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琴
- 作品数:2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乙型脑炎Vero细胞灭活疫苗毒株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Vero细胞灭活疫苗毒种(P3毒株)在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P3毒株鼠脑传代一代毒株、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比较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毒株的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及效价.结果 以上5代次病毒的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均为100%,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比较显示:核苷酸序列中第E9、E10、E324、E330、E1223、E1338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9.73%,其中只有E1223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aE408突变(L→S),同源性为99.80%,但该位点为非毒力相关位点,而其他位点均为沉默突变.4个代次疫苗毒株病毒滴度均≥8.0 lgLD50/ml,且各代次抗原含量及效价较为相似.结论 在生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P3株)过程中建立的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乙脑毒种库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张海燕曹晗王俊荣张名梁疆莉马艳顾琴杨卉娟孙明波
- 不同氢氧化铝佐剂和吸附方式对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研究不同氢氧化铝佐剂含量、两种吸附方式以及不同厂家氢氧化铝佐剂对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sIPV)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0.42 mg/ml、0.47 mg/ml、0.52 mg/ml终浓度的铝吸附相同剂量的百白破5种抗原,用顺序吸附和分别吸附两种方式吸附抗原,使用进口和自制氢氧化铝,比较各抗原的吸附率、各抗原抗体水平以及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疫苗效价.结果 0.52 mg/ml铝含量组吸附率最高,0.42 mg/ml铝含量组吸附率最低;顺序吸附和分别吸附两种吸附方式没有明显差异;使用进口氢氧化铝佐剂和自制氢氧化铝佐剂组分抗体反应各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2 mg/ml铝含量、自制氢氧化铝佐剂和分别吸附的方式适用于DTaP-sIPV疫苗的制备.
- 粱疆莉顾琴高娜马艳姬秋彦史荔孙明波衡燮
- 关键词:疫苗效价
- 一种成人青少年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人青少年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联合疫苗以0.85~0.95wt%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百日咳毒素10~20μg/mL,百日咳丝...
- 梁疆莉孙明波马艳顾琴蔡路奎李婧妍姬秋彦姬光高娜王虓宇廖宏玮胡文著温嘉纳
- 一种去除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中内毒素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中内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新型复合型阴离子层析填料Capto adhere,通过层析纯化去除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
- 孙明波梁疆莉高娜顾琴姬秋彦马艳李琦涵史茘杨净思姚宇峰杨晓蕾车艳春衡燮和占龙赵刚
- 文献传递
- 白喉产毒培养基中铁离子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 2023年
- 目的 建立测定白喉产毒培养基中微量铁离子的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全光谱扫描铁-磺基水杨酸络合物最大吸光度;以铁磺基水杨酸络合物吸光度与铁离子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培养基中铁离子检测方法,并对方法 进行稳定性、准确性和精密性验证;考察Ca^(2+)、Mg^(2+)、K^(+)、Na^(+)以及显色反应物对方法 的影响;采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自制及市售白喉产毒培养基中微量铁离子;分别采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度法及常用方法 亚铁嗪比色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种培养基(牛肉胰酶消化液、5%多聚蛋白胨)中铁含量,比较3种方法 的检测结果。结果 铁-磺基水杨酸络合物在波长425 nm处有最大吸光度;铁离子浓度在1~0.0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μg/mL,标准曲线方程为:Y=0.027 9X+0.046 1,R^(2)>0.99;每间隔5 min测定1次A425值,各浓度标准品A_(425)值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低(0.05μg/mL)、中(0.5μg/mL)、高浓度(1μg/mL)Fe^(3+)标准品溶液连续测定3次,每个浓度平行测定9组的CV均<5%,回收率均>95%;Ca^(2+)、Mg^(2+)、K^(+)、Na^(+)、15μL磺基水杨酸(20%)和50μL氢氧化氨(1:1)不对检测方法 构成干扰;产毒培养基测定结果 与白喉细菌产毒结果 一致;3种检测方法 结果 一致。结论 建立的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定白喉产毒培养基中微量铁离子含量。
- 温嘉纳李婧妍姬光廖宏玮李燕段维国何春艳孙明波顾琴
