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毅

作品数:59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关节炎
  • 26篇风湿
  • 24篇类风湿
  • 20篇类风湿关节炎
  • 20篇风湿关节炎
  • 15篇温和灸
  • 13篇性关节炎
  • 13篇隔物温和灸
  • 12篇针灸
  • 10篇中医
  • 10篇关节
  • 9篇穴位
  • 9篇穴位埋线
  • 9篇膝骨
  • 9篇埋线
  • 8篇灸疗
  • 8篇灸疗法
  • 7篇针灸疗法
  • 7篇骨性
  • 6篇膝骨性

机构

  • 58篇武汉市中医医...
  • 13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8篇马志毅
  • 22篇李建武
  • 18篇李勇
  • 16篇熊源胤
  • 14篇王进军
  • 11篇王文炎
  • 9篇阮崇洁
  • 8篇陈丽川
  • 7篇段波
  • 5篇向诗余
  • 4篇苏霞
  • 4篇冯彦斌
  • 4篇张荒生
  • 3篇童惠云
  • 3篇靳晶
  • 3篇喻昭
  • 3篇涂晶晶
  • 2篇向齐
  • 2篇胡锡元
  • 2篇赵荣

传媒

  • 8篇风湿病与关节...
  • 5篇湖北中医药大...
  • 4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名的探讨被引量:18
2017年
回顾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名源流,仔细分析"尪痹"病名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结合西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与认识进行深入探讨,"尪痹"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不能很好地概括现时代该疾病全过程的本质特点。但病情顽固、缠绵不愈仍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本质特点,无论是早期、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都具有这一特点。因此,认为"顽痹"更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本质特点。
王文炎马志毅
关键词:中医病名顽痹
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TGF-β_1、IL-17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每15日埋线1次,共治疗6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IL-17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TGF-β_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_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口服来氟米特能够更明显降低IL-17水平,升高TGF-β_1水平。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_1生成,并抑制IL-17生成来实现的。
阮崇洁马志毅李勇李建武
关键词:穴位埋线足三里肾俞TGF-Β1IL-17
针刺加隔物温和灸为主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5例被引量:3
2007年
苏霞向诗余马志毅
关键词:急性面神经炎针灸疗法针刺艾灸
清热止痛膏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治疗前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红肿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症状、体征评分、CRP、ESR、UA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红肿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症状、体征评分、CRP、ESR、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发热及红肿等症状。
李勇阮崇洁王文炎黄裳马志毅张荒生
关键词:急性痛风特定电磁波关节红肿
穴位埋线对CIA大鼠IL-1β、TGF-α及MV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IL-1β、TNF-α表达及其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ELISA法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含量变化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滑膜组织MVD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IL-1β、TNF-α及滑膜组织MVD均明显下降(P<0.01),且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而发挥抑制关节滑膜血管新生作用,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马志毅陈丽川李勇陈亚祥涂晶晶
关键词:穴位埋线微血管密度
穴位埋线通过PD-1/OX40信号通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水平
2023年
目的 本实验研究穴位埋线通过调控PD-1/OX40信号通路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25只SD雌性大鼠,用完全弗氏佐剂进行诱导,建立RA模型大鼠,然后进行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将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通过评价关节炎指数判断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含量;HE染色观察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腹组织、纤维组织、巨噬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等情况;流式检测PD-1/OX40及CD4~+CD28~+细胞含量。结果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踝关节至跖骨处或掌关节出现红斑和中度肿胀,在14 d以后模型组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炎症因子评分开始下降,其中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下降最快。模型组血清中IL-6、IL-8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大鼠血清中IL-6、IL-8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遭到破坏,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纤维细胞增生,在进行来氟米特和穴位埋线处理后大鼠滑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降低,血管增生被抑制,且在来氟米特和穴位埋线共同作用时效果最明显。模型组中大鼠的PD-1表达增加,OX40表达显著降低(P<0.01),CD4和CD28表达显著升高(P<0.01),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大鼠的OX40的表达显著增加,CD4、CD28和PD-1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穴位埋线能够改善RA症状,并且与来氟米特具有联合治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D-1/OX40信号通路有关。
陈丽川段波喻昭马志毅孟倩文
关键词:穴位埋线类风湿关节炎PD-1OX40
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采用隔附子饼温和灸足三里、膝眼的方法,观察其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隔物温和灸组用隔物温和灸治疗,穴取患膝犊鼻、内膝眼、足三里;药物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关节主症疼痛量表(VAS)、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严重性指数的改善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隔物温和灸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药物组(P<0.05)。隔物温和灸组基本临床痊愈率为80.0%,起效时间为(10.91±4.17)天,药物组为53.3%、(12.28±4.60)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
李建武向诗余马志毅冯彦斌童惠云耿惠萍靳晶苏霞
关键词:间接灸骨关节炎
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TNF-a、IL-6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血清TNF-a、IL-6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每天1次),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每15日埋线1次,共治疗6次,总疗程3个月。3个月后观察两组血清TNF-a、IL-6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TNF-a、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a、IL-6水平,表明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TNF-a、IL-6生成来实现的。
阮崇洁马志毅李勇
关键词:穴位埋线类风湿关节炎TNF-AIL-6
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各30例。西药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穴位埋线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对中医症状、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西药组,两组相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疗法,对于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疗效较好,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明显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涂晶晶马志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肾虚证穴位埋线
针灸与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针灸与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单纯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B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周后,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优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马志毅李勇
关键词:针灸玻璃酸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腔注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