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叉式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
- 2004年
- 用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肱骨骨折 (多段骨折、长斜形骨折 ,长段粉碎性骨折 ) 1 0例 ,其中闭合复位 2例 ,小切口复位 8例 ,均为顺行穿钉。根据骨折愈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1 0例骨折全部愈合 ,肩关节功能优 4例 ,良 5例 ,差 1例。
- 杨淮河邹鸿星刘庆志俞新胜邵银初李浩林立波胡炜
- 关键词:复杂骨折肱骨干分叉交锁髓内钉多段骨折小切口复位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的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比较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81例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其中手术组50例采用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非手术组31例采用手法复位、锁骨带外固定等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手术组发生并发症1例,为浅表感染。手术组无骨不连病例,而非手术组发生骨不连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发生骨折畸形愈合3例,而非手术组发生畸形愈合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手术组为(92.5±4.2)分,非手术组为(83.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可改善肩关节的功能并降低骨不连和骨折畸形的发生率。
- 杨淮河肖波俞新胜张军林立波钟俊
-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移位性骨折外科手术
- 膝关节脱位并腘血管损伤的救治
- 2008年
- 对4例膝关节脱位并腘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2例修复血管通畅,术后1周因患肢肌肉广泛坏死、感染截肢;2例血管复通,保肢成功。
- 刘庆志林立波张军俞新胜丁剑李勇宏
- 关键词:膝关节脱位
- 冰水浸泡断腕(指)再植的认识与体会被引量:1
- 2007年
- 断肢(指)再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开展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伤情复杂、再植难度较大的各种特殊类型的断肢(指)再植,文献中已有较多的报导。1996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我们先后对12例经冰水浸泡的断腕(指)进行再植,其中9例获得成活,现总结如下:
- 林立波刘庆志俞新胜肖波钟俊汪普丁剑
- 关键词:断肢(指)再植断腕
- 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对比观察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间接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108.3±30.3)min,术中出血量(122.7±46.7)ml,骨折愈合时间(13.3±2.87)周,均未输血。(2)对照组手术时间(134.2±39.9)min,骨折愈合时间(14.1±2.97)周,术中出血量(307.1±120.7)ml,输血5例。两组均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桡神经损伤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间接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
- 林立波杨淮河俞新胜李勇宏
- 关键词: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
- 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评价前路颈椎手术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我们自1983年以来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术后60例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椎间植骨均愈合,其中39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完全瘫痪,5例症状改善。1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所恢复;8例无瘫痪者,症状消失;21例颈椎病患者、3例不全瘫痪明显改善,18例无瘫痪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带锁钢板为前路手术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 廖忠林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杨淮河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
- 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分析(附3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俞新胜汪普刘庆志林立波张军丁剑
- 关键词:异位骨化骨折术后
- 四肢霰弹枪伤92例
- 2000年
- 杨淮河黄朝辉邹鸿星俞新胜
- 关键词:四肢损伤霰弹枪伤
-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附1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汪普俞新胜刘庆志
-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
- 后路腰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器融合;对照组30例行后路椎旁横突间植骨融合。比较2组的融合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融合成功率96.4%,对照组76.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较椎旁横突间植骨融合疗效更为满意。
- 俞新胜肖波汪普刘庆志丁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椎失稳椎体间融合器内固定