- 关键词:白喉白喉毒素铁离子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 百日咳疫苗用菌株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对百日咳疫苗(pertussis vaccine)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前一代测序的结果,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代代次(P4)、工作代次(P7)、疫苗代次(P13)及疫苗代次后连续传3代的第3代样品V3代次(P16)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采用ELISA和Lowry法对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各代次主要抗原组分进行抗原含量检测及比活性检测。结果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S1亚基上的8个等位基因氨基酸相对应的24个碱基位点中最高突变率为0.38%,其中疫苗代次最高突变位点(A 2789 C 0.92%)在S5亚基上,其他各代次最高突变位点均不在S亚基上。PT全基因组最高突变率<4%,且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呈不规律性,突变率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的24个抗原表位中最高突变率在疫苗代次T 951 G位点,突变率为1.66%;其他位点的突变率均<0.8%。全基因组中突变率最高的位点为V3代次C 2025 T,突变率为6.24%;各代次PRN全基因组最高突变率<6.24%,且不在主要抗原表位区域内;在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呈不规律性。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中B细胞抗原表位区中碱基最高突变率为0.98%(V3代次T 6449 G位点),其他代次均<0.8%;全基因组各代次位点最高突变率为V3代次C 7323 G,突变率为9.89%;其余代次突变率均<9.89%,且不在抗原表位区,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呈不规律性。PT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532±0.100,最低限值为0.232。PRN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885±0.110,最低限值为0.555。FHA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701±0.170,最低限值为0.191,百日咳菌种抗原含量和比活性
- 顾琴梁疆莉高娜马艳姬秋彦史荔孙明波
- 关键词:百日咳抗原表位突变率
- CHO细胞簇集法与小鼠体内法检测百日咳毒素残余毒性的相关性
- 2018年
- 目的比较CHO细胞簇集试验、小鼠体内检测法(小鼠组胺致敏试验、小鼠白细胞增多试验)检测不同脱毒条件下的百日咳类毒素残余毒性的应用效果和相关性。方法以不同脱毒条件百日咳类毒素作为研究对象,用CHO细胞簇集试验、小鼠体内法检测百日咳毒素残余毒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细胞增多实验与组胺致敏实验结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81,P=0.00),CHO细胞法与白细胞增多实验呈负相关(r=0.630,P=0.028),CHO细胞法与组胺致敏实验呈负相关(r=-0.613,P=0.034)。结论分析了无细胞组分百日咳疫苗脱毒工艺中CHO细胞簇集试验和小鼠体内检测法2种检测试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百日咳毒素脱毒工艺的便捷检测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 高娜梁疆莉姬秋彦顾琴马艳史荔孙明波衡燮
- 关键词:百日咳毒素
- 流感疫苗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中抗血清制备新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流感疫苗血凝素含量检测方法为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其抗血清通常由WHO参比实验室提供,通过纯化病毒、蛋白酶切获得血凝素主要抗原片段,然后再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该方法制备时间较长,是制约流感疫苗研发及检测的主要因素。以RT-PCR方法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中主要抗原片段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复性后,以蛋白电泳及免疫印迹方法进行了鉴定。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相应的抗体,初步证明可用于常规的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以该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血清,尤其是在大流行流感疫苗的研发中,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 顾琴李娟徐康维邵铭廖国阳李卫东李长贵
- 关键词:流感病毒血凝素
-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
- 蔡路奎李婧妍顾琴马艳高娜姬秋彦温嘉纳廖宏玮王虓宇姬光胡文著史荔孙明波梁疆莉
- 关键词:TDAP免疫
- 候选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免疫小鼠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候选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sIPV)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为疫苗临床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候选疫苗分别稀释成5倍、10倍、20倍三组,以相应稀释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IPV/Hib)、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为对照组,每组按0、4、8周3剂免疫程序免疫NIH小鼠(10只/组),检测各组小鼠每剂免疫后28d的血清百白破组分抗体水平。结果候选疫苗三个组完成3剂次免疫后PT抗体的几何平均浓度(GMC)(IU/mL)分别为2 157.29、2 142.51、2 135.17;FHA抗体GMC分别为10 098.30、10 068.33、9 143.30;PRN抗体GMC分别为1 683.86、1 130.29、193.00;DT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分别为23.48、22.44、22.44;TT抗体GMT分别为22.31、21.24、21.34。候选疫苗三个组PT、FHA、DT、TT抗体水平均高于两种疫苗对照组或者与其无显著性差异,但PRN抗体水平低于DTaP对照组。结论候选疫苗免疫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江文文梁疆莉高娜顾琴马艳牟大超史荔孙明波
- 关键词: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