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俊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6篇腰椎间盘
  • 6篇椎间盘
  • 5篇入路
  • 5篇切除
  • 5篇椎间盘切除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切除术
  • 4篇椎间盘切除术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术后
  • 3篇椎板
  • 3篇椎板间隙
  • 3篇椎板间隙入路
  • 3篇老年
  • 3篇老年腰椎间盘...
  • 3篇后外侧

机构

  • 13篇浙江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3篇何俊
  • 9篇赵正旭
  • 8篇林杭
  • 5篇端木群立
  • 5篇徐远
  • 4篇何荐
  • 3篇胡通洲
  • 3篇王玮琪
  • 2篇杨明
  • 2篇蒋增辉
  • 1篇宋柏杉
  • 1篇杨军
  • 1篇林阁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十九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在退变性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
目的因退变性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多为老年患者,往往保守治疗无效,而患者骨质疏松且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不能耐受开放手术,因此行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其有效性,并同时探讨...
赵正旭何俊林杭何荐
关键词: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
文献传递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被引量:4
2014年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龄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较多,故其开放手术治疗所受的限制也较大。我院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9月伴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5~86岁,平均(72.3±6.0)岁;
杨军宋柏杉何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不稳椎间盘切除术
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12例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病原学检测,患者实施病灶清除、引流冲洗等治疗方案,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 )评分、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下腰痛JOA指数。结果12例患者共分离出1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株,占43.75%,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占25.00%,革兰阳性菌9株占56.2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50.00%;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 WBC、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5、7.945、8.676,P<0.01);治疗后2周及随访12个月时,患者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25、7.774,P<0.01)。结论早期手术清除病灶联合负压引流冲洗、抗菌药物治疗等方案可有效治疗PL 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荐郝毅赵正旭端木群立林杭何俊徐远童永骏
关键词: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
经皮内窥镜射频/钬激光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附160例报告)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组160病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椎板间隙入路在局麻下行经皮内窥镜下钬激光/射频辅助椎间盘切除术。[结果]160...
赵正旭胡通洲何俊蒋增辉王玮琪林杭
关键词:内窥镜后外侧入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
文献传递
急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手术联合康复训练对其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90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4周开始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支具固定,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减轻术后疼痛,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
林阁全俊何俊
关键词:急性髌骨脱位早期康复训练关节镜膝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个性化治疗73例被引量:26
2014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骨科急诊患者的1/6,占全身骨折的6.7%。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的方法沿用了几十年,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段。但近十多年来,各种桡骨远端的锁定钢板、解剖型钢板、外固定架不断被研发和应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逐渐得到广泛开展。
端木群立徐远杨明林杭何俊赵正旭郝毅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个性化治疗解剖型钢板急诊患者全身骨折石膏固定
经皮内镜射频/钬激光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附160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椎板间隙入路在局麻下行经皮内镜下钬激光/射频辅助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160例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7~24个月),根据MacNab评价标准,结果为优117例,良19例,可12例,差12例,优良率为85%。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尤其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开放手术复发患者。
赵正旭胡通洲何俊蒋增辉王玮琪林杭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
分期手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短节段胫骨缺损的临床体会
2024年
目的总结采用分期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短节段胫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浙江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缺损18例,均采用一期清创、胫腓骨短缩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从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及肢体功能方面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随访12~30个月。所有患者一期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无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及骨髓炎发生。二期术后患者肢体力线恢复良好,骨折骨性愈合,无骨髓炎发生。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5~4.0个月。末次随访,患肢较健侧平均短缩1.5 cm,除2例患者出现轻度踝关节疼痛不适和行走跛行外,其余患者穿增厚鞋垫,行走无明显跛行,踝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足下垂发生。患肢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8.89%。结论采用一期清创、胫腓骨短缩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二期植骨内固定分期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短节段胫骨缺损,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何俊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缺损分期手术治疗骨折固定术
人工骨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先使用人工骨再注入骨水泥对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收治12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11例为CT明确椎体前方存在骨折裂缝),共125个椎体,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90椎体...
何荐郝毅赵正旭端木群立林杭何俊徐远
文献传递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被引量:6
2010年
赵正旭何俊王玮琪胡通洲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老年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