香树酯醇(2)、羽扇豆醇(3)、环桉树醇(4)、菜油甾醇(5)、β-谷甾醇(6)、槲皮素(7)、槲皮苷(8)、没食子酸(9)、芦丁(10)、鞣花酸(11)、短叶苏木酚(12)、鞣花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13)、鞣花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14),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樟鞘花中分离得到。以A549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化合物1~14对A549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化合物14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水平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化合物1、2和4外,其余化合物对A54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9.3~42.2μg/mL),以化合物14作用最强,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化合物3和化合物5~14可能是鞘花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化合物14能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潘立卫罗泽萍韦正汪艳平潘彩燕王爱娟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癌
响应曲面法优化僵蚕多肽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性活性研究
2025年
文章以脱脂后的僵蚕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作为关键指标,对多种水解蛋白酶进行筛选,旨在确定最佳的水解蛋白酶。运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曲面实验分析法,探究了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9.0、底物质量浓度26 g/L、加酶量1.50 g/L。在此最佳条件下,实际测得的水解度为7.76%,该数值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所预测的值极为相近。文章还进一步探究了僵蚕蛋白在上述最佳酶解条件下,不同时间段酶解液所具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达到4 h时,酶解液呈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于常见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均展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分别达64.87%、52.80%和88.50%。
汪艳平韦正蓝建京黄显卓韦云娇谢晓微张世浩
关键词:响应曲面抗氧化活性
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被引量:12
2015年
"应用型"大学首先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是一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这就构成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要求。通过探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方向的转型,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型,教师队伍的转型和实践教学的更新和发展几个方面来构建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赖红芳蒋利荣韦正
关键词:地方高校制药工程
高活性的CO&lt;sub&gt;2&lt;/sub&gt;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活性的CO<Sub>2</Sub>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浓度为0.15~0.4%的CMC水溶液;2)取上述浓度的CMC水溶液,加入水溶性钙盐或其水溶液,溶解混匀后,静...
张晖英刘瑞强曹晶潇苏江汪艳平韦正罗泽萍李胜英潘立卫岑忠用陈海林李秀玲刑成砚谢彦军史沉鱼何海燕银秀菊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