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TFPI
  • 2篇丹参
  • 2篇丹参酮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低分子肝素治...
  • 2篇凋亡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美沙拉嗪
  • 2篇兰索拉唑

机构

  • 7篇沈阳医学院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12篇何灏澜
  • 2篇郑长青
  • 2篇孙虓
  • 2篇姜晗
  • 2篇谭欣
  • 2篇张璐璐
  • 1篇王晓
  • 1篇王晓
  • 1篇何巍
  • 1篇刘凡
  • 1篇陆明

传媒

  • 2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20例,美沙拉嗪,4g/d,日四次口服治疗,B组为实验组,20例,美沙拉嗪,4g/d,日四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日二次皮下注射1周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的结肠镜下改变及血清CRP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后仍维持较低水平。结论: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美沙拉嗪联合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完全缓解率高,且远期疗效较好。
何灏澜郑长青
关键词:美沙拉嗪低分子肝素溃疡性结肠炎
Survivin与Cyclin D1在大肠息肉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Survivin和Cyclin D1在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与大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息肉、8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无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息肉中的表达,且大肠癌中Survivin、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同时Survivin、Cyclin D1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Cyclin D1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Cyclin D1有望成为大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张璐璐谭欣孙虓何灏澜
关键词:SURVIVINCYCLIND1大肠息肉大肠癌
兰索拉唑治疗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兰索拉唑对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兰索拉唑;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及81.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兰索拉唑,可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何灏澜
关键词:兰索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丹参酮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凝血功能、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中TF、TFPI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进行治疗,14d为1个疗程,研究周期为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以及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中TF、TFPI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水平(PLT、MPV、APTT、FIB)、D-D、CRP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TF阳性率分别为59.1%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TF阳性率分别为36.36%和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36)。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TFPI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TFPI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09%和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22)。两组患者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中TF、TFPI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F、TF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治疗组TF、TFP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IBDQ量表评分(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BD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
何灏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丹参酮美沙拉嗪高凝状态TFPI
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对肠癌RKO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的诱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联合姜黄素和奥沙利铂对诱导人肠癌RKO细胞凋亡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姜黄素和奥沙利铂单独及联合作用于RKO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表明单药姜黄素作用RKO细胞24、48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64.14 mol/L±3.97 mol/L、34.02 mol/L±2.47 mol/L和18.66 mol/L±0.29 mol/L.单药奥沙利铂作用24、48和72 h的IC50值为36.97 g/mL±1.26 g/mL、20.34 g/mL±2.29 g/mL和9.92 g/mL±0.92 g/mL.选用低浓度的药物(20 mol/L的姜黄素和10 g/mL的奥沙利铂)联合处理RKO细胞24 h,结果显示与相应浓度姜黄素、奥沙利铂单药组相比,两药联合组对RKO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姜黄素和奥沙利铂联合后,诱导了PARP、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裂解.结论:姜黄素和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后,可能通过诱导PARP、caspase3和caspase8裂解,进而抑制肠癌RKO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张璐璐谭欣孙虓何灏澜
关键词:姜黄素奥沙利铂凋亡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TF及TFPI的表达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仍不十分明确。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UC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发...
何灏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兰索拉唑联合巴曲亭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00例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联合巴曲亭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Mallory-Weiss综合征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亭1U,2次/d,皮下注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36/54),高于对照组的47.8% (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输血量0~400ml、401~800mnl、801~1200 ml例数分别为43、8、3例,对照组分别为20、14、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巴曲亭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止血迅速,失血少,效果好,可减少输血量.
姜晗何灏澜何巍
关键词:兰索拉唑
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20例,中药,100 ml/天,日一次灌肠治疗,B组为实验组,20例,中药,100 ml/天,日一次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5 000 U/日二次皮下注射1周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的结肠镜下改变及血清CRP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后仍维持较低水平。结论:在轻中度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中药灌肠,完全缓解率高,且远期疗效较好。
何灏澜郑长青
关键词:中药灌肠低分子肝素溃疡性结肠炎
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减少腹腔内粘连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减少腹腔内粘连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1年内行3次以上(包含3次)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下腹腔内粘连改变。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腔内粘连发生明显较对照组少,腹腔内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减少腹腔内粘连具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应用。
何灏澜
关键词:腹水浓缩回输肝硬化抑肽酶腹腔内粘连
丹参酮联合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及组织TF、TFPI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及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中TF、TFPI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溃疡周围黏膜组织中TF、TFPI阳性率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TF、TFPI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MPV、APTT、FIB、D-D、CRP均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溃疡周围黏膜组织TF阳性率为36.36%,治疗组阳性率为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溃疡周围黏膜组织TFPI阳性率为34.09%,治疗组阳性率为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美沙拉秦能够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微血栓形成的风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何灏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丹参酮美沙拉秦高凝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