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綦琪
-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泌尿生殖系感染和炎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志平刘欣跃蔡友良尤崇革李婧郭红宇赵俊丽王东敏何綦琪汪静王莉陈鸿杰岳中瑾钟甘平
-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泌尿生殖系的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慢性前列腺炎、阴道炎、孕期无症状菌尿是常见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增加了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已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 关键词: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感染抗菌药物基因治疗
- 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一年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调查因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1年后康复情况。方法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8l例,男51例,女30例。随访时年龄13—48个月,平均26个月。对患儿进行了1年后B超复查,血BUN、SCr、尿酸含量检测,并行尿常规检查,同时检测尿液中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81例同年龄段未食用污染奶粉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行尿常规检查及尿α1-MG、β2-MG、UMA检测。结果内科治疗组54例,结石残留3例,直径分别为0.3、0.3、0.4cm;外科治疗组27例,结石残留2例,直径为1.5、0.2cm,1.5cm残留结石为阳性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患儿UMA水平明显升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4(8.0)mg/L,对照组为2.3(4.9)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BUN、SCr、尿酸均在正常范围,不同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采用内科或外科治疗效果确切,结果满意,如果1年后残留结石直径〉1.0cm建议手术治疗。
- 尚攀峰常宏岳中瑾王伟何綦琪石玮张海滨唐骁爽马剑华
- 关键词:尿路结石三聚氰胺婴儿随访研究
- 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外科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3种外科方式治疗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27例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患儿采用3种外科方式进行治疗,分别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插管置管术(UC)、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T)。治疗1a后随访,对其行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BUN、Cr、尿酸(UA)、α1-微球蛋白、微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尿常规测定,进行评价疗效。结果 27例患儿中25例治愈,治愈率达92.6%。采用UC治疗20例,2例残留结石(直径分别为9.0mm、2.3mm);采用ULT治疗4例,均治愈;采用ESWL治疗7例,其中3例治愈,4例无效改用UC治疗后治愈。UC组与ULT组治疗前后BUN、Cr、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1a后各治疗组患儿BUN、Cr、UA均恢复正常。肾功能检查与尿常规随访结果显示患儿各指标转归良好。结论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外科治疗方式中ULT效果最好,UC次之,ESWL效果欠佳。
- 何綦琪唐骁爽岳中瑾尚攀峰卢建中常宏王伟石玮张海滨李广杰
-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三聚氰胺
- N-乙酰半胱氨酸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膀胱纤维化的病理学过程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和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试验持续20周,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集膀胱组织。以C57BL/6雄性小鼠为对照组(Con),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ob/ob),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GF-β1、SMAD、p38、p-ERK、p-JNK、α-SMA、3-Nitrotyrosine(NT)等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NF-κB与TGF-β1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筛选葡萄糖浓度并绘制BSMCs生长曲线。设对照组(Con)、高糖组(HG)、高糖+NAC组(HG+NAC)和高渗组(HO),检测CRP、IL-6、IL-1β、NLRP3、TGF-β1、BK-β1、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使用MCC950和PDTC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检测ROCK1、NLRP3、NF-κB、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ob/ob组小鼠膀胱组织中NT、TGF-β1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下同),SMAD、p38、p-ERK和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葡萄糖浓度筛选结果表明,45 mmol/L的葡萄糖为最佳干预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G组相比,HG+NAC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后,与HG组相比,HG+MCC950和HG+PTCD组BSMCs中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HG+MCC950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HG+PTCD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糖因
- 任亚琳苏博严何綦琪
-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代谢综合征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 脂代谢异常调控肾结石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异常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已成为泌尿结石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证据证实了糖代谢异常与肾结石的相关性,但对于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却关注较少。脂代谢异常指血清中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代谢紊乱;有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也参与了肾结石形成的过程;但总体而言,目前对脂代谢通路、脂调节因子以及相关细胞器应激在肾结晶发生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认知仍然较为有限。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部分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明确脂代谢在肾脏的作用途径,了解脂代谢异常与肾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深入探讨脂调节因子及细胞器异常损伤后诱发结石发生的证据及精细机制,进而加深对脂代谢异常促进肾结石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为脂代谢调控肾结石发生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白晋瑜苏博严何綦琪
