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奭

作品数:86 被引量:64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岩溶
  • 24篇水化学
  • 16篇化学特征
  • 13篇水化学特征
  • 12篇岩溶区
  • 12篇
  • 11篇碳酸
  • 11篇流域
  • 10篇盐岩
  • 10篇碳酸盐
  • 10篇碳酸盐岩
  • 8篇地下水
  • 8篇通量
  • 8篇无机碳
  • 7篇酸雨
  • 7篇同位素
  • 7篇河流
  • 5篇岩溶水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碳通量

机构

  • 8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1篇西南大学
  • 14篇桂林理工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联合国教科文...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成都工业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贵州茂兰国家...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6篇于奭
  • 22篇孙平安
  • 22篇何师意
  • 13篇李建鸿
  • 13篇肖琼
  • 13篇蒲俊兵
  • 11篇张陶
  • 8篇杨慧
  • 8篇刘凡
  • 8篇李强
  • 7篇杜文越
  • 7篇姜光辉
  • 6篇辛存林
  • 5篇张红波
  • 5篇曹建华
  • 5篇张春来
  • 5篇郭芳
  • 5篇宋昂
  • 5篇王艳雪
  • 4篇章程

传媒

  • 21篇环境科学
  • 8篇中国岩溶
  • 3篇地球学报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水文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地学前缘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10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溶水动态变化对岩溶水体水生植物碳汇效应的影响研究
蒲俊兵李建鸿张陶肖琼于奭
课题来源与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干扰程度下岩溶水动态变化对岩溶水体水生植物碳汇效应的影响过程及机理,更加清晰的阐明岩溶动力系统无机与有机相结合的碳汇过程,从而为解...
关键词:
关键词:岩溶动力系统
桂林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对桂林市2008~2011年共396个降水样品p H值统计表明,桂林市酸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酸雨污染程度较低,冬春两季最为严重;对其中44个降水样品做离子分析,通过计算中和因子(NF)分析2008年酸雨程度低主要是NH_4^+和Ca^(2+)等碱性离子中和所致,相对酸度FA达到0.006,表明有99.4%酸性离子被中和;通过富集因子(EF)分析降水中主要离子来源,CI^-和Na^+主要为海洋来源,Ca^(2+)主要为地壳来源,K^+、SO_4^(2-)、NO_3^-主要为人为来源;最后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分季节对2010年强酸雨水汽来源进行追踪,聚类,分析桂林市酸雨受区域输送的影响,确定致酸物质的3个主要源地:1东北向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份的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地区,来源于这些地区的气团春季占到19%,夏季26%,秋季19%,冬季由于盛行东北风,占到36%;2东南方向的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来源于西太平洋的气流经过此地到达桂林,春季占到19%,秋季占到33%,冬季占到36%;3西南向的南宁、柳州等本省城市,春季所有的强酸雨水汽气团都汇合到桂林的西南侧,经南宁、柳州抵达桂林,夏季直接受西南季风的控制,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径直抵达桂林占到75%,秋季途经该地的西南向气流占到14%,冬季63%.
郭雅思于奭黎泳珊孙平安何若雪
关键词:岩溶酸雨水化学特征
运用硫同位素、氮氧同位素示踪里湖地下河硫酸盐、硝酸盐来源被引量:29
2015年
为揭示里湖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硫同位素及氮氧同位素分析水质变化原因,为开发和保护岩溶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1月至12月,2014年5月、10月对里湖地下河进行监测,分析其常规水化学组成及δ34S-SO2-4、δ15NNO-3、δ18O-NO-3特征.结果表明:1地下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受到大气降水、人类活动等影响,各离子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2自污水处理厂运营以来,地下河中硫酸盐浓度略有降低,但仍然偏高,与2010年相比,硝酸盐污染加剧.受人类活动影响上游拉易洞、南丹河,中游凉风洞、甘田坝等地硫酸盐、硝酸盐浓度较高,下游小龙洞处浓度较低;3地下河δ34S-SO2-4值在-4.12‰^-0.93‰之间,通过与潜在硫源的δ34S比对,推断由工业和居民生活燃煤产生的大量硫氧化物引起雨水酸化,以酸雨的形式向当地地下水输入大量SO2-4;4δ15N-NO-3值在0.26‰~11.58‰之间,平均为7.61‰,δ18O-NO-3在-2.33‰~21.76‰之间,平均为9.38‰,结合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土壤氮、人畜粪便和污水是研究区硝酸盐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李瑞肖琼刘文郭芳潘谋成于奭
关键词:岩溶地下河水化学硫同位素
酸雨对碳酸盐岩表面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以桂林、柳州市区为例
本研究分别在柳州三个酸雨监测点和八个试片摆放点、桂林的四个酸雨监测点和六个试片摆放点经行酸雨资料收集和溶蚀试验,并对碳酸盐岩试片经行室内试验,计算机模拟和电镜扫描等研究。可以给岩溶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资料,同...
于奭
关键词:酸雨监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环境效应
文献传递
夏季岩溶区河流的水化学及碳汇动态变化——以桂林漓江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在2012年7月6日至2012年7月13日期间,对漓江进行每两小时一次的高频率昼夜监测,分析河流的水化学和碳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监测期间漓江河水的pH值介于7.83~8.44之间,平均值为8.14,呈弱碱性;HCO3-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87.26~93.36mg/L,平均值为90.02mg/L,受到降雨稀释效应影响,由于河水温度的变化及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CO2浓度变化导致HCO3-具有白天低夜晚高的特点;漓江受流域的岩溶作用影响强烈,SIc变化为0.09~0.67,平均值为0.38,呈过饱和状态,SIc变化趋势和pH值变化相似,表现为白天较高,夜晚较低;p(CO2)的变化范围为41.28~176.08Pa,平均值为88.63Pa,p(CO2)的变化与SIc刚好相反.监测期间漓江的碳汇量总体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从监测初期的1 873g/s下降到最后的1 173g/s,平均碳汇量为1 525g/s.通过分析发现碳汇量与流量显著相关(R2=0.992 1),碳汇量与HCO3-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则较低(R2=0.348 6).通过计算得知,本次监测期间漓江阳朔监测断面的碳汇量为955.31t.
张红波何师意于奭王艳雪王玲玲梁毅
关键词:水化学岩溶
典型西南工业城市春冬季PM2.5来源与潜在源区分析——以柳州市为例被引量:14
2020年
