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丛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四溴双酚A好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解四溴双酚A(TBBPA)的微生物降解特性,采用TBBPA为单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苯酚降解颗粒污泥中筛选出4株对TBBPA具有良好降解性的好氧菌株,其中菌株H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红球菌属.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优降解条件为: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1,pH 6.5,腐殖酸浓度200 mg·L-1,K+浓度1 000 mg·L-1;此条件下21 d降解脱溴率达20.75%.LC-MS结果表明,TBBPA好氧降解的主要产物是分子中异丙基与苯环断裂后脱溴产生的一溴苯酚.聚丙烯酰胺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该菌株H的蛋白系列中含有一条介于(90~117)×103间的条带,对比同期考察的葡萄糖培养与TBBPA无机盐溶液培养菌,结合粗酶液的降解实验,该蛋白可能是受TBBPA激活的特异性降解酶.
- 钱艳园刘莉莉于晓娟丁丛王志平施玉衡李晨君
- 关键词:四溴双酚A红球菌好氧降解降解产物降解酶
- 新型杀藻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研究
-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突出,探索其成因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探讨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作用也逐渐兴起。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抗菌剂中的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就是通过银、铜、锌等金属元素产生作用的。在湖泊水体中,也大量存在这...
- 丁丛
- 关键词:杀藻剂铜绿微囊藻水体富营养化致毒效应
- 文献传递
- AgBiO_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被引量:3
- 2008年
- 研究了AgBiO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培养液中Ag+的胁迫使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由于铜绿微囊藻自身的防御机制,在受到胁迫时其细胞密度随着Ag+浓度的升高呈不对称"V"形变化;在一定铜绿微囊藻密度范围内,Ag+96h半数有效浓度(96h-EC50(y))和投加AgBiO3时初始藻细胞密度(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0.0497x-0.0511;在投加Ag+24h后,培养液上清液中Ag+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因此,可以利用AgBiO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将投加银系杀藻剂作为铜绿微囊藻水华控制措施之一。
- 丁丛于晓娟李亚红蔡伟民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银离子致毒效应
- 有效微生物群(EM)中抑藻酵母及其活性物质特性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有效微生物群(EM)中富集出酵母菌,通过向对数增长期的混合藻液中加入酵母菌、葡萄糖、酵母菌+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除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分别考察了其对水华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混合酵母菌自身对于水华藻没有抑制作用,单独添加葡萄糖的水华藻甚至出现快速增殖;而在添加葡萄糖+酵母菌或酵母菌发酵液的实验中水华藻近似被完全抑制,最大抑制率达97%。据此可知,抑制水华藻增殖的并非酵母菌自身,而是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胞外分泌物。HPLC-SEC与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酵母菌发酵液中含有明显的芳环类羧酸及蛋白质物质,但由于其在高温灭菌后仍有良好的抑藻活性,因而进一步确定其抑藻活性物质为含苯环的有机酸。此外,依据对实验中水华藻细胞形态的显微镜观察,该酸性胞外物可能是通过破坏藻细胞的叶绿体结构来达到抑藻效果的。
- 叶秋雯王志平于晓娟丁丛蔡伟民
- 关键词:酵母菌胞外分泌物
-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初探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深入了解好氧颗粒污泥降解苯酚的内在机制,采用苯酚选择性培养基从颗粒污泥中筛选出了18株苯酚降解菌,并从中找到一株高耐酚能力和强降酚能力的1#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有高苯酚耐受能力,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耐受2 000 mg/L的苯酚;该菌株也有高效的苯酚降解率,在接菌量为3%,温度为30℃、pH值为6.85、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恒温振荡速度120 r/min的条件下,可使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苯酚在24 h内降解95%以上;且通过投加0.5~1.0 g/L的葡萄糖可进一步有效促进该菌株的增殖及对苯酚的利用.该菌株在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的菌落,其表面光滑湿润,呈淡粉红色,容易挑起;经23Sr DNA测序鉴定,此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属.
- 周倩倩丁丛王志平蔡伟民
- 关键词:生物降解热带假丝酵母苯酚降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