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宗胜

作品数:52 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土壤
  • 9篇自然恢复
  • 8篇喀斯特森林
  • 7篇植被
  • 6篇岩溶
  • 6篇植被自然恢复
  • 6篇植物
  • 5篇凋落
  • 5篇岩溶区
  • 5篇树种
  • 5篇景观
  • 4篇岩溶石漠化
  • 4篇岩性
  • 4篇有机碳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石漠化
  • 4篇群落
  • 4篇功能群
  • 3篇凋落物

机构

  • 45篇贵州大学
  • 15篇贵州师范学院
  • 5篇黔西南民族职...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贵州省植物园
  • 1篇教育部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云南省水利水...

作者

  • 48篇黄宗胜
  • 23篇喻理飞
  • 20篇符裕红
  • 8篇杨瑞
  • 6篇严令斌
  • 6篇喻阳华
  • 5篇彭琴
  • 4篇彭重华
  • 4篇李凯
  • 3篇巫涛
  • 3篇王勇
  • 1篇吴毅
  • 1篇谢双喜
  • 1篇王海峰
  • 1篇邹军
  • 1篇李媛媛
  • 1篇李晟
  • 1篇彭殷
  • 1篇谭祎
  • 1篇肖卫平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山西建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化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有机碳δ^(13)C值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与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SOCδ13C值随恢复进展0~20 cm土层(-25.72‰^-19.91‰)趋正、>20 cm土层(-23.76‰^-18.13‰)先趋正后趋负。随土层加深除草灌、灌乔外其他阶段均趋正,草灌阶段上层土与乔木、顶极阶段底层土SOC为C4碳,SOCδ13C值变化受地带性和喀斯特环境的双重影响。群落优势种凋落叶δ13C值(-31.79‰^-16.76‰)随恢复进展趋负,说明生境日益改善,其与0~20cm土层SOCδ13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p<0.01)、而与>20 cm土层极不相关,说明0~20 cm土层主要为新碳;SOC周转速率随恢复进展递增、随土层加深递减,土壤生化反应具较强表聚性;SOCδ13C值与土壤可矿化碳、易氧化碳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50,p<0.05),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2=-0.389),SOCδ13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SOC的活性;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是复杂多变、多途径的统一,其中C4植物在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碳同位素方法与"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相结合能较好地重现喀斯特植被更替的历史。
黄宗胜喻理飞符裕红杨瑞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自然恢复
赤水河上游主要树种叶片与枝条持水性能被引量:5
2016年
以赤水河上游32个树种为对象,采用吸水法和自然失水法测定叶片和枝条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叶片最大持水倍数为0.33~1.59,表面被毛的叶片持水能力相对较强。枝条的最大持水率多小于自然含水率,说明单位质量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低。叶片和枝条均表现为持水速率大于失水速率,二者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通过叶片最大持水倍数可推导出持水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但不能推导出失水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叶片质地、粗糙度、绒毛、最大持水倍数、持水曲线常数项是决定其持水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RDA排序可将32个树种的叶片划分为低持水、中低持水、中持水和高持水4类功能群。上述研究结果可用于赤水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及森林结构配置。
喻阳华李光容皮发剑严令斌喻理飞黄宗胜
关键词:叶片枝条失水功能群
黔中传统村落植物群落景观空间形态结构及物种竞争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黔中地区为我国喀斯特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其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形态结构肌理及其植物群落物种竞争强度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采用分形、竞争指数方法,探究黔中传统村落植物群落景观空间形态结构及物种竞争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群落植物呈均匀性分布,其中庭院植物景观间隙度值较大,菜地、房前屋后、道路居中,风水林、防护林较小,分维数反之;竞争指数值高的优势树种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居中的为香椿(Toona sinensis)、栗(Castanea mollissima),部分优势树种在群落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也有部分优势树种竞争力微弱;竞争强度与分形维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两者能较好地表现群落植物空间结构复杂程度。传统村落植物造景与城市差异巨大,村落植物空间形态结构与其衍生分布肌理并不是简单的聚集。综上,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和物种竞争趋势对喀斯特传统村落植物景观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凯黄宗胜
关键词:传统村落种内竞争
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为了解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林分碳元素循环特征,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贵州省喀斯特区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的土壤上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6种树种为优势种构建的林分的优势种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的变化和土壤有机质更新。结果表明:(1)部分树种在不同岩性上的δ13C存在差异,石灰岩上柏木δ13C值与其他岩性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桤木在石灰岩与白云岩上呈显著性差异(P=0.024);不同树种表现为猴樟、柏木、马桑3个树种相互间或与其他树种多表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01);树种各器官δ13C值呈叶片<枝杆<根的分配格局。(2)3种岩性上,各树种林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植物叶片(新鲜枯落物)<枯落物分解层<枝杆<根<上层土壤<下层土壤。土壤层与植物体、枯落物之间的δ13C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层与枯落物层比较,增幅较大的是白云质砂岩上的猴樟林和柏木林,分别为11.68‰,11.10‰,增幅较小的是白云岩上的马桑林和石灰岩上的桤木林,分别为1.07‰,2.73‰。(3)土壤有机质更新率最大为白云岩上马桑林43.84%,其次为石灰岩上桤木林34.17%,最低为石灰岩上的圆果化香林1.15%。白云岩上植物群落的有机碳周转率回归方程斜率K值为3.15,石灰岩上为0.85。白云质砂岩上林分的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喀斯特地区C元素循环及迁移特征和养分迁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邹军喻理飞李媛媛李媛媛
