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昊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池
  • 2篇热电材料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电沉积
  • 1篇电沉积制备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源
  • 1篇电源器件
  • 1篇电子结构
  • 1篇形貌分析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输运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刘磊
  • 5篇马昊
  • 3篇苏杰
  • 2篇师建英
  • 1篇李明军
  • 1篇郑树凯
  • 1篇刘素平
  • 1篇张汉

传媒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i-Bi_2Te_3光热耦合电源器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
2015年
空间近日等强辐照造成的高温严重影响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同时造成辐射能量的浪费。以单晶Si光伏电池和Bi2Te3热电电池为基本单元,构建Si-Bi2Te3光热耦合电源器件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特定辐射条件下Si-Bi2Te3光热耦合电源器件的热分布情况,并结合光伏电池与热电电池的温度特性进一步计算了器件的转化效率。结果显示,Bi2Te3热电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i光伏电池的工作温度,在空间环境下Si-Bi2Te3光热耦合电源器件的转化效率相对于单一的Si光伏电池有2%~3%的提高。最后讨论了该器件Si光伏电池和Bi2Te3热电池的功率输出方式。
刘磊路雪森马昊史茂雷师建英
Zn-Sb化合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热电器件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低价环保、无噪声、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人们广泛应用在温差发电与半导体制冷技术中。Zn-Sb合金由于其优越的热电性能成为了现阶段最重要的热电材料之一,以ZnSb、Zn4Sb3两种合金最为常见。新近发现的Zn8Sb7结构,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主要针对常见Zn-Sb合金的晶体结构、性能、制备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该材料的应用前景。
苏杰马昊李明军郑树凯刘磊
关键词:热电材料热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的电子结构与输运特性
2015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对称性为Pmn21的正交结构聚阴离子型硅酸盐Li2FeSiO4及其相关脱锂相Li_2FeSiO_4的电子结构,并进一步采用玻尔兹曼理论对其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电荷密度分析表明,由于强Si—O共价键的存在使Li_2FeSiO_4晶体结构在嵌脱锂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体积变化率只有2.7%.能带结构与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结构主要受Fe-d轨道中电子的影响,Li_2FeSiO_4的带隙宽度明显小于Li_2FeSiO_4,说明前者的电子输运能力优于后者.输运性质计算表明,电导率在300—800K时对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同时也证明了Li_2FeSiO_4晶体的电导率大于Li_2FeSiO_4晶体,与能带和态密度分析结论一致.
马昊刘磊路雪森刘素平师建英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
碲化铋热电薄膜的电沉积制备与形貌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了碲化铋(Bi2Te3)化合物热电薄膜,并利用XRD(X线衍射分析)、SEM(扫描电镜)和AFM(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分别对Bi 3+和HTeO+2以及他们共存的HNO3溶液进行了测试,确定了Bi2Te3的电化学生长为互诱导二元共沉积过程.然后在-50mV电位,20mA·cm-2电流密度进行电沉积得到Bi2Te3多晶薄膜,XRD分析显示薄膜沿着(110)晶向存在一定程度的择优取向生长.进一步改变沉积电流密度发现,提高沉积电流密度使薄膜晶粒尺寸变小.
刘磊苏杰马昊张汉高玉微
关键词:电沉积热电材料
锂离子电池Sn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综述了锂电池用Sn基负极材料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着重讨论了Sn基氧化物、Sn基复合氧化物、Sn基合金以及Sn基复合物等Sn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改善途径。指出单一方法难以全面改善Sn基负极材料的性能,综合运用结构优化、成分控制、掺入基质以及优化还原剂、黏合剂和电解质添加剂等途径才能更好地改善Sn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对Sn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以石墨烯为基质的Sn基复合材料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马昊刘磊苏杰路雪森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