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洋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中JAK2V617F突变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杨冬冬张翠熊术道
-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 JAK2 V617F 突变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 JAK2 V617F 突变及其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 ET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 JAK2 V617F 点突变检测,实时定量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JAK2 V617F 检测突变负荷,分析 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90例ET 患者中,50例患者检出 JAK2 V617F 突变,突变率为55.6%。 JAK2 V617F 突变组红细胞计数[(4.67±0.89)×109/L 比(4.04±0.99)×109/L, P=0.003]、白细胞计数[(11.64±5.20)×109/L 比(9.11±4.11)×109/L, P=0.014]、血细胞比容[(0.41±0.07)比(0.36±0.07),P=0.005]均较野生型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野生型组长[(13.18±1.63) s 比(12.02±1.24) s,P=0.000]。 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为(29.91±18.63)%,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与血常规之间未见相关性(均 P>0.05),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56,P=0.001)。结论 ET 患者存在较高的 JAK2 V617F 突变率,临床早期检测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可能对 ET 患者血管性事件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王会平杨冬冬张翠熊术道
- 关键词:JAK2V617F突变凝血功能
-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归性分析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AML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 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CR率有明显差异(P=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 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M3型AML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熊术道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杨冬冬王会平张翠
- 关键词:核型基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