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湘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化镉对ZR75-1细胞DNA错配修复活性的抑制效应
- 2015年
- 目的:研究氯化镉(Cd Cl2)暴露对人乳腺癌细胞ZR75-1 DNA错配修复(DNA MMR)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30、40、50 μmol/L的Cd Cl2对ZR75-1细胞染毒48 h和72 h后,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ZR75-1细胞的存活率。以5、10、15 μmol/L的Cd Cl2分别作用于ZR75-1细胞48 h后,各组平行转染同源、异源质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对荧光表达率来评估各组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 Cl2暴露后DNA MMR活性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1 m 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μmol/L Cd Cl2对ZR75-1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30、40、50 μmol/L Cd Cl2对细胞有显著毒性作用(P<0.05),且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10、15 μmol/L Cd Cl2暴露均显著降低了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P<0.05)。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5、10、15 μmol/L Cd Cl2处理组中MLH1、MSH2、MSH6、PMS1 m RNA表达水平总体上升,变化趋势均为随Cd Cl2暴露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结论:对细胞存活率无影响的Cd Cl2暴露可显著抑制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并上调DNA MMR活性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1 m RNA的表达水平。
- 刘晓娟陈元红刘亚胡启迪任湘鹏
- 关键词:氯化镉DNA错配修复
- 环境水体中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建立环境水体中沙门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沙门菌的特异性基因(phoP)序列为靶序列,于63℃恒温条件下扩增1 h,80℃灭活10 min,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判断检测结果。结果该方法对超纯水加标水样中沙门菌的检测限可达3.07 fg/μl,对环境加标水样的检出限为2.39×10 cfu/m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耗时短、方法简便,适用于现场或者基层实验室进行环境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 尹红果马小雪商栩任湘鹏Randy A Dehlgren张明华
- 关键词: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环境水体
- 一种双荧光质粒、基于其的活细胞内DNA错配修复功能活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荧光质粒,携带有EGFP和RFP基因,其中,EGFP和RFP基因位于同一阅读框。本发明所构建的双荧光质粒,通过将两种荧光蛋白基因放置在同一阅读框中,很好的实现了两种荧光蛋白的共表达。同时,将上述双荧光质...
- 董巧香黄长江陈元红任湘鹏白承连葛红山
- 文献传递
- 微囊藻毒素-LR和二甲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二甲苯和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方法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培养液)组和MC-LR单独染毒(25~1 000μg/L)组及二甲苯单独染毒(2.5~40 mg/L)组以及MC-LR(25~400μg/L)+二甲苯(2.5~40 mg/L)联合染毒组,每组36个。测定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情况、孵化情况以及畸形情况,并测定斑马鱼幼鱼平均速度。结果当MC-LR和二甲苯的浓度分别达到100μg/L和5 mg/L时,会对胚胎造成致死作用。随着二甲苯和(或)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和畸形率均呈升高趋势,而幼鱼的运动速度减慢。结论二甲苯和MC-LR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致死、致畸作用,并影响斑马鱼的发育。
- 黄树辉马建腾章尼娜任湘鹏
- 关键词:斑马鱼二甲苯微囊藻毒素-LR胚胎发育
- 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早期出现社交认知障碍
- 2022年
-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转基因(TG)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早期的非运动行为及相关病理改变。方法:以6月龄A53T突变型αS(A53TαS)TG小鼠作为早期PD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悬挂实验及精细运动实验评估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通过Y迷宫自发交替行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悬尾实验和三箱社交实验分别评价PD模型小鼠的工作记忆、焦虑、抑郁样情绪及社交认知能力等非运动行为学表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皮层区αS病理性包涵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及皮层区Polo样激酶2(PLK2)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的总移动距离、悬挂时间、磕瓜子数目、自发转换正确率、开放臂停留时间及肢体静止不动时间均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在三箱社交实验第3时相中与新目标鼠的交流时间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DA能神经元及TH表达水平未出现显著改变,但皮层区出现αS病理性包涵体及PLK2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早期未出现运动、工作记忆及情绪样行为异常,但表现出社交认知障碍,可能与皮层中αS病理性包涵体相关。
- 任湘鹏任湘鹏田静徐煌徐煌
-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
- 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μ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μ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氯氟氰菊酯暴毒斑马鱼胚胎的主要畸形表型为心包囊肿大、脊柱和尾部弯曲、卵黄囊肿大等。与对照组比,20μg/L及以上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而10μg/L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氯氟氰菊酯在胚胎受精后120 h(120 hpf)的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38.61μg/L。运动行为检测结果显示,2.5μ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19、21和22 hpf时显著升高(P<0.05),10μg/L氯氟氰菊酯暴露下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20和21 hpf时显著下降(P<0.05),且峰值由21 hpf延迟到22 hpf;5、10μg/L组胚胎在27和48 hpf时对接触反应的运动距离呈显著下降(P<0.05);10μg/L氯氟氰菊酯显著降低了仔鱼的自由泳动速度(P<0.01)。结论: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即可显著影响其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发育早期的运动行为。
- 郭樱子栾亚楠周玉玲白承连任湘鹏
- 关键词:氯氟氰菊酯斑马鱼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