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明峰
- 作品数:21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cPSA、tPSA及C/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复合态的PSA(complexed PSA,cPSA)、血清总PSA(total PSA,tPSA)及cPSA/tPSA(C/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PCa(PCa组)患者和50例BPH(BPH组)患者采用Bayer公司的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cPSA、tPSA的水平,并计算C/T PSA比值。应用ROC曲线图分析C/T PSA比值对PCa的诊断意义。结果 BPH组患者C/T PSA比值及血清cPSA、tPSA水平均显著低于PCa组(均P<0.01)。以0.82筛选界值时,敏感性为83.3%(25/30)。结论 cPSA、C/T PSA比值对PCa和BPH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项明峰胡炜华潘正跃史子敏习小庆黄红卫朱安义
- 关键词: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TPSA
- MicroRNA-21和microRNA-664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21和microRNA-66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应用agomir-21和agomir-664预处理BALB/c小鼠,采用双侧肾蒂阻断法复制小鼠肾IRI模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后肾组织中microRNA-21和microRNA-664及其靶基因、靶蛋白的表达,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agomir-21和agomir-664预处理BALB/c小鼠经肾IRI后,肾脏损伤减轻,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降低,进一步检测发现microRNA-21和microRNA-664的靶基因PTEN、PDCD4和MAPK表达降低,靶蛋白Caspase-3和ERK1/2表达受抑制。结论 Micro RNA-21和microRNA-664可以通过调控其靶基因、靶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胡红林习小庆唐伟伟叶真逢黄雅为林双泉项明峰
-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MICRORNA-21
- RCC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观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RCC、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肾组织中KISS-1蛋白。结果 RCC组织中的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2.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73.00%和正常肾组织的66.67%(P均<0.05);KISS-1蛋白与RC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RC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481,P=0.000)。结论 RCC组织中KISS-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其对R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ISS-1蛋白可能成为预测RCC恶性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 汪建焜项明峰项明峰
-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蛋白
- 肾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平滑肌肉瘤(LMSK)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MSK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LMSK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患者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腰部阵发性疼痛8天,B超和CT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肿瘤直径6 cm,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平行束状或交织束状排列的嗜酸性梭形细胞,胞核钝圆,胞浆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阳性,细胞角蛋白(CK)和黑色素瘤抗体(HMB-45)阴性。TNM分期为T_(2b)N_0M_0分级为G_2。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局部肿瘤复发和肺转移。结论:LMSK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通常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和放疗效果尚有争议。
- 赵为广孙光刘晓强项明峰王一郭战军刘雨
- 关键词:肾肿瘤平滑肌肉瘤
- 2种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比较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切除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疗效。方法以2008年3-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行TURP治疗;以2008年12月-2009年6月同科室收治的BPH患者61例作为治疗组,行PKRP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5d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术后15dIPSS、RUV、Qmax、QOL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治疗组术后15dIPSS、RUV、Qmax、QOL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KRP治疗效果优于TURP,是目前治疗BPH理想的方法。
- 杨应国邹高德潘正跃项明峰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
- eEF1A1通过正向调控NOB1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eEF1A1和NI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肝癌细胞中干扰和过表达eEF1A1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RTCA实验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细胞中NOB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或在过表达eEF1A1的MHCC97h细胞中干扰NOB1的表达,分析eEF1A1和NOB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细胞中eEF1A1和NOB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并呈正相关。肝癌细胞中干扰eEF1A1表达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被降低(P均<0.01);过表达eEF1A1后明显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也增加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1)。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导致NOB1表达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恢复(P均<0.01);然而在稳定过表达eEF1A1的肝癌细胞系中降低NOB1导致NOB1表达的下调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P均<0.01)。结论肝癌细胞中eEF1A1正向调控NOB1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张文明项明峰郑楚骞陈磊峰戈进晏琛刘秀霞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 嗜铬细胞瘤28例报告
- 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8例,年龄22岁—78岁,男16例,女12例。首发症状高血压12例,腰部疼痛或不适6例,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共5例,头晕、头昏、头痛8例。体检...
- 史子敏习小庆潘正跃葛根胡映波项明峰胡洪林洪正东吴剑胡映秋程诚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区
- 文献传递
- 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93例报告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可疑前列腺癌病例共计93例,其中年龄位于18至88岁,平均年龄69....
- 林双泉罗仪洪正东胡红林江伟凡朱安义项明峰鲁雄兵胡映波吴勇邹高德黄红卫刘芳明熊建华潘正跃葛根习小庆史子敏
- 关键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
- 文献传递
- 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02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2例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行肾修补术、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患者中,保守治疗72例,肾修补术5例,肾切除术13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2例。治愈99例,死亡3例。结论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尿液、B超检查应作为诊断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对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类型、伤情程度及复合伤的情况等。
- 项明峰李文斌潘正跃史子敏习小庆邹高德吴勇
- 关键词:肾损伤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 药物结晶导致的急性双侧输尿管梗阻性无尿的诊断和微创治疗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总结药物结晶导致的双侧输尿管梗阻性无尿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药物结晶导致的急性双侧输尿管梗阻性无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于点滴抗生素后出现无尿、腰部疼痛、血肌酐水平升高,B超和KUB平片均不能明确诊断;64排CT平扫双侧输尿管下段可见稍高密度阴影,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输尿管下段高密度阴影,CT值为30~128Hu;1例行输尿管镜检查;1例行膀胱镜检查,2例术中放置双J管后即解除梗阻。B超随访2个月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结论药物结晶导致的双侧输尿管梗阻,传统的B超和KUB检查不能明确诊断,64排CT平扫双侧输尿管以及扫描后的MIP成像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行输尿管镜下或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可以达到积极治疗目的。
- 鲁雄兵项明峰邹高德熊建华潘正跃习小庆史子敏
- 关键词:药物结晶输尿管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