为了揭示柳州城区春冬季PM2.5的来源及其潜在源区分布和贡献,利用2018年24h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柳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使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对春冬季柳州市PM2.5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和前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WPSCF)和轨迹浓度权重法(WCWT)对其潜在源区和浓度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内,不利的主导风向和工业区布局导致研究区PM2.5在春冬季污染较严重,且工业源和交通源是其主要本地来源;(2)春冬季PM2.5高值主要来源于西北和东南方向,其中,西北向PM2.5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且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3)春季后向轨迹PM2.5浓度整体大于冬季,春冬季中对柳州市PM2.5影响最大轨迹均来自东部的短距离输送,而来自西北的气流轨迹输对PM2.5贡献最低.春冬季柳州市大气PM2.5通过气流传输对贵州地区大气环境有较大影响;(4)春季,柳州市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西部、南海沿岸海域、湖南中部、江西西北部、湖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冬季,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和南海沿岸海域.
曾鹏辛存林于奭朱海燕刘齐
关键词:PM2.5后向轨迹
一种基于遥感反演的颗粒有机碳组成解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反演的颗粒有机碳组成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遥感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遥感数据,通过反演解析模型,得到第一水体地块的颗粒有机碳组成,所述颗粒有机碳的组成包括颗粒有机碳成分和颗粒有机碳浓度;根据...
李建鸿蒲俊兵张陶于奭肖琼杨慧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14年
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转化过程是评价岩溶碳汇稳定性及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其在岩溶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溪流中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3年7月8~14日对广西融安县官村地下河水补给的地表溪流进行7昼夜定位连续监测,利用高分辨率自动监测仪器每15分钟测定pH、溶解氧(DO)、水温(T)、电导率(SpC)等参数,人工每2小时采集水样用于测定常规离子和δ^(13)C_(DIC)等指标。结果表明溪流水体T,pH,DO,SpC,DIC(以HCO_3^-表示),Ca^(2+),δ^(13)C_(DIC),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以及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等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SpC,DIC,Ca^(2+)和pCO_2等指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T,pH,DO,δ^(13)C_(DIC)和S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SIc变化范围为0.70~0.89,表明溪流中可能发生了碳酸盐的沉积。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水温(昼夜变化幅度为5.8℃)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27.48%~54.88%。反映水体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水体DO指标和水体δ^(13)C_(DIC)均在白天上升,夜间下降,而δ^(13)C_(DIC)和水体DIC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2=0.71),这也证明溪流水体DIC的变化过程受到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白天水生植物以光合作用为主,消耗DIC,释放O_2,水体δ^(13)C_(DIC)上升;晚上以呼吸作用为主,消耗O_2,释放CO_2,增加DIC,水体δ^(13)C_(DIC)下降,其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45.12%~72.52%。通过研究表明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太阳辐射和水温等)和生物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这为进一步了解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溶解无机碳转化过程及岩溶碳汇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莫雪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张陶周建超杨会唐伟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生物作用
桂江流域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2年
2012年4月9-16日在桂江流域采集河流水样15个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桂江河水样品pH值介于6.36~8.46,平均值为7.58;EC范围为18~316μs/cm,平均值为175μs/cm;流域河水SIc平均值为-0.7,其变化受流域碳酸盐岩的分布控制。(2)桂江的水为HCO3-Ca型水,HCO3-和Ca2+平均分别占阴、阳离子的76%和77%,主要来自岩石风化。(3)中游部分河水NO3-和SO24-较高,可能是受工农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此外硫酸参与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4)Ca2+、Mg2+和HCO3-总体呈现中游高,上游和下游较低;SO24-和NO3-仅在中游部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支流偏高,上下游相对较低且相差不大;Cl-、Na+和K+则呈现出中下游较高,上游较低的特征。
张红波何师意于奭王艳雪王玲玲
关键词:河流水化学岩溶
不同地质背景下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大溶江、灵渠流域为例被引量:51
2016年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漓江上游两个具不同地质背景的地表河流域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观测和采样,探讨河流水化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碳酸盐岩占一半的灵渠流域,还是仅占9%的大溶江流域,其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_3型,HCO_3^-和Ca^(2+)是主要的阴阳离子.河水的主要离子浓度整体表现为冬高夏低的特征,主要受流量变化的影响.Ca^(2+)、Mg^(2+)、HCO_3^-主要源自流域内碳酸对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同时存在硫酸风化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的贡献.此外,相较于灵渠,大溶江流域上游具较强侵蚀性外源水对下游碳酸盐岩的侵蚀,增加了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而K^+、Na^+、Cl^-、NO_3^-、SO_4^(2-)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较而言,灵渠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更为显著.
孙平安于奭莫付珍何师意陆菊芳原雅琼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岩石风化影响因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