关键词:优势树种岩性
景观灯(中国元素)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景观灯(中国元素)。;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夜间兼顾照明与道路引导作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图案及其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
李凯黄宗胜
赤水河上游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被引量:28
2015年
以赤水河上游10种主要森林类型为对象,定量评价其土壤层、枯落物层和林冠层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为3.24~16.13t/hm^2,有效拦蓄深为0.66~2.38mm,最大失水深为0.14~0.88mm,分解越彻底则蓄水能力越强。土壤层有效持水深为14.35~54.41mm,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优于针叶林,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层与枯落物层的持水速率均大于失水速率,在1~2h下降快,后期下降慢,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阔叶林林冠截留率高于针叶林,可用林外降雨量和林内穿透雨量预测林冠截留量。水源涵养能力主要受枯落物储量、有效拦蓄深、最大失水深和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影响,据此将10种森林类型划分为低持水(柏木林、撑绿竹林和火棘+荚蒾林)、中低持水(杉木林、马尾松+杉木林)、中持水(马尾松+柏木林、马尾松-白栎林)和高持水(丝栗栲林、白栎林和马尾松林)4种类型。综合分析表明恢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核心是调整林冠组成和结构。
喻阳华李光容皮发剑严令斌喻理飞黄宗胜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失水林冠截留
岩溶区不同根系生境白栎的细根分解被引量:1
2015年
选取3种典型根系地下生境——白云岩低倾产状生境(类型6)、中倾产状生境(类型9)及高倾产状生境(类型11)中生长的优势树种白栎为对象,研究其细根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状况及变化。结果表明:细根质量损失率、残留率、分解速率均表现为低倾产状生境>中倾产状生境>高倾产状生境;细根分解时间的快慢为低倾产状生境>中倾产状生境>高倾产状生境;细根养分含量变化存在差异,但均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细根分解50%时,N、P、K的净释放率均表现为中倾产状生境>高倾产状生境>低倾产状生境。该研究可为探索岩溶区根系地下生境及植被恢复技术等提供参考。
符裕红喻理飞黄宗胜
关键词:白栎细根分解岩溶区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分形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恢复阶段的同一土层中1 2 mm、0.5 1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4.74%52.37%)与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贡献率(2.87%59.98%)均高于0.25 0.5 mm、<0.25 mm团聚体;相同土层中的相同粒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含量(0 10 cm土层23.47 55.82 g·kg-1,>20 cm土层14.36 36.80 g·kg-1)与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含量(0 10 cm土层1.34 22.12 g·kg-1,>20 cm土层0.57 11.93 g·kg-1)均随植被自然恢复呈增加趋势;同一恢复阶段的相同粒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含量(0 10 cm土层23.47 55.82 g·kg-1,>20 cm土层14.36 36.80 g·kg-1)与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含量(0 10 cm土层1.34 22.12 g·kg-1,>20 cm土层0.5711.93 g·kg-1)随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同一恢复阶段的同一土层团聚体中1 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16.9053.43 g·kg-1)最低但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含量(5.24 22.12 g·kg-1)最高;随植被自然恢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 10 cm土层(2.01 2.16)呈增加趋势、在>20 cm土层(2.04 2.24)呈减小趋势;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结构演化的核心可能是上层土壤细化和下层土壤粗化;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结构有所改善;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中土壤有机碳质量评价的指标;加强保护喀斯特森林使其自然恢复,既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与减少侵蚀,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累积。
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杨瑞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自然恢复喀斯特森林
一种趣味性坐标标示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趣味性坐标标示牌,包括圆形底座、支撑弹簧、标示牌和圆形功能展示区,所述的圆形底座圆顶中心位置安装孔与支撑弹簧一端连接,标示牌的底部连接口与支撑弹簧另一端连接;标示牌上有圆形功能展示区,利用一种趣味性坐标标...
李凯黄宗胜
文献传递
一种森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测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森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测定支架,包括圆环底座(3)、支撑杆(2)和环刀座(1),圆环底座(3)通过支撑杆(2)与环刀座(1)的连接,所述支撑杆(2)至少三根。使用时,把需要浸泡带有土壤的环刀放在支架上...
杨瑞黄宗胜王勇瞿爽刘志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