- 关键词:脂代谢异常肾结石发病机制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肾结石成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肾结石成石过程与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线粒体是细胞内代谢的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在供能、调节细胞氧化应激、维持钙稳态及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具有关键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加速肾结石的成石进程,这可能与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炎性通路激活、胞内钙及草酸稳态调节失衡等因素相关。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肾结石成石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有利于加深对肾结石疾病的认知并促进其预防策略的革新。
- 何綦琪吴晃李昱卓包军胜
- 关键词:氧化应激钙稳态线粒体肾结石
-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影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应用(附手术视频)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RF)实时显影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例行吲哚菁绿引导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重建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术中均经肾造瘘管和(或)输尿管导管注入吲哚菁绿溶液,通过机器人荧光实时显影技术辅助辨认输尿管,指导手术策略。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手术信息及术后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肾盂成形术3例,舌黏膜补片代输尿管术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膀胱瓣代输尿管术及自体肾移植术各1例,均借助ICG-NIRF技术完成输尿管狭窄段的精准定位及分离,无中转开腹。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长257.5(140~330)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55(5~150)ml,1例二次肾盂成形术患儿术中结肠粘连严重,机械损伤出现肠破裂,同期缝合修复受损结肠,术后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出现。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5(2~19)月,均未见吲哚菁绿副反应。8例患者术后3月复查泌尿系B超,显示肾积水缓解,梗阻解除。3例患者术后4月行泌尿系肾盂输尿管顺行造影示输尿管通畅,拔除造瘘管。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复杂机器人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中显示输尿管及狭窄段准确可靠,多种技术的联合有助于实现微创和精准化,值得临床推广。
- 左佳乐李笑然何綦琪马腾石玮包军胜
- 关键词:吲哚菁绿输尿管狭窄自体肾移植机器人辅助手术
- 从循证医学看泌尿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被引量:4
- 2015年
- 在临床外科干预过程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是减少外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有效方式。但随着预防性抗生素在临床外科术前的常规使用,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导致病患预防效果差,抗生素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也不断增加。因此,在临床外科工作中如何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预防性抗生素在泌尿系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疗效,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 何綦琪王志平
- 关键词:预防性抗生素泌尿外科循证医学
- 代谢综合征参与不同成分肾结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9年
-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的特点。代谢综合征(MS)是以高血压、肥胖、高血糖等代谢因素紊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结石的发病及复发与MS及其组分具有相关性。MS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特点可显著提高尿酸结石、草酸钙结石及其他类型的结石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但二者相互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MS相关肾结石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对其结石疾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一些预防诊疗MS相关泌尿系结石的思路。
- 郭瑞祥李昱卓何綦琪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肾结石结石成分
- 舌黏膜及颊黏膜治疗输尿管狭窄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口腔黏膜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和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的结果,并确定2种自体组织的相对优点,为临床治疗输尿管狭窄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和万方数据),寻找建库至2023年12月27日评估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和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结果的符合条件的试验。分析的变量包括重建成功率、狭窄长度、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6项单臂研究,共220例患者。舌黏膜组和颊黏膜组的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9.0%(95%CI:95.0%~100.0%)和94.0%(95%CI:88.0%~99.0%);修复的长度分别为4.25 cm(95%CI:3.52~4.98)和3.81 cm(95%CI:2.99~4.63);住院天数分别为7.37 d(95%CI:6.01~8.74)和5.45 d(95%CI:0.95~9.9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95%CI:7.0%~26.0%)和26.0%(95%CI:14.0%~41.0%),低级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0%(95%CI:6.0%~25.0%)和16.0%(95%CI:6.0%~29.0%),高级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95%CI:1.0%~12.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舌黏膜补片与颊黏膜补片相比,在手术成功率、自体组织取材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推荐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作为口腔黏膜输尿管成形术的首选重建手术。为比较证明舌黏膜与颊黏膜补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及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 王璐懿付宇强包军胜何綦琪梁宝兰
- 关键词: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狭窄尿路重建舌黏膜颊黏膜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